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騙子和心理學家都是人際關係的一把好手?

為什麼說騙子和心理學家都是人際關係的一把好手?

我們明知「算命先生」之流是騙子,但是很奇怪的是,他們說的話總能準確地打擊到我們內心。其實,他們只是善用「冷讀術」。

冷讀的精髓,在於快速贏得人的信任。而這一點無論是在工作上跑業務、接待客戶,或是戀愛或是教育,這都是我們需要掌握的硬技巧。

文/源靖

早年的時候,我患上過一段時間的輕度抑鬱症。家母看不過眼,便找到了一個算命先生。希望讓他給我「治療」一下。至今,我依然記得那個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請在紙上隨便畫出一個人臉。」(說著,他拿出一張宣紙)

我照做之後,他又說到:「謝謝,接下來請稍安勿躁。」話落,他開始盯著我畫的人臉沉思起來。然後開口:「嗯,之前我們不認識,對吧?」

我回答「是的」。想看看他能弄出什麼鬼把戲。

算命先生:「從你的畫裡面,我看出了一些東西。請問,你平時是不是有打遊戲的愛好?」

我回答:「是的」。

算命先生:「而且你平時會用看電影來度過一些無聊的時光?」

我回答:「是的」。

算命先生:「而且你是一個平易近人的人,而且通情達理,雖然有時候別人說的一些話會讓你不舒服,但是你也不會表現出來,而且也會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

這個時候我開始覺得面前這個人很有料了。因為確實如他所說,我是一個很內向的人,典型的和平型性格,與人為善,最討厭的就是發生衝突。所以上述觀點無一例外的切中了我的死穴。

正當我驚訝的時候,他有開口:「當你做選擇的時候通常會很猶豫,但是一旦當你下定決心之後,你就會義無反顧的堅持你的選擇。」

這時候我聯想到了年少時住院的情景,那時候家裡人想要說服我接受手術。就提出,假如我願意配合手術,就獎勵我一架玩具直升飛機。後來因為某些原因,手術取消了,理所當然的我也失去了直升飛機。那時候我很生氣,甚至埋怨過醫生。假如他不取消手術,我一定能得到那架玩具直升飛機。

接著我下意識脫口而出:「你是怎麼知道這麼多的?」

算命先生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而是繼續發言:「除了這些,我還知道,你是一個很好的傾訴對象,你的朋友們都願意把心裡話告訴你,但是我看到了你的內心裡有一個小房間,沒人能夠進去,也就是說,別人很難了解到真正的你。我的建議是,打開你心裡的那扇門,那會對你有所幫助。」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面,我都記得這位算命先生的話。也曾一度視他為神人。直到我開始接觸到「冷讀」,才發現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騙局而已。

1

什麼是「冷讀」

其實你很熟悉

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Bertram Forer)教授曾經寫過一個這樣的分析:你希望獲得別人的喜愛和讚賞,同時又具備自我批判的精神,即使有不足之處,你也知道應該如何加以彌補。

你身上有許多待開發的潛力。雖然從外表上看過去,你很冷靜,也很有自制力,但是偶爾還是會感覺到內心出現隱隱的不安和擔憂。你經常會在內心反覆追問自己是否做了錯誤的事情,或者是正確的事情。你不是非常喜歡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喜歡別人限制你……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會不會有一種感覺:我和這些評價高度吻合。

如果你出現這種感覺,那說明你已經被「冷讀」了。

所謂冷讀術。它有著「沒有準備」的意思。「讀」有「讀心」的意思。簡單地講,就是指在沒有防備,甚至第一次見面時看透他人的心思。這種技巧經常被用於心理醫生以及魔術師手裡。

冷讀術主要是通過眼神觀察,言談舉止,舉手投足之間了解到對方的心理活動。甚至通過一些語言或者行為動作去影響對方的一種社交手法。

2

5個心理效應

了解冷讀術

心理學大師理查德·懷斯曼(Richard wiseman)在他的著作里,用了5個心理學效應來解釋冷讀術。事實上,只要你了解並且掌握這5個效應,你基本上就可以對冷讀術有著初步了解和基本應用了。

