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取消互助獻血之後,血從哪裡來?

取消互助獻血之後,血從哪裡來?

北京市年前取消互助獻血的一紙規定,讓眾多血液病患者以及醫院在春節期間陷入了找血盼血的焦慮中。李旭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孩子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每周需要輸一次血小板,在北京治病的一年時間內,這些都是靠互助實現。如今,血沒了,李旭覺得孩子的命也要沒了。

一直以來,互助獻血因其背後存在的黑市和利益鏈而廣為詬病。然而一個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是,作為一種重要的用血手段,2017年,北京市的互助獻血比例已經高達21%。血荒期取消互助獻血,各部門是否已經真正做好了應對?真正的供需矛盾,節後可能會更凸顯。那麼,血該從哪裡來?

「你說我們治個病怎麼那麼難?」收到李旭這條微信的時候,正是大年初二。原本闔家團圓的日子,他們一家三口守在醫院附近的出租房裡,期盼一袋血小板能夠從天而降,以維續兒子的生命。她的兒子宋平今年24歲,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以下簡稱「再障」)。這是一種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導致血細胞減少的疾病。換句話說,正常人每毫升血液血小板值為10萬到30萬,「再障」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則只有幾萬,嚴重者只有幾千,隨時面臨感染和大出血的風險。我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安慰她,只能發上一個「擁抱」的表情。

每隔5-7天,宋平就需要去醫院輸一次血小板。而現在,距離上次輸血小板已經過去了6天,李旭和愛人跑了好幾趟醫院,每次醫院給予的答覆都是「沒有板」。宋平很焦慮,兒子血小板每天以5、6千的速度下降,身上已經開始出現大片的血斑,牙齒也在出血。「我是不是就要沒命了?要不我們回老家去,這樣還能輸上。」每天早上,宋平都會問母親這樣一句話。除此之外,他整天將自己關在房間里,很少跟父母交談。宋旭和愛人則坐在五六平米的客廳里打電話,他們撥給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公共衛生公益熱線,甚至還打了市民專線,都沒有得到什麼結果。有時候累了,宋旭就躺在客廳的單人床上,一動不動,心裡滿是絕望。

現在的結果源於北京市衛計委2月6日下發的一條文件。文件《關於強化無償獻血與臨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2018年2月10日,北京市停止開展互助獻血。1998年頒布的《獻血法》明確規定,「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國家提倡並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按照操作方式,互助的血液專供互助者指定的患者輸血之用。

2009年之後,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臨床用血出現緊張。互助獻血的功能也發生改變,不再是保障急救用血,而是成為一種重要的用血手段。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披露的一組數字指出,最近兩三年,北京市的互助獻血比例已經從過去的2%-3%提高到2017年的21%。

北京市衛計委《關於強化無償獻血與臨床用血管理工作的通知》

李旭是2017年2月帶孩子來北京看病的,在過去的一年裡,除了從醫院血庫申請到一袋血和兩袋血小板之外,兒子的用血都是靠互助實現的。其中一次還是因為孩子血小板快要掉沒了,主治大夫幫忙打電話給血庫要的。

不過,由於無法界定獻血者的身份,互助獻血給予了投機者可鑽的空子,一個以血液為買賣商品的「黑市」開始存在:血販子作為中間人,尋找獻血者,付以微薄報酬,然後轉手高價賣給用血者。他們的用戶很多是像李旭這樣的「用血大戶」。李旭第一次去醫院輸血科預約血時,輸血科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可以找親戚朋友幫忙,「我們在北京人生地不熟的,能夠找誰呢?」她還沒走出輸血科,就明白了互助的含義。

「要血嗎?」一個瘦黑的血頭悄悄地過來問她,邊說邊將一張名片遞給李旭,「可以給我打電話,血1800,板可以便宜兩百。」在接下來一年的時間裡,李旭一共聯繫過三個血頭,一個信譽度高,人靠譜,幾乎每次都能互助成功,但後來被抓了起來;一個人還算「仗義」,別的血頭漲價時也沒漲價;另外一個則沒有見過面,通過電話、微信聯繫,每次都承諾可以找到人,但第二天經常放鴿子,「說人沒來」,且找的獻血者經常會體檢不合格,「你沖她發脾氣,她也不生氣,再找她仍是滿口應允。她真是想得明白,不會跟錢過不去。」「在我們醫院,80%以上的互助獻血都是血販子在操作。」北京某三甲醫院的一位醫生曾這樣告訴我。

