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熊孩子」養成手冊

「熊孩子」養成手冊

輸入

熊童子

景天科 銀波錦屬

一聲春雷叩開天門

大概意味著

冬日就要過去了

初春一到

「熊孩子」們就要開始長身體啦

什麼?!

熊孩子太嬌氣?

不知道要怎樣照顧它們?

或許

看完這份「熊孩子」養成手冊

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天生萌童

熊童子(Cotyledon ladismithiensis)為景天科銀波錦屬多肉植物。熊童子原產非洲的納米比亞,是典型的非洲原住民。這個小傢伙蓋著一層白絨毛,像初生的絨毛小熊腳掌般可愛,所以才叫"熊童子"。熊童子株形不大,分枝繁多,給人以既玲瓏秀氣又充滿生機的感覺。肥厚多肉的葉片交互對生,葉卵形,長2~3厘米,寬1~1.5厘米,頂部的葉緣具缺刻,在適當陽光照射下葉緣會呈現紅色,非常可愛。葉片嫩綠色,表面密生白色的細短絨毛。夏末至秋季開花,總狀花序,小花紅色。可用小型工藝盆栽種,點綴書桌、窗檯等處,毛茸茸的株形,顯得翠綠可愛,新奇別緻,奇特有趣。

童子出錦

熊童子根據是否出錦以及出錦的顏色可以分為原色熊童子,白錦熊童子以及黃錦熊童子。其實這幾種熊童子外貌區別並不大,差異主要是葉片的顏色。三種熊童子風格有別,各具特色,但都保留了熊童子萌萌的外貌。畢竟顏值才是熊童子的立足之道。

原色熊童子

白錦熊童子 黃錦熊童子

小知識

植物出錦,此詞由日本園藝界而來。意多指多肉植物由純綠色變異為黃斑、黃線、銀斑、銀線等色彩種類的新種。簡單來說多肉植物出錦是一種變異,是植株葉片或莖部顏色上的變化。大部分錦斑變異並不是整片顏色的變化,而是葉片或莖部,部分顏色的改變。相比原色來說,植物主體顏色種類更多,更具觀賞性,因此也比較受歡迎。

生活習性

熊童子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夏季需涼爽,耐乾旱,怕水濕和強光暴晒。生長適溫18℃-24℃,冬季溫度不低於10℃。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陽光充足的話,葉片會變得肥厚飽滿。如果過於陰暗,會使莖葉纖細柔弱。給熊童子澆水要澆透,而水分的控制需要特別注意,澆水過多會造成根部腐爛的現象,但長期缺水,葉片也會幹枯。這個度的把握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作出調整,有人摸索出來等到熊童子的葉片稍干時再澆水效果最好。另外需要注意澆水時水分不要沾到植株比較好,因為那身絨毛很容易滯留水分,一不小心可能會感染病害。適當的乾旱與充足日照,才能使熊童子夠胖,爪子才能顯色。

有趣的是健康肥碩的熊童子會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類似臭腳丫子的味道,尤其在不通風的情況下,尤其的明顯,但是只要通風好,不湊近的去聞也是聞不到奇怪的味道的。

夏季保養

熊童子是冬型種,當夏季溫度超過30℃時,植株生長基本停滯通常夏季休眠期時,熊童子葉子會縮小且會掉葉,這是正常的現象。此時應減少澆水,防止因盆土過度潮濕引起的根部腐爛。並加強通風,適當遮蔭,避免烈日曝晒。

熊童子休眠期根部也停止運作,這時候很容易因為介質太濕爛根,每年到了快要休眠的時刻最好是漸漸地減少水量,直到酷暑時水量要到最少,至於什麼是最少,就要看介質了。排水良好的介質應該是比較好的。熊童子休眠期間最好不要直射陽光,可以放在散光的環境中,增加通風,以降低濕熱的狀態。如果在夏季出現熊童子掉葉子的情況,有可能是澆水過多導致爛根掉葉,因此因當節制澆水,等節制干透之後再適量給水。

熊童子的繁殖

熊童子可以採用的繁殖方式主有:播種、葉插和芽插,難度係數依次遞減。所以這裡給大家推薦芽插繁殖,芽插方法簡單,成活率高,是最常用的繁殖手段。在春季或秋季剪取充實的頂端枝,長5一7厘米,插於沙床,插後2一3周就能生根了。

怎麼樣

看完「熊孩子」養成手冊

大家學到一點東西了嗎

熊童子那麼可愛

大家要好好呵護

它才會展現最好的一面

? End ?

編輯 Beta vulgaris

資料 多肉聯盟

圖 網路

文 Beta vulgaris

昵稱:~

一起分享世界的點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美國4C核心素養內涵
生命不息 戰鬥不止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