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狗文化」漫談

中國「狗文化」漫談

2018年是農曆戊戌年,正月初一一到,生肖屬狗的人們就進入本命年了。不知從何時起,「狗年旺旺」成了一句流行語,屬狗的和不屬狗的人對狗年的來臨,便都多了一份期望。

忠誠夥伴

作為十二生肖中的一員,狗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始終有著很高的地位,這一點從中國各地出土的考古發現中可見一斑,這些考古發掘表明,狗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它被馴化的年代大約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這說明當時人與狗之間的關係相當明確,狗已經成為人類的親密夥伴。

自從狗參與人類活動,成了"沉默的朋友"之後,人們發現它嗅覺靈敏,忠實勇敢,具有追蹤、防禦、善戰、助獵等能力,於是才開始有意識、有目的地馴養,帶領它們出去狩獵,利用它們看家,訓練它們當"檢驗員"和表演......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生產的發展,狗的品種越來越多,狗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經過人類長期不懈的觀察、選擇、改良、馴養和訓練,才馴化培育出各種具有不同特徵、品質和功能的家狗

民間傳說

古代對於狗的評價,以「義犬說」影響最大,屢有義犬救主、義犬伸冤、義犬報恩等傳奇故事見諸文學作品與民間傳說。

《續搜神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晉代有個姓楊的後生,養了一條狗,他與這狗出入相隨,形影不離。一次,他喝醉了酒,路過一片沼澤地,躺到草地上就睡著了。時逢野火燎原,風勢正盛。狗驚恐大叫,可是這後生酣睡不起。狗情急生智,跳到了水裡,帶上一身水,灑在了後生所卧的草地上。這樣反覆多次,周圍的草變得濕漉漉,這後生也避免了一場災禍,而狗卻因之累死了。

唐人《集異記》亦云:有個叫柳超的朝官,因犯了王法,被貶到江水,隨從只有二奴一狗。兩個奴才圖謀不軌,想謀害主人,竊資逃走。狗得知內情,便咬死了兩個奴才,保全了主人。

類似的故事不勝枚舉。從這些記載者與傳說者那欣賞的筆觸中,我們看到了人們對狗品格的褒揚,中國人喜歡狗,就是喜歡狗的這種品格。

褒貶形象

對自己忠誠的狗,誰都會欣賞。如果這個忠誠對象換做了別人甚至是自己的敵人,狗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就改變了。人們通常會對自家的「狗」寵愛有加,對別家的「狗」則討厭無比。

於是,「走狗」、「看門狗」或「狗腿子」成了送給某些人的「帽子」,更有甚者,謾罵之言也與狗發生了關係,諸如「狗頭軍師」、「狗血噴頭」、「狗嘴裡吐不出象牙」等。在這裡,狗的忠誠變成了奴相,為人所鄙視。

不過,這並沒有影響民間百姓對狗的寵愛。男孩子以狗為乳名者頗多,如狗剩、狗娃、狗蛋之類,漢代大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小名即叫「犬子」,古人有時也謙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

那麼,古人為什麼要用犬名?為何謙稱「犬子」?其實在這一極普通的民俗中,蘊含著原始圖騰的意味。從前生育成活率低下,孩子夭折者甚多,故以犬名「利於成長」。

原始人為了獲得圖騰神的保護,往往利用文身、頭飾、衣著等手段,把自己打扮成圖騰物的模樣,以求獲得圖騰神的認可。取名犬子,無疑與此同出一轍。

藝術作品

對於務實而又心靈手巧的中國人來說,用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形式,將忠誠的朋友——狗留在記憶里,無疑是一種更好的選擇。與西方人修建墓碑相比,這自然更符合東方人的邏輯思維。儘管對於狗的奴相人們頗有微詞,但是在民間美術作品中,大多從正面角度給予充分肯定,甚至是讚美。

在各種材料、各種方法創作的民間工藝美術作品中,許多都能見到狗的形象。例如木版年畫、剪紙、雕刻、泥塑、刺繡以及陶瓷器皿的裝飾紋樣、民居建築的裝飾紋樣中,都曾出現過狗。其頻繁出現的原因,自然在於狗與人的關係比其他家畜更為密切

所以,縱觀千百年來我國古代狗文化現象,都是圍繞著人狗關係進行的,並透過它進一步反應了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雖然不同時代、地區、民族中人與狗的關係有不同反映,但它實際上表達的都是中國人對吉祥、安寧、美好的生活追求,因此,狗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個意韻深遠、印象綿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安文化北京 的精彩文章:

「四九」迎大寒,今年最後一個節氣,正安陪你一起……
「正月里不剃頭」說法的由來

TAG:正安文化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