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聽話,你再有本事,領導也不會用!權力心思你不懂!

不聽話,你再有本事,領導也不會用!權力心思你不懂!

馮夢龍編著的《智囊》收錄了近2000個故事,幾乎上把歷朝歷代的智慧一網打盡,但是為什麼把姜子牙誅殺華士的放在第一的位置,這是有深度意義的。這個集中代表了權力的思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儘管殘酷,但是這就是權謀智慧。

【出處】《智囊》上智部

【譯文】太公望被周武王封於齊這個地方。齊國有個叫做華士的人,他以不為天子之臣,不為諸侯之友作為自己立身處世的宗旨,人們都稱讚他的曠達賢明。太公望派人請了他三次他都不肯來,於是就派人把他殺了。周公於是問太公說:「華士是齊國的一位高士,為什麼殺了他呢?」太公望說:「這樣一個不做天子之臣,不做諸侯之友的人,我呂望還能以其為臣,與之交友嗎?我呂望都無法臣服、難以結交的人,就一定是不可教訓而應該要拋棄的人;召他三次而不來,就是叛逆之民。如果為此反而要表彰他,讓他成為全國百姓效法的榜樣,那還要我這個當國君的有什麼用呢?」

【解析】

1、權力心中的人才標準

華士可以說是齊國的名士,威望極高,但是對權力卻嗤之以鼻,清高孤傲,但是姜太公三召不至的情況下立即被誅殺了。權力中心的人才標準,只有兩個,一是,你是不是能被我所用,二是,你是不是聽話。如果不能被我所用,而且不聽話,這樣的人,在權力眼裡一文不值。又因為華士有極高的社會影響,所以必須除掉。權力心中,不是你是誰,對我有用聽話,才能稱為人才。

2、借華士的人頭來立威

既然華士一開始就是「義不臣天子,不友諸侯。」不願意被權力使用,但是為什麼姜太公還要多次徵召他呢?這不是明顯的達不到目的嗎?其實,姜太公明知他不會來,而故意的,原因就是,姜太公,在上位之初,就必須殺人立威。華士有這極高的社會威望,影響力巨大,姜太公借他的人頭,來樹立自己的權威而已。華士來了,能夠藉助人望穩定政權,不來,能夠藉助人頭威懾,穩定政權。

3、權力不在乎道德指責

很多人會為華士打抱不平,沒錯,周武王都認為姜太公做的不對。這麼一個高士,為什麼殺了他。姜太公的回答,很經典,赤裸裸的指出的權里的運行規律。「沒有順民,我當誰的領導?」周武王啞口無言,權力考慮的從來就不是道德問題,而是極端的實用主義,權力安全才是第一出發點。順民是權力的追求,至於是不是被人就此潑髒水,被人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權力並不在意。

權力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就是只考慮自身安全,不考慮別人生死;只考慮人才順逆,不考慮能力才華;只考慮權術手段,不考慮道德指責!千年之後,曹操誅殺孔融,也是同樣的思路。不熟悉權力心思,就不算擁有智慧。這也就是馮夢龍把這個故事放在第一位,所要警示的核心意思!

關注微信公眾號: 權謀智慧

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智慧 的精彩文章:

呂布用自己性命換來的人生教訓——危機中如何確定戰略!
資治通鑒深度解析:穩定人心的三大政治表演!

TAG:職場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