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雕刻創作黃金期和全球藝術品收藏趨勢變化——盛名之下其實難熬

雕刻創作黃金期和全球藝術品收藏趨勢變化——盛名之下其實難熬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倦勤以為,藝術品也應該擴展視野,放眼全球,然後收歸自身,方可瞭然於心。

據歐洲藝術基金會(TEFAF)的研究顯示,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收藏趨勢和客戶收藏品味,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轉變——從聚焦一線名家,向多元化收藏轉變。

雕刻創作黃金期和全球藝術品收藏趨勢變化——盛名之下其實難熬

例如,在當代藝術品市場中,曾經備受追捧的安迪·沃霍爾、賽·托姆布雷等以往拍場的藍籌股,在近年來,公開拍賣市場的成交額下跌明顯。安迪·沃霍爾的作品整體成交額下跌68.8%左右,從2015年的5.26億美元降至2016年的1.63億美元,賽·托姆佈雷的拍賣成交額下跌53%,部分高端交易轉為私洽方式進行。美國當代藝術拍賣市場的平均拍賣價格跌幅高達36%,致使成交額整體下跌35%。

雕刻創作黃金期和全球藝術品收藏趨勢變化——盛名之下其實難熬

而且越來越多的收藏家意識到,與其跟風買進幾個頂級藝術明星的平庸作品(名家的普通作品,存世量其實並不小,同理,也包括國畫的一些大家在內,也是差不多情況),還不如收藏名氣稍弱但質量更高的精品,也就是說回歸藝術價值本身,不盲目追求名氣光環。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以往被美國藏家所追捧的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的作品,2016年的拍賣總金額出人意料地大跌71%,從前一年的30億美元急劇跌至8.66億美元。發生類似市場變化的還有2016年在上海舉辦大展的現代藝術家賈科梅蒂。而名氣稍遜或價格稍低的弗里達、羅丹、芒更等人的作品正從這種品位和潮流變化中受益,成為新一代的市場寵兒。

雕刻創作黃金期和全球藝術品收藏趨勢變化——盛名之下其實難熬

其實同樣的趨勢,在國內的不同收藏領域也或多或少表現出來。這體現了收藏家更務實和關注藝術品本身的價值,這也帶給倦勤一些啟示,就是對於雕刻藝術,同樣是需要更多的關注作品本身,而並非單一追求頭銜名氣,特別是在雕刻行業這樣相對特殊的圈層。

因為雕刻藝術,要衝擊巔峰,創作出經典的作品,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對於技藝,經驗都有很高的要求,代表自身巔峰的作品,對創作者體力和持續專註性的要求其實很高,一件作品花很長時間並不鮮見。因此往往是在三十多歲到四十多歲,這個階段,經驗積累足夠,技藝已經嫻熟,體力精力充沛,又不為名聲所累,不需要頻繁走穴應酬出席各種場合,能更專註的做藝術創作,這個階段的創作,通常而言,更有價值。當然,也不乏高齡藝術家也專註創作佳品的先例,但那畢竟相對個例,而非普遍。年歲越長,藝術家聲名日隆,反而沒有什麼時間和精力來創作作品,這也不獨是雕刻行業的通例,其他行業概莫能外。

雕刻創作黃金期和全球藝術品收藏趨勢變化——盛名之下其實難熬

不止一個在雕刻藝術界聲名赫赫的大師,私下交流時候有說過,想回歸初心,難,難,難...畢竟現在家大業大,有那麼多人需要靠他帶隊支撐,很難再放下一切,單純靠著雕刀挑動生活、刻錄感悟,這可能不算是什麼悲哀,但是確實有點可惜。

倦勤也能深刻理解藝術家的無奈,畢竟誰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很難做到如此決絕的回歸雕刻本身。所以,希望我們都能在青壯年,創作的黃金期,堅持匠心,真正做一些能流傳後世的精品,不求被銘記,但求能不負初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倦勤軒禪意雕刻 的精彩文章:

風險與預期——長期看好崖柏藝術價值和發展
世界富豪的鋼雕藝術收藏競逐——倦勤帶你看2018美國槍雕協會大展

TAG:倦勤軒禪意雕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