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守初心而順自然

守初心而順自然

守初心而順自然

——讀張九齡《感遇》

張九齡,唐玄宗時曾宰相,敢於諫諍,為開元之治做出了積極貢獻,因李林甫口蜜腹劍進讒言被貶為荊州長史。他作為詩人,語言質樸素練,對掃除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很大。被貶後的感遇詩有十二首,其第一首曰: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自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大意說春天,蘭花茂盛,秋季,桂花皎潔,其生生不息的力量裝點了美好的季節。有誰知道林中隱士聞此而相與喜悅呢?這些自有本心的花兒,自然而然,哪想過求美人們來採擷呢?從創作背景看,張九齡自比蘭桂,自信很美,自得其樂,自有主張,是不屑於那些所謂的美人們的。大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之意,這也很符合他的性格和遭遇。

如果不是被李林甫算計,如果不是被貶出京,如果不是他的豁達與才情,他也就不會有這樣的詩吧。雖然這樣的事兒歷朝歷代難免,但他的高度概括和提煉,不僅在這樣的境遇下,能引起同樣心境的人的共鳴,而且這首詩還有更廣泛的意義,這就是道家的順應自然。細讀,似乎也可以這樣理解張九齡:

一是像蘭桂一樣,我要依初心裝點世界。無論國色天香,天下桃李,都是美麗的世界所不可缺少的。蘭桂作為無數花兒之兩種,同所有的花兒本心一樣。當蘭桂受到推崇的時候,本心相似的張九齡就能怒放九州,居高聲自遠,香飄海內外。從當時的情況看,就是為開元時期的繁榮積極做事,成就卓著。這也是依初心生存、依初心作為吧。

二是旁觀者自有公論。詩中的林棲者,未必就是當時的隱士,我想是不是可以解釋為所有的觀眾呢?蘭桂之香,人人可以嗅到,蘭桂之美,人人可以望見,當然人喜好不同,自然有褒有貶。但只要是香花,自有民心認同,而不是

誰誰誰說了算的。其核心是本心,如果是罌粟花,雖然美,其果必然是害人。

三是守住本心,順應自然。美不美,香不香是自己的事,這取決於本心。折不折是他人的事,蘭桂,只能努力開放而已。他說的美人,不是凡人,這也是他的歷史局限性。美人有心善貌美的,有心惡貌美的。從本質上說,真的美人與凡人心是一致的。至於人們是不是折,聽從自然。道不同不相為謀,求有何用?

總之,區區幾行字,表述了一位具有仁愛之心又能順應自然的人的心聲。這或許是孫洙推崇張九齡《感遇》的原因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近於道 的精彩文章:

TAG:一近於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