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帝內經》說春天要養陽氣,中醫教你怎麼固護陽氣

《黃帝內經》說春天要養陽氣,中醫教你怎麼固護陽氣

生病=「陽」出了問題、「陽氣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藥」、「養生治病首要扶陽」「80%的現代人都陽氣不足」「陽氣若足千年壽」……在不少養生保健書籍中,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中醫認為,人體陽氣具有抵禦疾病。春季是陽氣的生髮季節,但日常生活中,作息紊亂、過度勞累、過食生冷等壞習慣常常會損耗陽氣,導致體虛多病。養生保健的關鍵在於平時固護陽氣、保養陽氣,減少陽氣過度消耗,這樣才能有一個健康身體。

一、陽氣旺盛方能抵禦外邪

在幾千年的中醫文化中,陰是指人的身體,陽是指人體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陽氣衰減的過程。如果身體沒有了陽氣,就成了一幅空的軀殼,就會死亡。」因此,陽氣對人體至關重要。《黃帝內經》中《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提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者,衛外而為固」。意思是:人體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若天上沒了太陽,地上就沒有生命;人若沒有陽氣,生命就會停止。人的壽夭就要落實在陽氣上面。長壽的人往往是陽氣足的,相反,若陽失其所,則有折壽短命之虞。身體壯不壯實,能不能抵禦外邪的侵襲,就要看這個陽的衛外作用。

陽氣旺盛的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把邪氣攔在身體之外。那些身患各種疑難雜病、重病或慢性病的人,多是由於陽氣虛弱,以致外來的各種風寒邪氣,陸續佔領人體並日積月累而成。同時,由於自身陽氣微弱經脈氣血流通緩慢,體內的垃圾無法及時在陽氣作用下清除體外,導致百病纏身,百葯難以取效。只有振奮人體之陽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因此,養生的關鍵,就在於固護陽氣,只有固護陽氣,才能身體健康百病不生。

陽氣有升降出入的規律,春天陽氣開始生髮,夏天生髮至極限,秋天開始收斂,到了冬天則潛藏起來。若以一天來算,白天相當春夏,夜晚相當秋冬。也就是說,每天早上當我們醒來睜開眼睛時,體內陽氣開始生髮。到了中午,陽氣生髮到極限,然後漸漸衰退。傍晚時陽氣入陰,到了夜晚則潛藏起來。陽氣入陰,人就準備睡覺了。人的生物鐘實際上就是根據陽氣規律來運轉的。

二、三種習慣損耗陽氣

陽氣既然這麼重要,那麼,身體內的陽氣有怎樣的脾性?又是怎樣被損耗掉的?

1.作息紊亂傷陽氣

古人道法天地,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天地的作息保持一致,故能神清氣足精滿。有的人「不管睡多長時間,每天醒來人總是很睏倦」,這其實是作息時間與陽氣升降出入規律相違背,體內陽氣就消耗得快,而陽氣不足,人就沒精神,所以即使每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還是會感到疲倦睏乏。 因此,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睡眠,才能減少陽氣損耗。

2.過度勞累耗陽氣

劇烈運動、過度勞累也會加速陽氣耗損。人體內的陽氣處於一種動態的狀態,但當人進行劇烈運動時,陽氣就會向外發散。《黃帝內經》中說「陽氣者,煩勞則張」,張即騰躍的意思。中醫主張以靜養生,尤其是傍晚、夜晚或秋冬季節陽氣潛藏的時候,要避免進行劇烈運動。

3.過食生冷損陽氣

不少市民有喝冷飲吃寒涼食物的習慣。陽氣在春天開始生髮,逐漸往人的體表走。到了夏天,陽氣最旺盛,人體內的陽氣基本都散發到體表,留在體內的陽氣就少,抵禦疾病的能力就隨之減弱,此時過食寒涼食物,就容易引起身體不適。

三、陽氣不足臟腑容易出問題

陽氣對人體的作用,主要反映在功能方面。陽氣好比熱能,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轉,全靠它來推動。體內的陽氣一旦損耗過多,那麼五臟六腑的功能就會出現問題。

