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人人不可錯過的心理學知識,專業心理學家帶你解讀社會時事,全球心理諮詢資源盡在簡單心理。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春節成為我們又愛又恨的存在。

豆瓣上「為什麼害怕過年」話題已經有8萬人瀏覽,留下他們害怕過年的理由。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和父母因為觀念分歧的爭吵,朋友同學間無聲的攀比,家庭瑣事的消磨,更可怕的是二嬸三姑連環轟炸的各種「催」,都讓我們對回家過年這件事越來越抗拒。

可是講真,如果可以,你會選擇遠離這一切,一個人過年嗎?


窗外萬家燈火,我面前只有一盤餃子和春晚

小區門口空空蕩蕩,只有我一個人的腳步聲

和同事朋友告別,火車站裡只有我往反方向走去

……

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里獨處。」

比起不必要的人際關係帶來的喧囂,我們好像更無法忍受一個人的孤獨。

網路上有人總結出孤獨的十級量表,每一個都扎著獨孤老鐵的心: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但也的確有人,一個人也可以安然處之,並且有著積極的情緒體驗。

他們,擁有獨處的能力。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什麼是「獨處的能力」?

人格心理學家Burger[1]認為,獨處是我們與他人沒有社會互動。哪怕我們置身於人群中,但沒有與他人的信息交流時,也往往稱為獨處(Burger JM, 1995)。

我們常常將獨處認為是孤僻的象徵,但是心理學家Larson[2]認為,獨處分為兩種,非自願獨處和積極獨處

非自願的獨處,會給個體帶來傷害,且常與強烈的寂寞感和痛苦有關;而積極獨處能減少不良行為的發生,並有益於心理健康(Larson RW,1990)。

積極獨處,是一種人格特徵,個體在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的同時,也喜歡為自己保留一些時間獨處的行為傾向,是一種自主的積極選擇。

溫尼科特認為,擁有獨處的能力,是一個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標誌之一。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簡單心理Uni的Seed課程中,講到情緒與社會化的變化,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有關喪失和自我價值的議題。老師邀請學員們在作業中思考對於「獨處的能力是情緒發展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的理解。

在紛紜日常中停下來思考「獨處」,讓同學們對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想在這個有點喧鬧的時間,也分享給你,或許能幫你找到與自己融洽相處的秘訣。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獨處的能力」,這是一個簡單又讓人有驚喜的描述。

獨處,獨自一個,與自己相處,在某一環境里,沒有別人,只有我;能力,指順利、有效完成某種活動所需具備的心理條件。

獨處的能力意指一個人即便孤身一人,內心依然具有充盈感和安全感,即使是一個人,也照樣能夠順利且有效地完成心之所向的活動。

這裡所言的「獨處」並非惶惶不可終日、顧影自憐、等待他人陪伴的孤單狀態,而是內心充實、能夠有效管理情緒、明白自己眼下想做什麼、能夠發揮自我意志、享受當下的過程。

@Cloris

假設一個人可以在人群中很好的穿梭,另一方面也可以與自己獨自相處,和自己的靈魂對話,那他的精神一定是自由的,富饒的。他不會過度依賴外在來修飾自己,也不會依賴某個人來讓自己的生命更完整。

在與人相處時,他保有獨立的精神,不依從不盲從。他有自己的界限也會有很好的親善共情能力。

他知道自己是誰,要往哪裡去。生命中也許會遇到坎坷,但他有一顆堅定的心指引自己的靈魂前進。

@李開宣

我們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獨處不利於力量弱小的個體在適者生存的環境中存活,人類選擇群居的方式和各類利他行為,都是為了提高整個種族的適應性,更有機會流傳基因。

因此,自主選擇積極獨處的人,往往有足夠的自信和力量獨自面對生活。

馬斯洛認為,積極獨處是自我實現者的重要特徵,他們獨處並享受孤獨。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在嬰兒期階段,根據馬勒的分離-個體化理論:

  • ?當嬰兒在12-18個月左右學會行走後,探索世界的範圍越來越大,與周圍環境和人有更多的聯繫,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分離—個體化的體驗。

