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延出子午谷的計策諸葛亮為什麼沒有用

魏延出子午谷的計策諸葛亮為什麼沒有用

魏延曾提出過經子午谷去攻打長安的計策,諸葛亮沒有採用。當時魏國讓夏侯楙鎮守長安,魏延說: 「夏侯楙乃膏粱子

弟(指過慣驕奢享受生活的富貴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千,取路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

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大驅士馬, 自斜谷進,如此行之,

這咸陽以西,一舉可定液也。」孔明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盡起關中之兵,於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孔明曰:「吾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何憂不勝!」遂不用魏延之計。

魏延此計表明上看是一個妙計,可以出 奇制勝,此時司馬懿被罷兵權,孔明若用魏延計,很可能取得勝利。後來鍾會與姜維在劍 閣相持時,鄧艾從陰平小道冒險進兵,滅了蜀國。鄧艾之計與 魏延之計有異曲同工之妙。事實正如魏延所料,諸葛亮從隴右進兵,魏國盡起關中之兵阻擋,雙方多次相持,最後均以孔明 退兵結束,這就不是「何時得中原」的問題,而是不能得中 原。 魏延之計也被司馬懿的話所證實。司馬懿曾對張郃說: 「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 徑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今 必出軍斜谷,來取眉城,若取眉城,必分兵兩路,一路取箕谷

矣。」

魏延的計謀,並非羅貫中的小說虛構I史書《魏略》中記載:夏侯楙為西安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比東方相合聚。」亮以為此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子午谷計策,看似好計,實施起來缺很麻煩。首先,子午谷地形複雜。 長600多里的子午道,兩邊高山對峙,中間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岫岩上的棧道通行。遇到棧道壞處便要修復,若壞處較多,則勢必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修復,嚴重影響行軍速度。在這種情況下,魏延這一萬人能保證在10天之內穿過子午谷進抵長安城下?同理,諸葛亮大軍從斜谷進軍,也要走棧道,也面臨魏延同樣的問題,能否在30天內趕到長安?顯然也是個未知數。

事實上,兩年後曹真伐蜀時就是走的子午道,「會霖雨三十餘日,或棧道斷絕」、「曹真發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工夫,戰士悉作」——曹真十天才走完一半路程,其艱難可想而知!

即使魏延順利過了子午谷,諸葛亮也難以統一中原。打仗打打是實力。魏國地廣糧多,蜀國地窄糧少,魏國司馬統帥的雍、涼兩處兵馬就達11萬,蜀國一共只有10萬大軍,所以諸葛亮統一中原,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魏延佔了長安,打持久戰,蜀國還是失敗。

歷史上誰走過子午谷呢。明末闖王高迎祥自湖廣復出,來到陝西,欲自漢中進攻西安。孫傳庭領秦軍鎮守,高迎祥無法攻克,遂意圖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但他首先忽略了子午谷的天氣與險峻的道路:由於道路狹窄,天降大雨,高迎祥的幾萬大軍走了好幾天,才走了一半路程,人困馬乏,物資損失嚴重。當他艱苦行軍終於到達子午谷黑水峪的時候,卻發現早已有兩萬明軍埋伏在此。孫傳庭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雙方激戰四天後,高迎祥潰敗,後被俘,送往京城處死。

西安事變,王耀武意圖出子午谷奇襲張學良,行軍三天之後就被迫折回,原因有兩個:「一是谷中環境太過險惡,無水源。二是行軍途中得知西安事變已經和平解決,遂退軍。

東晉大將桓溫出兵北伐,也走過子午谷。桓溫手下將領司馬勛從子午道出兵攻擊前秦,前秦丞相苻雄,率領七千騎兵在子午谷把司馬勛包了餃子,桓溫北伐也因此無功而返。

歷史上唯一走通子午谷的是劉邦,不過他不是去打仗,是去就漢中王。劉邦被迫前往漢中就任漢王,正是從子午谷通過,因為沒有敵軍防守,劉邦順利的走過了子午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讀書愛歷史愛隨筆 的精彩文章:

讀歷史學合作
如果劉備不伐吳諸葛亮隆中對能實現嗎一

TAG:愛讀書愛歷史愛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