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小故事:東晉書法家王殉,不僅書法一流,口才更厲害!

歷史小故事:東晉書法家王殉,不僅書法一流,口才更厲害!

東晉書法家王殉,很有才華,寫出來的文章很好。二十歲時就被司馬桓溫聘為主薄。有一次,司馬桓溫想試一試他的才學,在議事的時候,派人偷偷拿走他準備好發言的稿子。輪到他時,他不慌亂,依舊侃侃而談。司馬桓溫拿出文稿對比,發現內容與原稿一樣,但是文字完全不同。

有一天晚上,在夢中,有人送給他如同椽(房梁的木頭)那麼大的一支筆。醒來後,他告訴別人,「應當有大手筆的事情要我做。。」不久,晉孝武帝突然駕崩,朝廷的哀策、訃告和孝武帝的謚議等,都由王珣起草,這種殊榮是少有的。

有個《神筆馬良》的故事,馬良立下大志,要畫最好的畫給貧窮的人,於是仙人贈給他一枝神筆,他堅守著志向,甚至要被殺頭,還是給人造福,懲治了貪心的壞人。

這說明一個問題,誰誰有了才能,其實也不是偶然的,古人有才能,覺的是天命所賦予的,順天意而為,知天命才是對的。

小註:

王珣(350—401),字元琳,小名法護,臨沂琅琊(今屬山東)人。

出身名門望族,王導之孫,王洽之子,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族侄,受封東亭侯,累官輔國將軍、吳國內史,尚書僕射、尚書令等,謚獻穆。工文章,善行、草書,《宣和書譜》稱「草聖」,足東晉著名書法家。

三希帖中「伯遠帖」的作者,僅存的晉人法書真跡,晉人墨跡中最可信,最具有時代特色的法書珍品。行筆峭勁秀麗,自然流暢,沒有絲毫造作板滯的痕迹。曾經北宋宣和內府收藏,明、清兩代由董其昌、吳新宇、安岐等遞藏,入清內府。清亡後溥儀攜出宮外,流落民間。本世紀40年代末與《中秋帖》一起流入香港,被典當給一家外國銀行,人民政府知悉後,經周恩來總理批准以重金購回,入藏故宮博物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東晉門閥政治》讀書筆記
東晉風云:琅邪王家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