1:獨立錯覺效應

事實上,你對每一個人說:你喜歡聽音樂,你願意通過看電影來消磨時光,你喜歡輕鬆的生活方式。都能切中他們。有少數人甚至會因此而嚇一跳。

但我們仔細想想,現在的人有誰不喜歡聽音樂。有誰不喜歡輕鬆的生活方式呢?至於電影,確實有些人不會用電影來消磨時光,他們可能會選擇玩遊戲,或是出門旅行。

但是注意,這裡並沒有說對方一定要用電影來消磨時光,僅僅是「願意」。而又有幾個人會不願意用電影來消磨時光呢,所以嚴格的來說,這句話依然是正確的。

這些就是獨立錯覺效應——人們總以為「只有自己才是這樣的」或者「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而事實上,和你一樣的人比你想像的可要多得多。也就是說,其實人類的共性遠遠要大於個性。

2:烏比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

意思是高估自己的現實水平。社會心理學中經常會出現這個詞頻。指的是人們總覺得什麼都高出平均水平的一種心理傾向。比如人們對自己的容貌的自我評估可能會高於他人的評估。也有人稱這種心理傾向為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 Bias)。

3:達特茅斯印第安人隊與普林斯頓老虎隊效應

這個解釋起來比較複雜,內容太長,簡單的說,就是人們往往只看到(聽到)他們想看到(聽到)的。就好像一個人對你說:「你做的很好,下次繼續加油哦!」你可能只聽到了「你做的很好」,而會忽略後面的「下次繼續加油!」

4:「魚和叉」效應

這個效應很常見。我們在平常聊天的時候甚至會不自覺的應用上這個效應。比如我們經常會在聊天的時候拋出一連串的話題,電影,愛情,工作,體育等等。然後看看對方的反應。接著就著對方反應強烈(感興趣)的話題繼續聊下去。

算命先生們也經常會在開始算命前,先和你做簡單的溝通。在這段時間裡面,就經常應用到「魚和叉」效應。

5:「福克斯」博士效應

人們擅長在一個毫無意義的東西中尋找出含義。最基本的比喻。天晴的時候,那是上帝在對著我們微笑。下雨的時候,那是上帝在對著我們哭泣。其實,天晴和下雨和上帝之間沒有任何聯繫。這些都是人們通過臆想強制加上去的。

在之前我遇到的算命先生的故事裡,他就用到了「小房間」。事實上「小房間」根本沒有任何含義。但是我還是很快的對號入座了。

後來,我和一些心理學的朋友討論過之前遇到的那個算命先生。他用的其實是一種叫做「道具冷讀」的手法。

他先是給了我一張紙,然後讓我在上面畫上一個人臉。很多時候,這些只是虛張聲勢的障眼法。

因為,當人們看到此情此景的時候,就可能會認為這個人很專業,這不是開玩笑的。而且,我可以畫上任何一個人的人臉,但很多人都會選擇畫上自己的臉。因為一個人在一生中看過最多,最熟悉的,通常都是自己的臉。也許是我畫的太糟糕,讓他無言以對,以至於算命先生在冷讀我的過程中,幾乎已經忘記了人臉的事情。

當然除了畫人臉以外,還有很多種道具可以拿來做冷讀工具。比如塔羅牌,項鏈(飾品),即使你隨意在地上撿一塊小石頭也是可以的。

關鍵還是在於你如何用語言去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權威感。

就拿石頭舉例。算命大師可能會讓你盯著石頭看3分鐘。然後問你在這3分鐘裡面,你都看(想)到了一些什麼。接著,你會告訴他你看(想)到的事情。他就可以利用「魚和叉」效應來對你進行冷讀了。

又或者,他會讓你把石頭握在掌心一段時間,然後問你是否有感覺到什麼感覺。是的,你一定會有某種感覺,可能是乾燥,可能是粗糙,或者是沉重等等。

假如你說的是「沉重」,接下來,他很可能會告訴你,你的生命中正背負這一個沉重的包袱。它壓得你喘不過氣,你很希望從這個包袱中解脫出來,但是你又無能為力……

其實這句話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適用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在不同的時期背負不同的包袱。可能是學業壓力,升職壓力,或是結婚壓力等等。

