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細數那些在ASCO GU被熱議的腎癌話題

細數那些在ASCO GU被熱議的腎癌話題

ASCO GU 2018

22

二月

星期四

當地時間2月8~10日,2018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泌尿腫瘤研討會(ASCO GU)於美國舊金山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將科研證據轉化為多學科照護(Translating Evidence to Multidisciplinary Care)」。

中國醫學論壇報將特邀參會的中國專家代表團,為您傳遞最新最熱的會議現場資訊,敬請關注!

ASCO GU

GIF

李長嶺教授在ASCO GU會議現場

2018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泌尿腫瘤論壇(ASCO GU 2018)有關腎癌方面的內容很多,囊括了早期小腎腫瘤的診斷、主動監測與手術治療、減瘤性手術的意義、腎癌轉移病灶的治療選擇以及晚期腎癌的藥物治療等。現就腎癌相關熱點問題簡介如下。

小腎腫瘤的診斷及治療策略

隨著影像學的進步,小腎腫瘤的發病率逐年提高。對於越來越多的小腎腫瘤,總體治療策略如何呢?Finelli教授就這一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他指出,T1a期腎腫瘤的腫瘤特異性生存率很高,診斷時腫瘤的大小與最終腫瘤的轉移和死亡率成正相關。腫瘤越小,良性的可能性越大,有研究表明,1 cm以下的腎腫瘤,良性的可能性為46.3%,3 cm以下的腎腫瘤,良性的可能性為20%~30%;而3 cm以下的腎細胞癌,G1佔90%左右,且很少發生轉移。也就是說,對於有嚴重伴隨疾病的小腎腫瘤患者,嚴密監測也可能是一種合適的治療選擇。一項包括497例患者的前瞻性臨床研究表明,嚴密監測組與積極治療組患者的5年腫瘤特異性生存率分別為100%和99%。也有研究指出,小腎細胞癌12年的自然病程顯示,腫瘤每年平均生長速度僅為0.262 cm。主動監測前要行腫瘤的穿刺活檢明確病理,2年內每6個月行胸部及腫瘤的評估,之後每年1次。當腫瘤大小超過4 cm,或每年生長速度大於5 mm,或出現轉移等腫瘤進展情況,則應考慮手術治療。

對於腎腫瘤的診斷,腫瘤穿刺活檢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進行主動監測的患者,推薦首先進行腫瘤穿刺。美國泌尿外科學會(AUA)以及ASCO的指南中都提及了腎腫瘤的穿刺活檢,尤其適合懷疑為良性腫瘤或轉移性腫瘤的患者。Derweesh教授報告指出,腎腫瘤穿刺活檢是安全可靠的,目前尚無針對種植轉移的證據,出血、疼痛、血尿等併發症發生率很低。穿刺活檢能夠提供腫瘤的病理學診斷,陽性穿刺敏感性為98%,特異性96%。ASCO尤其強調體積較小的腎腫瘤的穿刺活檢,因為病理結果對於治療策略的制訂非常重要。

目前國內對於小腎腫瘤的穿刺活檢及主動監測尚無明確推薦。對於影像學診斷不確切,惡性證據不足,同時又存在保留腎單位手術困難的患者,可以考慮行腎腫瘤穿刺活檢。而對於存在嚴重伴隨疾病的老年小腎腫瘤患者,主動監測也是一個應該考慮的選擇。

轉移性腎癌的外科治療

在靶向藥物治療時代,對於診斷時就發現存在轉移病灶的晚期腎腫瘤患者,減瘤性腎切除在一般狀態好的患者中可以有獲益。Alex Bex教授強調,對於白蛋白降低嚴重,血清乳酸脫氫酶(LDH)大於正常值1/5倍以上,肝轉移、腹膜後淋巴結轉移或膈上淋巴結轉移,以及T3或T4分期的患者,減瘤性腎切除可能不會帶來臨床獲益。

減瘤性切除術後是否開始全身治療存在一定的爭議,支持暫時觀察者認為已經切除了95%以上的腫瘤,推遲全身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而支持立即用藥者強調類似15%的患者在減瘤性手術後疾病快速進展並且很快導致死亡。

