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越反擊戰,犧牲的5位烈士,為何29年後才下葬?

對越反擊戰,犧牲的5位烈士,為何29年後才下葬?

1978年12月7日,中央軍委召開會議,為維護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決策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自1979年2月17日開始至3月16日結束,在短時間內就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不過這場戰爭中犧牲2.7萬餘名解放軍戰士。

雖然我軍很快就撤出了越南,宣布勝利,但是戰爭遺留下來的問題至今仍然存在,比如,網上人門議論紛紛的是,烈士家屬的撫恤金有多少?倖存下來的老兵如今生活的怎麼樣?等等一些問題,更讓人難受的是,有五位烈士,為何29年後才下葬?

對越自衛反擊戰作,我軍當時的戰場紀律,明確規定不允許丟失一具烈士遺體,不允許丟失一個傷員。並且在作戰過程中,每日都要逐級上報人員、裝備實力和減員、損耗等情況。

戰爭結束,解放軍撤回國內時,又再次複核人員,裝備實力,並且絕對要落實到每一個人。有人質疑那麼多人,戰場情況又很複雜,怎麼能做到絕對落實到每一個人?

其實很簡單,戰士上了戰場就要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每位戰士在入伍前都持有相關的證件,為了在不幸犧牲後能夠被戰友確認身份,這些證件每位士兵必須隨身攜帶,最後通過清點人數,就能得知減員情況,核對證件,就能得知死者身份。

對越反擊戰結束,各部隊都設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烈士遺體、遺物的搜尋、登記、處理,丟失烈士的遺體是重大的問題,必須追究責任。

當然,戰場上形勢危急,可能採取先臨時掩埋、再取回安葬的做法,重點是臨時性掩埋的定位,標記和尋找必須明確,這樣做既是為了減少無辜傷亡,也是為了不丟失一個烈士。 最後,所有的烈士遺體運回國內,逐個登記、洗浴、單獨墓葬。

這些烈士的骨灰被統一安排,被安葬在全國範圍內的20多個烈士陵園中。迄今為止,幾乎所有的烈士家屬都已經找到親人的墓碑,這些烈士也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愛國人士的關懷,每逢清明節氣,每位烈士墓碑前都擺滿了菊花。

這些年,愛國觀念漸入人心,人們逢節假日很少去國外購物,而更多的是來到紅色旅遊勝地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發揚光大民族精神,各種祭祀活動也越來越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

2013年的清明節,戰友之間發動並組織前往廣西烈士陵園,慰藉光榮犧牲的戰友,他們滿懷思念找遍了廣西境內烈士陵園卻不見烈士戰友們的墓碑,他們心急如焚,不停哭喊著說:「戰友們在哪裡啊?知不知道我們到處尋找您?」

這幾位老戰友,看著戰友的照片,戰友當年生龍活虎的身影便浮現腦海,難以忘記,他們不停的念著五位戰友的名字,幾位老戰友堅持一定要找到為祖國犧牲的戰友。

經過多方打聽後,從廣西西綜左市民政局得知,犧牲的5位戰友的骨灰盒仍舊在殯儀館裡,卻出現了無人去認領局面。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

1979年3月,20歲的杜富強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此時他入伍才兩個月,後來被追記三等功,追認為中共黨員。可是杜富強犧牲後,他的母親不知道他犧牲在哪,埋在哪,幾乎哭瞎了眼睛。

當時為了紀念兒子,老母親在家人的祖墳變修了一座衣冠冢來祭奠,他直到2008年家人才獲知杜富強在防城港城北烈士陵園,遺憾的是,杜富強的母親已經去世五年了。

至於這5位烈士,沒有下葬,沒有入土為安,也可能跟烈士家人記憶有誤有關。

老戰友們為了犧牲的戰友一直努力,終於2015年12月4日,這五位戰友的骨灰,在廣西龍州龍口鎮烈士陵園舉行下葬儀式,這五位烈士得以安息,老戰友淚流滿面。

烈士永垂不朽,忠魂長存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記載 的精彩文章:

對越反擊戰,在30萬人打擊下,殲滅越軍真實數字是多少?
山西王閻錫山的女兒,山西第一美人,最終下場如何?

TAG:史書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