即使沒有之前的「石頭環節」,直接說出這些話,也是能夠切中對方的。而「石頭環節」其實就是為了增加算命先生的神秘感,和權威感。僅此而已。

3

「冷讀」的關鍵

陳述句代替疑問句

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也許你已經發現了。那就是冷讀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使用陳述句而非疑問句。我們來看兩個例子:

比如:「你是不是在國外留過學?」這是一句普通的問句。

轉換成陳述句就是:「你曾經在國外留過學。」

再比如:「你覺得自己的性格怎麼樣?」

轉換成陳述句就是:「如果我沒看錯,你的人緣一定不錯吧。」

這就很明顯了。第一個例子,如果是普通對話,對方一定會回答:是的/沒有。

但是用冷讀的方式,對方就可能會有很多種回答,比如:你是怎麼知道的?/沒有,為什麼你會這麼說?/那你知道我在哪個國家嗎?

第二個例子,如果是普通對話,對方很可能會回答:額……我也不知道怎麼說。/我覺得我性格還行吧。

但是用冷讀的方式就不一樣了:你是怎麼知道的!/沒有,其實我朋友不多的。

冷讀對於使用冷讀的人,其實就是一種猜測。既然是猜測就會產生偏差。但這並不意味著冷讀就失敗了。請記住:冷讀並不是讓你完全猜准對方的信息,而是通過這種方式讓對方敞開心扉,主動的給你更多的信息。

4

任何形式的溝通

都從贏得信任開始

好了,或許你看到這裡已經蠢蠢欲動了。但是我要提醒你,在對一個人進行冷讀之前,一定要學會發揚福爾摩斯精神,初級的冷讀是通過背誦一些「冷讀句型」直接對對方進行冷讀。

這樣的方式可能會造成對方的心理不適。因為每個人都不喜歡被人看穿。所以即使你說的是對的,對方也會下意識地反駁你——為了維護他們的尊嚴。最好的方式是通過觀察進行冷讀。

比如一個人的衣著,髮型等等。就像是我們寫議論文一樣。光有論點不行,還得有論據。我們可以從對方的眼神中判斷這個人是否是自信的。也可以從一個人的身材判斷這個人平時是否有運動的習慣。或者是通過肢體接觸來感受對方的體溫。

假如在握手的時候你感覺到了對方的手掌冰涼,那麼對方的身體狀況可能不是很好。說不定正在服藥,或是接受治療等等。

騙子都是一開始說真話取得你的信任,然後才開始騙你。如果這個人的說詞一就漏洞百出,任誰都會提高警惕。但是,因為騙子一開始說的都是真話,就會慢慢讓人覺得這個人說的話可以相信。

投資詐騙也一樣,即使只是蠅頭小利,但初期一定會讓你賺錢。你因為確實有獲利回收,自然而然就缷下心防,相信對方,掏出更多的錢來繼續投資。等到你投入大筆資金以後,對方才狠狠敲你一筆,然後捲款而逃。

總之,騙子的哲學就是:先贏得信任,再開始行騙。越能讓對方信任,就能騙得越多。只要能讓對方相信自己值得信賴,接下來的詐欺技巧無論多麼拙劣,也都能輕易騙倒對方。因此,比起行騙的技巧,高明的騙子其實花更多精力在琢磨「贏得信任的技術」。

仔細想想,無論是跑業務或是接待客戶,無論是戀愛或是教育,任何形式的溝通,不都是從贏得對方信任開始的嗎?從贏得優生優育的技術這個觀點來看,冒牌算命師或是假通靈者這些騙子使用的冷讀術,著實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部分。

我非常反對死記硬背冷讀句型來使用冷讀。所以在這裡,我不會給你提供任何的冷讀句型。但是我還是要給你幾點忠告:

1:牢記並且理解5個心理學效應,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囫圇吞棗有可能會破壞你的人際關係。

2:在冷讀對方的時候一定要自信。連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說的話,就沒有人會相信你說的話了。

3:請把冷讀用在正途上。切勿用此技能行騙。

當我們的近親黑猩猩還只會用微笑來傳遞好感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已經賦予了我們一個炫彩斑斕的語言世界。人際溝通貫穿著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更貫穿著我們的一生。

人作為社會性動物,無法逃離社會和社交。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有利無害。內向不是借口,不管用何種角度觀察,在這個複雜的時代中,社交能力都是一個無法掩蓋的樣本、一個硬邦邦的存在。

美國中情局和心理學家:8招,識別身邊的撒謊者!

