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為什麼得不到各個諸侯的青睞和重用?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為什麼得不到各個諸侯的青睞和重用?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在政治上是一個諸侯割據的時代,經濟上生茶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鐵制工具和牛耕得到使用,文化領域內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百家爭鳴中的百家泛指「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小說家等等」。

下面就具體來說一下儒家思想是什麼?為什麼不能得到各個諸侯的青睞和重用?

儒家學派是春秋時期孔子開創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禮,希望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戰國時期,孟子和荀子繼承和發展了儒家學說,提出仁政的思想。

我們看看春秋戰國時候是一個怎樣的情況?春秋戰國政治上分裂割據,從西周時期的禮樂政法自天子出到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天子不再是天下的共主,春秋時期相繼為了爭奪地盤和財產,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這些戰爭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我們說「春秋無義戰」。

到了戰國時期,戰爭的形式開始有了一定變化,從無義之戰開始轉向統一戰爭。各個諸侯國為了能夠在統一戰爭中獲得勝利,紛紛開始組織變法,引薦人才。那個年代,諸子百家的思想,哪家的思想能夠迎合大一統的需要,統治者就會採納。

在諸子百家最重要的四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中,只有法家的思想強調「要在中央」,加強中央集權,所以法家的思想迎合了當時政治統一的需要。

六國中,商鞅變法和法家思想的運用使得秦國如日中天,最終為其戰勝六國一統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礎。

而儒家思想主要仁政,為政以德,企圖恢復舊制度「周禮」,在當時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只有在國家安定統一的基礎上,儒家思想的魅力才能得以彰顯。因此,漢武帝實現大一統以後,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主張,最終使得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處於獨尊地位,影響了兩千多年。

作者:夢歸秦淮(多平台簽約作者,歷史碩士,知識管理達人 公眾號:史覺一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溪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小璐等女星的動靜,為什麼會越鬧越大?

TAG:河溪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