  • ?直至36個月左右,馬勒認為嬰兒能夠非常明顯的完成分離—個體化。也就是說嬰兒已經具有客體永久性,能夠在母親不在場的情況下,獨自玩耍,而不會過分焦慮不安。

當個體繼續發展,他會經歷幼兒期、小學期,能夠更長時間地離開母親、離開家庭去探索外界,獲得埃里克森心理社會八階段理論中提到的信任感、自主性、主動性、勤奮感後,進入到青少年階段。在這一階段中他面對著同一性的任務。即需要建構對「我」自己的主觀感覺和體驗,包括明確「我是誰」、「我的價值」、「我選擇的未來生活」和「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命題。

@小鈺

根據埃里克森的理論,中年期個體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繁衍對停滯」,也就是不斷生成與固定化的矛盾,部分個體可能是生成與喪失的矛盾。

這一時期的個體面對的可能是:

  • ??在生理方面的退化、認知能力的穩定或下降;

  • ??職業方面的瓶頸感或因突破獲得的幸福感;

  • ??家庭關係方面面臨子女的「分離—個體化」、子女成家帶來的新的家庭關係;

  • ??親友病故、新增人際關係減少甚至沒有

以上變化可能會引起個體對孤獨感體驗增強,主動或被動地面對「獨處」。如何面對並消化「獨處」所帶來的情緒,可以反映出個體情緒發展是否成熟。

中年期獨處,更像是一種選擇,一種可能更符合人的發展的選擇。

@張添

簡而言之,個體具有獨處能力的條件是:

童年時期的分離—個體化任務完成,我們能夠安心的獨處;

青少年時期完成自我認同,我們能夠自信的獨處;

中年期具有繁衍感,我們能夠自如的獨處。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獨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對父母:

親子之愛是指向分離的愛

一個人身為父母是否能明白「親子之愛是指向分離的愛」非常重要。

如果父母如同幾個月大的嬰兒一般,與孩子保持著共生關係,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而不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那麼勢必無法很好的面對分離帶來的重創和空虛,或者會嚴重影響孩子的人格獨立發展,與父母形成扭曲的關係。

@吳覓楚

對伴侶: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戀愛之初記得看過一句話,「最可怕的孤獨是你和你想傾訴的人在一個空間,卻在不同頻率」,當一個人很大限度地依賴另一個人,他是不是真的有足夠獨立的人格,他是否擁有一種獨處的能力?

獨處的能力不是說你完全獨來獨往,是指你可以社交但也能獨處,能夠體驗這種和自己內心對話的能力。

@計雅婷

對自己:

我就是我,最獨特的煙火

從青少年到成人,如果很好的完成了分離個體化的過程,個體就能形成獨處的能力,能夠對父母、家庭進行重新審視和定義,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而不會被他們控制,同時也能處理好與他們產生的負面情緒。

或者說能清楚的界定各種關係的邊界,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也就是「感覺自己長大了」。否則就像日常所說「我內心還是個寶寶」、「媽寶」、「爸寶」。

@Tao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圖片來源:Ibai Acevedo Photography )

英國作家奧利維婭·萊恩在《孤獨的城市》中寫道:


我想要被看見、被包容、被接納,同時,我又感到自己被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這讓我沒有安全感。當我被一對一對的情侶或是一大群人所包圍時,我會尤其害怕別人投來評判的眼光。

但這些感受的起因終究是孤獨,它們也始終會向兩個方向激蕩——渴望親密,躲避威脅。

生而為人,我們一直在親密和自主的天平上不斷傾斜,哪一種傾向都沒有對錯,重要的是你的感受。

若你是party animal,也不願你為了獨處而孤獨。

若你正在獨自一人,希望你早日找到專屬支柱。

若你在獨處中快樂,那就享受自我接納的瞬間。

祝你無論身在何處,都能享受自己的陪伴。

在最後,想送給你生活大爆炸里Leonard在母校畢業典禮上送給學弟學妹的話: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在孤獨中成形的事物,

往往也能被用來救贖孤獨。

——奧利維婭·萊恩

Referrence:

[1] Burger JM.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 for solitude.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95, 29(1): 85-108

[1] Larson RW. The solitary side of life: An examination of the time people spend alone from childhood to old age. Developmental Review, 1990, 10(2): 155-183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獲取最敏銳的人性心理洞察請關注——簡單心理,全球心理諮詢資源庫,人人不可錯過的心理學知識。

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 如何擁有獨處的能力?

他不愛曬你,可能真的不愛你
他留著前任的聯繫方式,就是因為還惦記她唄

TAG:簡單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