壹心理精選

來,你認真看著我的眼睛,告訴我:

你是個誠實的人嗎?[認真臉]

「嗯!是啊!」 你毫不猶豫地回答。於是我繼續問道:

那你平均每天說幾次謊呢?[嚴肅臉]

「呃…… 什麼平均每天?我每個星期每個月每年…… 不對,我這輩子都沒說過幾次謊!」

對這樣的回答,精選君表示:呵呵。

人們的平均扯謊頻率有多高?人們撒謊的原因是什麼?喜歡撒謊的都是些怎樣的人?發現ta說謊之後,我該假裝不知情還是拆穿對方?

今天的『心理0時差』,就讓我們來探討這些關於謊言的問題。

01

人們究竟有多愛說謊?

說謊的頻率和3大原因

Lies-Telling Frequency & 3 Reasons Why

廢話不多說,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點擊上圖可查看清晰大圖)

(Source: National Geographic [1])

看明白了不?這張圖就是在告訴大家:人們究竟有多!愛!扯!謊!!

這組「說謊頻率」數據按年齡層進行了分類,人們從小到大「扯謊傾向」是如何增減的,在這張圖上能很清楚地看到。

當然,數據本身雖然很有魅力,但我們不能看著數據就輕而易舉地下結論:「13-17歲的青少年最愛扯謊」,或是不負責任地說:「青少年是最不誠實的一群人!」

「誠實」的標尺是主觀的,而是否「說謊」則有客觀的事實辨別。

對同樣的一個客觀謊言,不同的人對說話者是否誠實、或者是否是個好人,會出現不同的判斷。

既然說謊這種行為和說謊者的個人品格有關,我們就必須問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人們為什麼撒謊?謊言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讓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

(點擊上圖可查看清晰大圖)

(Source: National Geographic [1])

從這張圖中我們不難看出,人們說謊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3大類:

自我提升(to promote yourself)

說白了就是「利己主義的謊言」。為了金錢利益、為了工作和晉陞機會,為了提升或是維護個人形象…… 總之就是通過說謊的方式為自己謀求好處。

自我保護(to protect yourself)

這一類人說謊也是為了自己好,但不為獲得更多好處,而是因為害怕遭罪、逃避責任,所以這種「自我保護」不能和「正當防衛」混為一談。

通過謊言來保護自己的人,很可能只是在逃避責任、懲罰等自己不願承擔的後果,或是避免面對「難搞」的人。

影響他人(to impact others)

這個百分比相對較小的分類,爭議卻是最大的。

因為「影響」是個中性詞,而不同人通過不同的謊言達到的目的,有可能給被騙的對象造成正面或是負面的影響。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在「影響他人」這個大分類下,有個小類目叫做「利他主義:幫助他人(altruistic: help others)」,占所有說謊原因的5%。

這些人懷著幫助他人的一顆好心,說著「善意」的謊言。

為什麼精選君給「善意」打著雙引號?因為好心也會辦壞事啊!

英文中有句響噹噹的俗語:

「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通往地獄的路是由好心堆砌而成的)。」

撇去「善意」的謊言不說,還有人故意扯謊傷害別人,好在這樣的人不多(如上圖所示,只有4%,或者說…… 居然有4%的人會這麼做!)

除了人們說謊的頻率和原因之外,心理學家還關注說謊者的性格特徵。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人格心理學家在這方面都有什麼發現。

02

喜歡說謊的人都有什麼性格特徵?

容易被騙的人又有什麼共同點?

