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傳統文化進校園不能快餐化

傳統文化進校園不能快餐化

據筆者了解,目前不少地區的教育業務主管部門為了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選取了不同的詩、詞、散文、曲賦等背誦篇目,下發給基層學校。在各個班級,語文教師負責監督背誦,並輔以比賽考試做保障。目前,這些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拍照、錄視頻、上電視、做報道,一時間搞得好不熱鬧。

這種做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不同階段的學生給予不同的「飯菜」,總比吃「大鍋飯」強多了,也省卻了學校和教師的不少麻煩。但是,這種營養供給方式,只能算是快餐式的,是可口了些,未必營養豐富。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豈是背上幾首古詩、幾篇散文就能學好的?別說是「皮」了,恐怕連「毛」也學不好。二是單一的詩詞背誦容易讓學生得「厭食症」。如果不加設計,硬性增加背誦任務,他們會本能地生髮出一種抵觸情緒,起到反作用。三是高強度的詩詞背誦容易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詩詞有一定的情景創設,才能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學,便於消化吸收。

因此,傳統文化進校園不能講究速成,必須有一個全盤的規劃和考慮,慢慢來。

要做好融合。傳統文化一定要配合各科課程「大盤」來加入。根據課程特點,在語文課、歷史課和其他課程中適當地加入傳統文化內容。

要做好適當的「加工」。既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口味,又要精心選擇素材,與學校課程精心組合搭配。設計好主課堂的內容,更要利用第二課堂,在各類活動中加入傳統文化內容。

事實上,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精心做好「進」的工作,選好方式方法,不能簡單化、機械化,否則,容易落入形式主義窠臼。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城市中心店鎮老營小學)

《中國教育報》2018年02月23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山西向教育「痛點」精準發力
蘭州大學祁連山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