這些經歷使得李旭將互助和用血勾連起來——不互助,就沒有血。所以,當取消互助獻血的消息在病友群傳開來的時候,李旭起初是不相信。她給主治大夫發信息,最終確定,互助真的要取消了。李旭一下子慌了,「不讓互助,就是說我的親人要沒命了。」就在這時,李旭的兒子牙齦又開始出血,她打電話給曾經去看病的一家部隊醫院,希望能夠辦理入院手續,結果被告知,醫院也因為缺血,停止收治需要輸血的病人。

2月12日,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新聞發言人對取消互助獻血政策進行了解釋。他說,互助獻血形式一度讓不法分子鑽了空子,催生了血頭賣血等產業鏈,為安全用血帶來了風險,叫停是正確決定。他表示,之所以將時間定在2月10日,是因為通常在春節放假前一周,人們紛紛回家過年,除急診外,醫院手術量和相應的用血量都會下降。

「不能說北京市衛計委等機構沒有關注到血液病群體,但他們確實低估了血液病病人群體的數量以及用血量。」北京市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我,「血液病患者就是血液系統出現了故障,所以他們的血項指標和血小板,不管過年過節與否,都有蹭蹭往下掉的風險。尤其是血小板,一旦掉到低值,輕則牙齦、消化道出血,重則腦出血。」

作為北京市最大的用血大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春節期間血液科370張病床依然滿滿的。「我們醫院血液患者多,血小板用量非常大,平均一天血小板的用量是80-100個單位,其中大部分都是靠互助實現的。因此,醫院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保證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務處張處長告訴我,接到文件之後,醫院的骨腫瘤和肝膽等擇期手術都改了日期,以保證急救用血和血液病病人的用血。同時,他們積極跟上級部門溝通用血狀況,並在血液科多次開展宣教會,安慰患者家屬,講述互助獻血的弊端,「剛開始他們情緒都很激動,不過在溝通後,病人和家屬也能理解。」

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醫生馮玉告訴我,她理解北京市衛計委打擊血販子的初衷。「作為醫生,在充分保障用血的前提下,我們是支持取消互助獻血的政策的。」許多醫生都曉得血販子的猖獗程度。他們在醫院能夠經常碰到這些人,匆忙地穿梭於人群中,發著各種小廣告。「你經常能看到他們,但你沒有辦法,也不敢惹他們。」馮玉說,醫院能做的也只是告訴醫務人員,一定不能參與到血販子的業務中去,不能起到中介媒介的作用,「但這不代表我們不知道這部分勢力的存在。」

馮玉解釋,互助獻血直接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公共庫的血液庫存越來越少。「原本一個人去獻血,但在門口碰到了血販子,血販子可能跟他說你看你自己獻是免費的,跟我們一起還能拿到錢,何必呢?這樣的話獻血者的血製品是指定給某個人,就不能進入公共庫。」在北京,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能夠從公共血庫獲取5-8個血小板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許多醫院連一個血小板都拿不到。

這樣的連帶問題是,在以往的時候,醫生不僅要考慮給病人輸血,還要考慮什麼時候讓病人去互助,如果互助回來後病人血相又穩定了,你還要想到底輸還是不輸,畢竟血小板得來的不容易。「互助獻血政策的取消能夠讓用血回歸醫療需要,當所有的血液都放在一個大盤子里,醫生只需要考慮輸血指征就可以了。」馮玉說。

有醫生告訴我,互助獻血被取消,其目的是想將用血回歸到一個良性循環,但必須要意識到,在國家明確的保障措施下來之前,醫院、患者甚至相關部門都會經過一個陣痛期。張處長所在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一直在努力跟血液中心以及相關部門溝通,最終同意醫院開展團體無償獻血,即在醫院設置采血登記點,直接招募無償獻血者,登記後去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獻血,這些用血直接返回醫院血庫,保證醫院用血。這個群體包括病人家屬、醫院的醫生、護士以及社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試圖以這種新的模式來保障醫院用血,做好過渡期的應急。