Who"s More Likely to Lie & be Lied To?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教授Dr. Bella DePaulo對「說謊」這件事已有數十年的研究。

Bella教授不僅研究說謊者的性格,她還關注那些被騙的人:

「說謊的人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又是怎樣的人容易成為說謊的對象?」

後者是整個心理研究領域都很少見的課題,感謝Bella教授,今天我們能對謊言雙方都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先來看看說謊者的性格特徵:

喜歡並善於操控他人(manipulative)

想要控制別人的語言、行為和情緒,謊言和欺瞞是必備武器。

完全不在乎他人感受、或是特別在乎他人這兩個極端(extremely caring or not at all)

前者說話天馬行空、對騙人毫不在意;後者為了迎合他人感受情願犧牲自己所知所感的真實。

性格外向者(extroverts)

性格外向者特別enjoy各種社交場合,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出於對自身形象的顧慮,有時也必須通過控制他人來維護自己的位置和尊嚴。相比不善於也不喜歡社交的內向者,外向者撒謊的機會、需要和技能都更上層樓。

缺乏責任心(irresponsible):這個很直白,就不用我多解釋了吧~

(重要提示:我們這裡只是在說,說謊的人會一般有怎樣的性格,這話千萬不能反過來說成「有這樣性格的人就一定是會說謊的人」、或者「這樣的性格會導致說謊行為」。)

再來看看那些容易成為說謊對象的人都有什麼共同點:

對身邊的人要求嚴格、期待值很高的人(high expectations for people around you)

如果別人達不到你的要求、又不想讓你失望或是給自己造成麻煩,有時候真的只能撒謊啦。

道德標準很高的人(high moral standards)

你對所有的道德準則都徹底執行,也這麼要求身邊的人。別人做不到這麼徹底但心裡也清楚你是絕對「正確」的。這種分歧沒必要搞到大家撕破臉,撒點謊說不定能更好地規避矛盾和不愉快。

魅力四射的人(attractiveness)

你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在都完美無缺,你身邊的人要如何自處?撒點謊抬高一些自己的身價(比如我獲得過這種獎項,高考成績托福雅思SAT/GRE分數很高,住在市中心全新高挑公寓房……),和你同處一樣的社交場合才能維持一種「平等」的舒服感。

社會地位高的人(high social status)

這個和上一點異曲同工,和你相處的人會想盡辦讓自己的社會地位向你看齊,而這些「辦法」中當然也包括撒謊。

處境艱難、狀態不好的人(in a bad place)

這樣的人比較容易招致「善意的謊言」,因為別人實在不想說實話讓你難過。

「這下明白啦,身邊好多人每天都說著不少謊話、他們說謊的原因我也明白了,這下要捉住說謊的人輕而易舉了吧?」

對此精選君繼續表示:呵呵。

03

美國中情局和心理學家的秘籍

8招,識別身邊的撒謊者!

8 Lie Detection Strategies

from CIA Officers and Psychologists

美國德克薩斯基督大學(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的查爾斯教授(Dr. Charles Bond)和上面大家剛剛認識的加州大學Bella教授聯手為大家呈現了一個大數據:

他們找來了不同國家不同心理學家在不同人身上做的253個關於「謊言識別」的心理研究,把所有的數據都統一起來做了分析,結果發現……

人們只有53%的概率能準確識別自己聽到的話是真是假。

這和扔硬幣正反面五五開的概率有神馬差別?!難道要看一個人在不在撒謊就只能靠運氣了嗎?

未必。

美國中情局CIA前官員菲利普、麥克和蘇珊(Philip Houston, Michael Floyd and Susan Carnicero)這就教你幾招。

今後在和別人面對面交流的時候,若是發現對方在面部表情、動作神態、語言用詞等方面出現了以下多個特徵,你就要長個心眼了(特別是當你已經預計此人可能會撒謊的時候):

明明是很簡單、回答很清楚明了的問題,對方確遲疑不定、給不出答案

語言和動作的不協調(比如嘴上明明說著「是是是對對對」,但卻在搖頭擺手)

刻意地遮掩自己的嘴巴和眼睛(這簡直就是在遮掩謊言本身嘛)

在回答問題、作出回應前頻頻清嗓子

反覆擺弄裝束、整理衣物(比如袖口明明很乾凈還多次翻折、桌上的茶杯明明擺放很整齊卻還多次整理、領帶也是拉來拉去但明明都沒什麼必要)

「謊言識別技能get!不過…… 要是我沒在和對方面對面說話,只是發微信、email之類的呢?」

別急!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Dr. James Pennebaker就率領團隊開發了一款「語言查詢和字數統計」系統(Linguistic Inquiry and Word Count,簡稱LIWC系統)。

