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定義「存在」?如何判斷那些模稜兩可的事物是否存在?

如何定義「存在」?如何判斷那些模稜兩可的事物是否存在?

探索貓

判斷存在的基準,就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共同認可。這是一個認知基準。

引言

判斷存在的基準,就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共同認可。這是一個認知基準,可惜的是,傳統認知慣性,還在拿唯心或者唯物這樣的抽象觀念判斷存在。

1、靈魂是人類想像出來的還是真的存在?如何定義「存在」?

判斷存在的基準,就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共同認可。這是一個認知基準,可惜的是,傳統認知慣性,還在拿唯心或者唯物這樣的抽象觀念判斷存在。

存在,就是群體性感應信息的共同認可。

當然,抽象信息也有共識,但那不是存在,抽象信息共識可以認為是思維處理工具的組成部分。如數學中的概念,科學中的某種詮釋,以及宗教中的神,這些都是抽象信息的共同認可。但這些都不是存在。

存在,首先是人類個體的感應信息,同時又是經過群體共同認可的。

當然可以引出很長的文字,這裡按照這個認知基準來看靈魂,首先靈魂沒有群體性共同認可,即使真的有某些人說自己感應到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感應到了,主流群體並不認可,還有一點就是當今的引領主流認知的「科學共同體」也沒有這塊的共識,所以,靈魂不存在。

甚至,靈魂連抽象信息共識也沒有,可能在幾千年前的萬物有靈時期,那時有這種共同認可,但那也僅僅是抽象信息共識。

如果你非要說存在,那也不能從人類整體的角度說存在。就是這樣,幾百年前引力波對於人類不存在,但今天人類就認為引力波存在。存在,是感應信息的群體性共識。

判斷存在,唯一的基準就是感應信息的群體性共同認可。這不是哲學觀念,而是認知方法論的總結。

2、對於科學已經證明的事情又被科學一次次推翻,能不能說明科學的認知方式本身就不科學?

如果把科學當作永恆真理,那科學真的成了宗教。科學(嚴格的應該說成科學理論)的特徵就是可證偽性,可證偽性說明科學理論一定有局限性,是某種局部意義上的有效。

一個科學理論的核心,是感應信息,是經驗(感應信息的群體性共識),這是有局限的。比如狹義相對論,很多人將他的時空觀當作核心基礎,這種認知是錯誤的,狹義相對論的核心基礎是兩個基本假設,即光速不變和相對性原理。

科學,最怕的就是拿抽象信息共識當作感應信息。愛因斯坦一直堅信自然界最不可思議的是人類能夠認識它的規律,他堅信隱變數的存在,就像今天我們會看到有一些人總是拿量子糾纏當作一個高維整體的兩個低維剖面那樣理解這種不可思議那樣,其實非常可笑。所有的存在,都是感應信息的群體性共同認可。

3、為什麼波粒二象性反直覺?

波粒二象性沒有任何反直覺,之所以有人認為反直覺,是因為還停留在把波粒二象性中的「粒」看作一種實體粒子。如果把微觀量子理解為不同的真空渦旋,那麼微觀量子的能量是彌散在無限的真空中的,而能量較為聚集部分的屬性可以認為就是量子的「粒子」性。

探索貓所有文章基於如下邏輯:意識本質 —>個人意識 —>群體意識(意識形態:巫術、宗教、哲學、科學、未來某種形態)。關於意識的本質,探索貓認為意識就是「感應」,是各種尺度下物質對微觀量子的感應,而且這種感應是雙向的,只有雙向的才叫意識。宇宙萬物都有這種能力,可以從物質尺度上分成三大類:1、微觀尺度上的感應,即量子之間的感應;2、亞宏觀尺度物質對量子的感應,這就是生命的意識;3、整個宇觀尺度對微觀量子的感應,即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意識主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貓 的精彩文章:

探索「意識」的起源:從RNA世界假說到人類大腦糾纏網路
人類認知進化來自外部環境和方法論形成的自指系統

TAG:探索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