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才是真正的金庸

這才是真正的金庸

金庸生於1924年3月10日,再過半個月,就是大俠94歲誕辰,謹作小文以為紀念。同時,培豐將儘可能還原金庸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你以為,金庸是寫靠武俠小說出名的?

錯 !金庸15歲就是火了 ——出版的《給初中投考者》試題精編成了暢銷書!還是處女作——並不是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給初中投考者》由金庸和其他兩位同學根據所考的內容自己出題編寫。這本試題精編類書籍暢銷幾省,賺到的第一桶金就足夠把他供到大學。

你以為,金庸是靠寫武俠小說賺錢的?

錯!寫小說只是他的副業。寫武俠可以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當年《大公報》的同事、畫家黃永玉也覺得,「他應該干別的事,他怎麼會寫起武俠小說來了呢?」「以他的才能和智慧,怎麼去寫武俠小說呢?他應該做比這個重要得多的事情。……他是很可愛的人,很溫和的人,而且那種神奇的力量你都很難想像。」

你以為,金庸喜歡寫武俠小說?

錯,完全是被逼的,趕鴨子上架的。

1955年2月初,梁羽生的《草莽龍蛇傳》快連載完了,但他還沒有想好下一部寫什麼。《新晚報》總編輯羅孚便只好找到另一個武俠迷查良鏞:「梁羽生顧不上了,只有你上了。」

於是查良鏞的武俠處女作《書劍恩仇錄》問世,反響甚至超過了梁羽生。署名「金庸」——查良鏞的「鏞」字一分為二。巧的是,族弟,著名詩人穆旦,其筆名也是將「查」字一分為二,木 旦由此而來。

你以為,金庸小說中那麼多凄美的愛情故事是創作的?

錯!其實寫的是他自己的愛情。金庸歷經三段婚姻,卻都不是真愛。被金庸譽為「香港最好的散文女作家」的林燕妮說:「他一共有過三位妻子,第一位結縭於微時,未有子女便分手。第二位朱玫,是與他共同打江山的女強人,美麗能幹,他們生下兩兒兩女。也許英雄見慣亦尋常,婚姻中少了互相欣賞,再加上其他原因,終於分手了。」

王語嫣,黃蓉,小龍女,神仙姐姐,原型都是同一個人——夏夢——劉德華就是她發掘的。

金庸曾說:「她一生愛穿白衣,當真如風拂玉樹,雪裹瓊苞,兼之生性清冷,實當得起「冷浸溶溶月」的形容」。

金庸曾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一見楊過誤終身——金庸在《神鵰俠侶》寫的這句傳世名言,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寫照呢?

為了追夏夢,金庸化名林歡。為夏夢量身定製了編寫劇本《絕代佳人》;

為了多看她幾眼,多說上幾句話。金庸親自導演《絕代佳人》!

這種為了愛情瘋狂起來的後果,《絕代佳人》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金章獎!看到了吧,編劇,導演樣樣在行,所以,當你讀金庸作品時,你會發現非常強烈的畫面感。彷彿身臨其境!

如果說愛情的力量是瘋狂的,那麼愛國的力量,一定是偉大的。

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燒殺搶掠姦淫,無惡不作。「我門家本來是相當富裕的,但住宅、園子都被日軍燒了,母親和弟弟都在戰爭中死亡。」查良鏞目睹和遭遇了國破家亡後,便立志成為一名外交官。

1944年,金庸考上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因膽大直言投訴教務處,第二次被勒令退學。外交官的理想破滅。

但 ,拳拳愛國之心猶如熊熊烈火。金庸並不是心灰意冷,而是昂首前行!

1946年秋天,《大公報》刊登啟事:面向全國公開招聘三名國際電訊編輯。應聘者蜂擁而來,竟多達3000人。查良鏞憑藉自己的才華被千里挑一,進入上海《大公報》,正式步入了報人生涯。

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查良鏞被派到香港工作,這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香港的政治風氣比較複雜。走到哪裡,都是一片說謊聲。金庸忍不住了:「我必須發聲。」於是,他找到昔日同學沈寶新,兩人一起出資,創辦了《明報》。

金庸一直持續地為正義發聲,也將家國天下的主題融入進小說中,於是便有了《神鵰俠侶》《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身為持續發出聲音的公眾人物,金庸必然會被某些勢力視為眼中釘。有人放出話來:要消滅五個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排名第一的是香港著名播音員林彬,有一天,林彬在開車上班途中,車被一群人攔下,他還沒明白過來。那群人便提著汽油桶沖了上來。林彬就這樣被活活燒死在車上。林彬死後,金庸連發了兩篇社評,一篇是《燒不滅的聲音》,一篇是《敬悼林彬先生》。

金庸說:「我雖然成為暗殺目標,生命受到威脅,內心不免害怕,但我決不屈服於無理的壓力之下,以至被我書中的英雄瞧不起。」

那時,金庸準備了十塊車牌。每天換一個,以免被跟蹤。最危險的一段時間,金庸聽到風聲,還跑去歐洲躲藏了一個月,正在連載的《天龍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筆。一個月後,金庸回到香港,倪匡笑著對他說:「抱歉抱歉,我討厭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寫瞎了。」 哈哈,大才子倪匡寫的這一段基本上不為人知。

不屈服的金庸又撰寫了政治寓言小說《笑傲江湖》——請聯想當時的創作背景,內地時值1966.。。。以及社會問題小說《鹿鼎記》。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可謂是金庸的真實寫照。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輿論風氣歸於平靜。1972年,金庸宣布封筆:「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鹿鼎記》是我最後的一部武俠小說了。」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老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此時的金庸大俠

當和《神鵰俠侶》的老頑童差不多;

當和《倚天屠龍記》開篇的張三丰差不多。

願您和老頑童一樣越老越有趣;

願您和張真人一樣越來越涵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汲古軒 的精彩文章:

TAG:汲古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