這類患者手術前是否先應用靶向藥物同樣存在爭議。支持手術前應用者強調15%的患者在減瘤性手術後疾病可能快速進展並很快導致死亡,提前應用舒尼替尼或培唑帕尼可能會篩選出對酪氨酸激酶抑製劑(TKI)天然耐葯的患者,從而也避免對這些患者再應用減瘤性手術治療。不支持術前應用TKI藥物者強調並沒有好的辦法預測哪些患者有效,而20%的患者對一線TKI治療天然耐葯。Alex Bex教授再次將2017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上發布的SURTIME研究結果報告給大家,研究包含了99例轉移性腎透明細胞癌患者,腎臟原發病灶可以手術切除,延遲治療組應用3個療程舒尼替尼治療後,進行減瘤性腎切除。結果顯示,並無因疾病進展而無法手術的患者。兩組圍手術期的併發症類似,術後4周疾病進展的發生率也相似。發現有25%的患者在手術前用藥過程中出現疾病進展,也就是對這類治療天然耐葯。在16周時評估疾病的進展情況發現,延遲手術組要比計劃手術組更好,而延遲治療組的總生存(OS)也明顯優於計劃手術組。SURTIME研究提示減瘤性手術前應用舒尼替尼治療,具有明確臨床意義的生存期優勢,可以發現25%左右天然耐葯的患者人群,同時也使更多的患者應用TKI藥物治療並且證實有效。

靶向藥物時代對於轉移灶究竟如何處理,Leibovich教授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他指出,目前歐洲泌尿外科學會(EAU)、ESMO和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NCCN)指南都認為對於一般狀態好的患者,轉移病灶的局部治療可能會有獲益。回顧性研究表明,腎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肺、骨、淋巴結和肝臟等,而61%的患者僅為1處轉移。肺轉移病灶切除的中重度併發症發生率約為10%,如果完整切除,5年無全身治療生存率約40%。骨轉移灶切除可以緩解癥狀,10%的患者會出現相對嚴重的併發症,單一骨轉移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35%。單側腎上腺轉移手術切除術後5年生存率約為60%。腎窩轉移切除術後5年生存率約為30%,總體的併發症發生率約為42%。孤立胰腺病變手術切除後5年生存率約為66%,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比例約為6%。類似研究大多都是10年前的,基本上為回顧性研究,證據等級相對較低。但總體上可以認為對於一般狀態好的患者,孤立或少轉移病灶的手術切除可能會有獲益。當然,同樣有反對的聲音,比如,全身治療的效果究竟如何,腫瘤的發展速度如何,除傳統手術以外還可以應用其他局部消融的手段。

晚期腎癌的藥物治療

腎癌藥物治療方面的熱點主要集中在靶向藥物、免疫腫瘤治療以及兩種治療方法的聯合應用。

來自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MSKCC)的Motzer教授進行大會特邀發言,報告的題目是「腎癌TKI治療的過去、現狀和未來」。Motzer教授作為主要研究者,在過去10多年中完成7項重要的藥物臨床試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也是基於這些研究批准了4種TKI分子靶向藥物、2種mTOR抑製劑以及1種Checkpoint抑製劑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Motzer教授談到這些藥物時可謂是如數家珍,他指出,2017年對比卡博替尼(cabozentinib)與舒尼替尼一線治療晚期腎癌的CABOSUN研究,提示前者治療組無進展生存(PFS)期為8.2個月,而後者為5.6個月。正是基於以上研究結果,NCCN指南已將卡博替尼作為一線推薦,用於中低危晚期腎癌的治療選擇。

Motzer教授還指出,目前有關腎癌術後TKI輔助治療的研究主要有三項:包括舒尼替尼相關的ASSURE和S-TRAC研究,以及培唑帕尼相關的PROTECT研究,從目前可以分析的數據看,只有S-TRAC研究提示舒尼替尼在高危腎癌患者有PFS方面的獲益,NCCN指南只作為2B級證據推薦。值得注意的是,Ronac Mamtani教授在後面的報告中指出,對於ASSURE研究的數據亞組分析提示,老年女性患者應用舒尼替尼輔助治療,可能會增加患病死亡風險,提示大家要注意。

美國FDA已經批准應用Checkpoint抑製劑nivolumab二線治療晚期轉移性腎癌。目前尚有多項Checkpoint抑製劑單獨、聯合TKI靶向藥物以及不同免疫機製藥物聯合應用的研究,比如Motzer教授和Escudier教授等專家都提到了ESMO 2017會議中報道的PD-1抑製劑nivolumab聯合CTLA-4抑製劑ipilimumab與舒尼替尼對照一線治療晚期腎癌的研究,結果提示聯合治療組具有顯著的生存期優勢,主要表現在中低危患者中,同時PD-L1的表達可能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能會成為新的指南推薦。當然,好多專家也提到了有關經濟方面的問題,以及聯合用藥是否優於序貫治療的疑問,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此外還有各種免疫藥物聯合不同靶向藥物的研究,結果同樣值得期待。可見,未來晚期腎癌的免疫治療,可能成為該治療領域的又一場「革命」。

作者關有彥 李長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編輯 豆豆(中國醫學論壇報)

ASCO GU系列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