1.肺陽不足人易外感

主要癥狀:肺陽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容易感冒、咳嗽,且病的時間也較長。肺陽不足的小孩,常會面色晃白,容易外感。

調理要點:中醫認為「形寒食冷則傷肺」,因此肺陽不足的人調理最關鍵的地方是「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咸」,也就是說飲食要根據自身狀況,不宜過食五味,並要隨著氣候變化來添減衣服。

2.腎陽不足泌尿系統多疾患

主要癥狀:腎陽不足的表現多樣,主要有兩大類表現,一是表現為腎氣化濾水功能失常,即表現為小便頻多或小便排不出;二是表現為生殖功能異常,如男性的陽痿、女性的月經不調。

調理要點:平時飲食宜多吃溫補食物如羊肉,傍晚及秋冬季節避免劇烈運動,冬天陽氣閉藏的時候,盡量早睡晚起,使陽氣得到很好的儲藏。

3.心陽不足人體血運則差

主要癥狀:血液的運行主要是靠心陽的推動,一旦心陽不足,人體血液循環就會變差,心血容易淤堵,人就會出現後背寒冷、胸悶、心痛、胸痛等癥狀。臨床上,不少冠心病病人存在心陽不足的現象。

調理要點:要補心陽,用桂枝甘草湯。具體用量要根據實際病情,臨床上對於病情一般的病人,可以通過桂枝10克、甘草6克的方子來調理;對於病情較重的,甘草則增至30克,桂枝用10~15克。

4.脾陽不足消化功能差

主要癥狀:脾主運化,脾陽不足,則運化水谷功能會失常,人就會出現納呆(胃口不好),進食不消化、胃腹脹滿、大便完谷不化(即吃進什麼就拉什麼,食物完全不消化)、溏爛。

調理要點:飲食忌生冷、肥甘厚膩,宜吃清淡、軟的食物;多吃五穀雜糧如八寶粥、蓮子、扁豆、淮山等健脾的食物。

四、春季補陽氣飲食原則

1.補陽氣但不燥熱

冬季人體陽氣以收藏為主,春季人體陽氣以升發為主。春季是承上啟下的季節,夏季將隨後而至,人體內熱漸生,補陽氣要注意適度,「氣有餘便是火」。飲食補陽氣,不能過度燥熱。

補陽氣而不燥熱的食物有山藥、薏苡仁、糯米、白扁豆、大棗、蓮子等。氣虛體質的人可以服用的中藥有:太子參,黃芪、白朮、甘草、紅景天、沙棘、刺五加、茯苓等。脾胃虛弱、腹瀉、消化不良的人最適合服用八珍粥,普通人保健也可食用。

2.略甘潤但不甜膩

春季多食酸味食物會使肝氣偏亢,損傷脾胃,而甘甜的食物有補益脾胃的作用。但過於甜過於膩的食品又反而損傷脾胃,「半糖主義」就可以,永遠不要甜得發膩。

甘潤不甜膩的食物如百合、鮮棗、雪梨、山藥、蓮子、花粉、甘蔗等。春季保健養生,不妨嘗嘗百合銀耳紅棗湯,調理肺、脾、腎三臟,潤肺止咳、生津宜胃、滋腎強精。

3.微刺激但不辛辣

春季風大,溫度變化大,容易患發燒感冒等外感疾病,有一點刺激的食品可以發散初感的邪氣,使一些輕微外感疾病在有初起癥狀時就得到治療而好轉。食物輕微刺激一點就可以,輕微刺激的食物「辛甘發散為陽」,有助陽氣的作用,但不宜太辛辣。

滿足微刺激但不辛辣的食物如:豆豉、蔥、香菜、生薑,茴香等。中藥如八角、茴香、草果、蓽撥、白豆蔻、肉豆蔻、陳皮等。

歡迎關注本號。本號定期發布,同時可查看歷史信息,了解更多權威養生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健康旅遊美食 的精彩文章:

肺栓塞是「沉默殺手」,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四個動作有效預防

TAG:養生健康旅遊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