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普洱茶倉儲發展史:普洱茶核心倉儲概念辨識與斷代

普洱茶倉儲發展史:普洱茶核心倉儲概念辨識與斷代

圖:普洱茶湯,柴靜/攝,源於新華網

要梳理倉儲概念,搞清楚倉儲的前世今生,首先我們要對核心的幾個倉儲概念進行辨識。綱舉目張,從核心出發,有助於我們快速了解龐雜的倉儲體系。

白馬非馬認為濕倉、干倉、自然倉、技術倉、港倉、速成倉、慢養倉、旅行倉之間的關係是:

干倉是對濕倉的否定。自然倉是干倉的2.0。技術倉源自港倉,已經發展到3.0。港倉是普洱茶倉儲的源頭活水,濕倉、干倉也源自港倉。

港倉體系很複雜,不等於濕倉,因為干倉88青也是在香港存放的,這表明港倉也有干倉。在香港茶人眼裡,港倉不是濕倉,而是一種專業放倉技術。一代技術倉,是香港人做舊的技術,以濕倉為主。二代技術倉,是香港人在濕倉基礎上改進,所放茶品變得健康安全得多。三代技術倉跟港倉關係不大,其不僅僅靠經驗,而是科技深度介入,茶葉倉儲變成微生物研究的一門分支學科。第三代技術倉,其實是科技倉。其區別在於,技術倉來自經驗,科技倉來自實驗。

速成倉、慢養倉,講的是倉儲轉化快慢問題。港倉、廣東倉、大馬倉等地域倉,都可以歸為速成倉。昆明倉、北方倉可以歸為慢養倉。

速成倉與慢養倉相結合的產物,就是旅行倉。其又叫移倉,就是通過移動庫存,讓茶葉在不同的倉儲環境中進行存放,從而吸收速成倉與慢養倉的不同特點,加快轉化時間,綜合提升品質,堪稱普洱茶倉儲的拼配。

原料倉是基礎。2005年以前,不但年份茶交易佔主導,而且茶廠都會儲備充足的原料,壓茶的時候往往會拼一些老料進去。2005年以後,大家都去追捧新茶,初制出來的原料往往很快就用於生產,用老料的比例很少。2015年開始,隨著中期茶交易的火熱,大家重新重視原料的儲備,原料倉的建設成為茶企最基礎的的核心工程之一。

普洱茶數十年的倉儲史就是,濕倉時代到干倉時代,再到未來的健康倉時代。

1、斷代

濕倉時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2005年。

干倉時代:2005年至今,自然倉為主,技術倉為輔。

未來是健康倉時代:干與濕弱化,自然存放與人工干預將強化,大不再糾結採用的是什麼倉,對各種倉會包容。大家更關心的是,倉儲是否健康、安全,品質是否好,以及各自有什麼不同的風味。未來,科技倉將崛起,與自然倉並駕齊驅。

2、自然倉與技術倉

干倉時代的倉儲是,以自然倉為主,技術倉為輔。

自然倉源自干倉的自然存放,盡量減少人工干預之理念。干倉分為兩個階段,一是2005—2008的干倉1.0,即干倉非專業的探索階段,主張自然通風存放。二是2008至今的干倉2.0,也就是自然倉階段,干倉進入了專業化倉儲階段,主張自然密封存放。干倉發展到自然倉,表明其已經擁有一套較成熟的專業倉儲體系。

技術倉源自濕倉做舊技術,主張人工深入干預,目前已經發展到3.0。在干倉時代,以自然倉為主,技術倉為輔。目前已經進入技術倉的3.0,如果在微生物與倉儲關係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那麼在未來,科技倉(技術倉3.0)與自然倉將並駕齊驅,開啟普洱茶倉儲的全新時代。到那時大家不再糾結茶葉干不幹,濕不濕,而強調的是盡量減少人工干預的自然存放,還是積極進行人工干預微生物的存放。(文/白馬非馬,請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茶網 的精彩文章:

老班章大笑話!
喝茶必須遵循「早、少、淡、溫」四大原則!

TAG:說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