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乾隆最尷尬的「文藝作品」來了!他對國寶做了啥,留下笑柄兩百餘年

乾隆最尷尬的「文藝作品」來了!他對國寶做了啥,留下笑柄兩百餘年

酷愛在文物上題詩的乾隆皇帝,題詩於良渚玉琮之時,留下了一個莫大笑柄。

一切良渚玉琮,都是上大下小的倒梯形。只有倒梯形放置,玉琮四角的神像才是正像。但是乾隆以為,上小下大的正梯形,才是重心穩定的正確擺放方式;同時不識良渚神像,僅僅視為幾何紋樣;於是顛倒玉琮,題詩其上。

欲知良渚玉琮的擺放方式和神像正反,須從良渚琮王的紋樣說起。

良渚琮王的紋樣,包含良渚兩大神像,分別位於四面正中和四個角部。但是研究良渚琮王的學者,僅僅關注四面正中的良渚神徽(北極天帝),卻對四個角部的北斗豬神視而不見,或者錯誤視為良渚神徽的簡化版。

良渚神徽的核心,是神徽上部的北極天帝,而非神徽下部的天帝坐騎北斗豬神。神徽的簡化版,只能去除神徽下部的北斗豬神,不能去除神徽上部的北極天帝(詳見前篇)。然而琮王四角的紋樣,去除了神徽上部的北極天帝,所以並非神徽全圖「天帝騎豬巡天圖」的簡化版,而是神徽下部「北斗豬神」的簡化版。

琮王四角的四層紋樣,交錯排列神徽下部「北斗豬神」的兩種簡化版。

第一種簡化版是「大眼北斗豬神」:省略了豬身、鳥爪、豬嘴,但未簡化豬眼和豬鼻。所謂「大眼」,實為其小如豆的豬眼,加上巨大的「眼影」,以此強調北斗豬神的神威。

第二種簡化版是「小眼北斗豬神」:去除了巨大的眼影,還原到豬眼如豆的寫實。豬鼻保持原樣。

琮王四角的紋樣結構是:兩組大小眼北斗豬神,兩組之間用兩條扉棱隔開。每一組北斗豬神,都是小眼北斗豬神在上,大眼北斗豬神在下。

琮王四角的北斗豬神及其紋樣結構,被海量的良渚玉琮普遍複製。根據玉琮的體量大小、節數多寡,對琮王四角紋樣的複製,分為三大模式。

第一模式:複製紋樣結構

四節以下的良渚玉琮,大量採用第一模式:複製琮王四角的紋樣及其結構。

大量的良渚四節玉琮,全形複製琮王四角的紋樣及其結構。僅因體量較小,空間不夠,去除了琮王四面正中的八個神徽,但其內涵與良渚琮王相同。

琮王體量巨大,空間足夠,四面正中是八個神徽,四角是十六個北斗豬神,合計二十四神像,標示一年二十四節氣;正如良渚琯王的十二神像,標示一年十二月.

大量的良渚三節玉琮,複製琮王四角的四分之三紋樣結構:中節是大眼北斗豬神,上下兩節是小眼北斗豬神。共計十二北斗豬神,類似於良渚琯王用十二神像標示十二月。每角三神,標示每季的孟月、仲月、季月,表達《淮南子.時則訓》所言:

孟春之月,招搖(斗柄)指寅;仲春之月,招搖指卯;季春之月,招搖指辰。

孟夏之月,招搖指巳;仲夏之月,招搖指午;季夏之月,招搖指未。

孟秋之月,招搖指申;仲秋之月,招搖指酉;季秋之月,招搖指戌。

孟冬之月,招搖指亥;仲冬之月,招搖指子;季冬之月,招搖指丑。

大量的良渚雙節玉琮,複製琮王四角的二分之一紋樣結構:下節是大眼北斗豬神,上節是小眼北斗豬神。共計八個北斗豬神,標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亦即「四時八節」。表達《鶡冠子.環流》所言:

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第二模式:複製大眼北斗豬神

大量的良渚單節玉琮,採用第二模式:複製琮王四角的大眼北斗豬神——

另有大量的良渚裝飾玉器,也採用第二模式:複製琮王四角的大眼北斗豬神——

良渚裝飾玉器,是良渚頂級貴族的日常佩飾,少見於良渚非核心區域,多見於良渚核心區域,所以不惜工本地複製繁複美觀的大眼北斗豬神。

第三模式:複製小眼北斗豬神

數量極多的良渚玉琮,採用第三模式:複製琮王四角的小眼北斗豬神。

單節到四節的低矮良渚玉琮,大多採用第三模式——

五節到九節的高大良渚玉琮,全都採用第三模式——

上圖6例九節以下的高大良渚玉琮,無一例外採用第三模式。前5例分別出土於廣東曲江石峽、江蘇常熟張橋鄉、江蘇吳縣草鞋山、江西豐城茶塘鄉、江蘇武進寺墩。第6例是清代吳大澂《古玉圖考》著錄的良渚玉琮傳世品,九節,高十二寸;按照先秦尺度,約為27厘米。