LIWC系統經過多次人工智慧學習和謊言偵測訓練,已經能夠比較準確地找到文字里藏著的「謊言」。

Pennebaker教授總結出了文字謊言的3個特徵,這3個特徵還發表在美國心理協會官網上(APA,國際心理界最權威的組織,沒有之一)。大家趕緊學起來:

第一人稱的明顯減少(fewer first-person pronouns)

說謊者都很少願意用「我」、「我的」這類人稱代詞,因為內心實在是不想和自己扯的謊發生太多直接的聯繫。

更多的負面情緒詞(more negative emotion words)

謊言大多伴隨著「憎恨」、「不值得」、「悲傷」這類令人不舒服的詞語。

Pennebaker教授解釋說:「這是因為說謊這種行為本身也多多少少讓說謊者本身感到不適和負罪感,這些負面情緒也難免在他們的文字中體現出來,而且可能他們自己也沒意識到這一點。」

更少的例如「除去」、「……以外」、「但是」、「也沒有、也不是」等排除類邏輯連接詞(fewer exclusionary words, such as except, but or nor)

這些詞的邏輯感很強,而要正確使用這些詞就必須分清楚自己寫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真正做了的、哪些是假的。

可是撒謊的人一邊要想著這個慌怎麼撒才好,一邊就沒腦力來顧及這些詞的正確使用和背後的邏輯是否能說得通了,但要是用錯了的話,看自己寫下的文字的人又會覺得彆扭,那…… 索性就不用這些詞好了。

OK,現在我們明白了大多數人說謊的頻率和原因、也get到了幾項幫助我們謊言的偵測技能,BUT……

如果我真的發現了自己身邊的人和我撒謊了,我該怎麼辦?我該假裝不知道嗎?假裝拆穿嗎?拆穿之後…… 又要怎麼收場?

04

和說謊的ta、被騙的自己

更好地相處

Coping with the Liar & the Lies

發現自己被騙,也許是一件很傷心的一件事情。

有誰甘願成為被騙的對象呢?

特別是,說謊的人是和你很親密、你也很信任的一個人。

又或者是,當你意識到自己被騙之時,你發現自己已經在謊言中生活很久了……

一瞬間,你對「信任」二字都不再信任了。

這種被騙的感覺讓你厭惡,但長時間以來這種謊言已經成為了生命的一部分,你難以剔除,更害怕傷害。

那些不重要的說謊者,我們可以直接say bye bye;那些無關痛癢的謊言,我們也可以一笑了之。

可若是說謊者和我們有斷不開的關係、或是我們不想斷的關係,比如一個多年的摯友、原本想要相濡以沫的愛人,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下面4個問題,你可以在發現被騙之後,認認真真地問問自己:

TA騙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是不是有些謊言背後的問題、甚至是痛楚,已經長年累月堆積在我們之間,而我從未發覺?

TA選擇說謊是不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我、或是保護他人?如果我要拆穿謊言,原來在謊言中被保護的對象是否會受到傷害?

TA是否有說真話的可能,或者說我有沒有為TA說真話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

TA的謊言是否觸及我的原則和底線?會怎樣影響未來我和TA的信任關係?我們還能繼續相處下去嗎?

是的,這些問題很難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答案。

信任是一種極為微妙的存在,我們每個人都對它有不同的標尺,但有同樣的期待。

雙方標尺的校準,是營造健康長久關係的前提,但也正是在校準的過程中,可能出現許多摩擦和不愉快。而這些摩擦和不愉快,就是謊言和欺瞞的溫床。

對這些問題的探索,是意識到摩擦、進一步校準、也讓彼此的信任更加堅固的契機。

對這些問題的探索,能幫助你進一步發覺自己的內心,也幫助你在和ta的關係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畢竟,人這輩子註定要面對的那個最真實的人,是我們自己。

最後,誠邀屏幕前的你參加話題討論

「善意的謊言」,究竟該不該說?

生活中似乎存在這麼一種「善意的謊言」,讓我們在說謊和坦誠之間難以抉擇。

那就是:怕別人受傷。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醫生給你的親人下了不治之症的診斷,ta可能已經沒多少日子了…… 這個消息,你要不要跟ta實話實說?

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您的讚賞

是我們源源不斷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彩英語演講 的精彩文章:

老外最愛用的35句中國諺語,英文翻譯很驚艷

TAG:精彩英語演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