在用血緊張的氛圍下,獻血者都很積極,但醫生會告訴他們,別著急,要細水長流,「醫院號召我們這些病人家屬能夠動用身邊的資源為血庫添磚加瓦,但又擔心大家一擁而上,現在有血用了,但後面會跟不上,畢竟血小板的保存期只有5天。」一個患者這樣告訴我。採訪過程中,一些醫務人員也表示期待相關部門的後續措施。「我們跟患者都是血液的使用方,一旦沒有血,病人和家屬會對醫務人員、對醫院產生極大的不滿。這個事情真正考驗的是采供血機構和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的保障能力。」

所有的目的都是指向充足的血液。一位血站工作人員曾告訴我,互助獻血比例逐年提高關鍵還是公民的無償獻血的覺悟不夠。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無償獻血率為9.5‰。而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人口獻血率達到10‰~30‰才能基本滿足本國臨床用血需求。而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已經達到45.4‰。

2016年,無償獻血的情況略有改觀,獻血比例達到10.5‰。對此,國家衛計委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結合全國無償獻血工作發展良好形勢,專家研究分析認為,我國已經具備停止互助獻血的基礎。因此要求除邊遠地區以外,2018年3月底前全國停止開展互助獻血。

一名北京市三甲醫院醫生也向我確認,他們曾接到的通知是2018年3月底取消互助獻血,「我當時想怎麼也把春節給過去了,沒有想到會這麼快。據說是因為1月媒體報道血販子猖狂,北京市衛計委才將日期提前。」他還告訴我,2017年11月,北京市衛計委曾組織多家醫院開第一次會議,「當時,我以為是北京市有取消互助獻血的計劃,所以找我們開會,聽聽呼聲,調研一下,沒想到我們一去就是直接告訴我們,在3月底之前全面叫停互助獻血。」

上述醫生質疑,血荒期取消互助獻血,各相關部門是否已經有了有效的應對手段。2月14日,北京市衛計委聲稱已經聯繫兄弟省份血液管理部門調劑調入血液。目前,河北、山西、湖北、湖南等地均向北京調劑了血小板,河南、湖北、山西和河北向北京調劑了紅細胞。衛計委稱,北京市血液供應情況平穩,血液中心血小板庫存正常,供需平衡,可以滿足臨床需求。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我,「互助獻血政策的取消十足是在考慮北京的保障能力。我們擔心事情沒有想得那麼樂觀,因為病人的命只有一條,如果你要真是供不上,那是真要出人命的。」他的判斷源於歷年血荒期的經歷。

一直以來,春節前後都是北京用血最為緊張的日子。北京市血液中心一位負責人曾告訴我,「北京80%以上的采血量來自流動人群,特別是外來務工群體,只有不到7%是團體獻血,包括學生和一些其他社會機構。」每年春節,超過一半的外來人口會離京。這名負責人說,每年春節前後,是血液中心最難熬的日子。北京市血液中心擔負著北京城六區一百五十多家醫院的供血任務,「最慘的時候,北京市血液庫存量只有3800個單位(每個單位200cc),只夠支撐全北京市醫院3天的用量。」他說,這個時候,對於當日需要供血的醫院,只能「保持庫存,采多少,送多少」。

北京市的血液供需矛盾,極有可能在春節後進一步突顯。李旭告訴我,每個月光給血頭的錢基本在8000-10000元。「你看我倆所有的收入基本都搭給血販子了。按說我們應該恨他們,但有血輸我們的孩子還能保住命。我們不找他們,我們找誰?如果我不是當事人的話,如果我只看報道我能恨這幫人,但是我親身經歷了,我一點不恨他們。」李旭已經連續兩天去了醫院血液科,血液科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北京市血液中心只給了醫院血庫幾袋O型血小板,其他血型一袋沒有。「工作人員說這些血小板住院的病人都分不過來,更別說門診了。」李旭已經買了回家的火車票,她打算帶孩子回家看看,興許能夠輸上。

(李旭、宋平、馮玉為化名,圖片來自網路)

大家都在看這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你為什麼去了遠方卻寫不出詩?」
《金粉世家》翻拍,一場回不去的舊夢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