吳大澂根據《周禮.考工記》稱西周玉琮為「駔琮」,把良渚玉琮四角的小眼北斗豬神稱為「駔刻」。其他學者多稱「駔紋」。其實大部分西周玉琮光素無紋,四角不刻良渚玉琮的小眼北斗豬神。所以良渚玉琮絕非西周「駔琮」,四角紋樣更非「駔紋」,而是良渚玉器的第一紋樣「小眼北斗豬神」。

十節到十九節的高大良渚玉琮,也全都採用第三模式——

上圖6例十節以上的高大良渚玉琮,無一例外採用第三模式。

第1例出土於四川成都金沙,10節,高22.2厘米。

第2例收藏於首都博物館藏,15節,高38.2厘米。

第3例出土於安徽肥東縣張集鄉劉崗村,15節,高39.9厘米。

第4例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17節,高47.2厘米。

第5例收藏於大英博物館,19節,高49.5厘米。

第6例出土於浙江餘杭瑤山7號墓,19節,高49.7厘米。這是目前發現的最高良渚玉琮,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高達半米的良渚玉琮,是良渚文化頂峰時期登峰造極的不朽傑作,琢玉技藝空前絕後,此後四千年從未超越。

高大良渚玉琮的每節空間極小,四角無法容納大眼北斗豬神,只能容納小眼北斗豬神。因其極其細微,常被錯誤視為幾何紋樣。然而最最細微的小眼北斗豬神,仍然精準表現了豬面的根本特徵:兩個豬眼,兩個鼻孔(合為一個豬鼻)。眼鼻四孔的倒梯形,對應斗魁四星的倒梯形。

或問:良渚玉琮的第一紋樣,為什麼不是良渚至高神「北極天帝」,而是良渚次高神「北斗豬神」?

因為「北極玉帝」對應的帝星,居於天心不動,難以表現天象運行。「北斗豬神」對應的北斗七星,圍繞帝星旋轉,所以北鬥鬥柄具有「指時」功能,北斗豬神具有「主時」神格,此即《大戴禮記.易本命》、《淮南子.時則訓》所言「時主豕」。

良渚玉琮的北斗豬神,從不刻在四面正中,永遠刻在四角,是因為中國古人把四角稱為「四維」。所以四角刻有北斗豬神的一切良渚玉琮,無不表達《淮南子.天文訓》所言:

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歲而匝,終而復始。

良渚玉器的標準化管理,體現了國家制度的高度成熟和高度文明。比秦國武器的標準化管理早三千年,遠遠領先於全球其他民族。

乾隆倒置良渚玉琮題詩的謎底

走獸之中,只有豬的兩個鼻孔朝前。由於豬面眼鼻四孔的倒梯形,天然對應斗魁四星的倒梯形,因此良渚先民不僅把北斗之神擬形為豬,而且用良渚玉琮的倒梯形,擬形北鬥鬥魁的倒梯形。

良渚文化消亡以後,後人不再明白良渚玉琮的倒梯形是北鬥鬥魁的擬形,以為正梯形才是重心穩定的正確擺放方式。也不再明白良渚玉琮四角的神像是北斗豬神,或者視為「駔紋」,或者視為幾何紋樣。於是乾隆皇帝倒置清宮舊藏的良渚玉琮,題詩其上。

只要把乾隆倒置的良渚玉琮恢復正置,即可一眼看出:乾隆題詩的良渚四節玉琮,像很多良渚四節玉琮一樣採用第一模式,全形複製了琮王四角的紋樣及其結構。

現在的莫大尷尬是,如何陳列乾隆題詩的良渚玉琮:正置則乾隆詩倒,倒置則良渚人笑。

良渚玉器的「北斗豬神」紋樣

多於「北極玉帝」(良渚神徽)紋樣,

第一原因是天文原因,

即北鬥鬥柄具有「指時」功能,

北斗豬神具有「主時」神格。

第二原因是人文原因,

即良渚酋長作為「天帝之子」,

不能對應「北極天帝」,

只能對應「北斗豬神」。

-END-

[聲明:本文由淘古趣平台自互聯網搜集並整理髮布,侵刪。同時,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古趣 的精彩文章:

悠久而絢麗的髹飾王國

TAG:淘古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