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迎灶神!重點說說「姑奶奶」

迎灶神!重點說說「姑奶奶」

這天剛好也是

雨水

所以也要注意雨水的習俗和禁忌喲

初四風俗:吃折羅

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中國民俗中說的「扔窮」。

初四風俗:迎神接神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

初四風俗:接五路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初四日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先是擺案桌,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頭桌是果品如廣橘、甘蔗,寓意財路廣闊,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並元寶湯等。半桌是飯、面、菜,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蔥,蔥管內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沖沖、年年紅。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後方可奉上。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後,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儀式才算是結束了。

初四風俗:綁火神、祭灶神

北方有些農村風俗,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綁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相傳大年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雨水習俗:接壽送節

雨水這天,女婿要去給岳父岳母送節。送節的禮品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另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

雨水習俗之飲食

雨水節氣人們養生重在調養脾胃,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多吃新鮮蔬菜。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濕,通過食療來預防春天流感。

雨水習俗之養生

雨水節氣是最容易出現「倒春寒」的節氣,因為這個時期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尤其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預防「倒春寒」就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處,否則反而不利健康。春捂原則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祛濕、養陽。

1.忌出遠門

這一天是民間習俗接神日,迎接眾神明、灶王爺與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王爺會點名,所以不宜外出。 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2.忌摔壞東西

忌打碎器物 平時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裡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頭。舊時民俗認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內會有不好的運勢。所以打碎器物時要趕緊說一聲「歲(碎)歲(碎)平安」或者「越打越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等等,以作禳解。

3.喪家忌拜年

家有喪事,三年服喪期間,過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諱的就是到別家去拜年,別人也盡量在正月里不到喪家去,不得已要來往時,不進屋內,而是站在門外說話。

4.商店閉門歇業

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能用針線。

5.盡量少吃油膩

雨水節氣空氣濕潤、氣候乾燥,早晚比較冷,人們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嘴唇乾裂。又因為處於春節期間,吃的油膩。所以應多吃新鮮蔬菜,減少油膩食物。

正月初四年俗

1、迎神。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諸神都在送神時升天向玉帝拜年並報告人間行為的善惡,於正月初四再度下凡。諺云:「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鐘左右。過去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

2、羊日。大年初四,在老皇曆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

3、迎灶神。民俗有曰「迎灶神 送火神」全家一起吃折羅。在北方還有個傳說:在今天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方民俗特色。

姑奶奶

由上面的年俗能看出來,「姑奶奶」在家庭中有著特殊的地位,那究竟「姑奶奶」有哪些傳說?下面小唯就和大家聊聊「姑奶奶」。

「姑奶奶」在北京

可不是「尋常人物」

別看現在有的小姑娘,

隨口就來一句

「氣死姑奶奶我了.......」 怎麼樣?

其實,真正的「姑奶奶」,您了解嗎?

這姑奶奶怎麼來的?

一般咱常叫的,

是爺爺的姐妹,

咱們都叫姑奶奶」

還有一種就是,這老話里:

「沒出門兒,大三輩兒」

指的是沒有出閣的閨女,

在旗人這裡都稱為的姑奶奶」

老北京旗人管母親叫「奶奶」

管奶奶呢又稱為:「太太」

嘿,「媽媽」這個稱呼巧妙的「規避」了。

怎麼回子事兒呢?

原來「媽」這個稱呼原來在滿族這裡,

算是低賤的稱呼,

家裡雇的傭人叫「老媽子」

給孩子餵奶的又喚為「奶媽」

所以,在滿族人漢化的過程中,

「媽媽」被「抬」高了輩分。直呼「奶奶」

誰都能當這「姑奶奶」?

如今,是個大姑娘都敢說:

「姑奶奶我。。。。怎樣怎樣的」

說實話聽著挺彆扭的,

GIF

北京城俗諺稱:

「雞不啼,苟不教,十八歲的姑娘滿街跑」

旗人把沒有許配的少女看的十分尊貴,

無論父母兄嫂都要尊稱「姑奶奶」

叫一聲姑奶奶可不是那麼簡單哦,

即使在自己的家中,父母、

兄弟也要恭恭敬敬的叫上一聲姑奶奶。

但這樣的尊敬不是白給的,

姑奶奶可以是有她特殊責任的。

不僅要知書達理,更要會持家守業。

家裡的事兒,雖不用主事兒,但面面俱到,

樣樣做的讓您挑不出毛病,您放心。

就倆字兒:大氣,絕不是小家子氣那種。

GIF

在外呢,有個事兒,

您還要撐得起檯面!

拋頭露面的事兒,

只要姑奶奶能出面的,

絕對給您辦的漂漂亮亮的,

該橫的時候絕對不會給您留面兒,

但咱講理~

GIF

過了門兒的姑奶奶,

在婆家賢淑過了,

回娘家那可是要做派十足,

傲視家中一切的樣子。

家中兄弟,甚至於叔叔子侄

都不敢和姑奶奶抗衡!

滿族人為什麼最害怕這「姑奶奶」

在老舍小說《正紅旗下》的開篇

有這樣一段話:

「自從姑母搬到我家來,

雖然各過各的日子,

她可是以大姑子的名義

支使我的母親給她沏茶灌水,

擦桌子掃地,名正言順,心安理得。

。。。。。

一位大姑子而不欺負兄弟媳婦,

還怎麼算作大姑子呢?」

GIF

所以說這在家裡,

姑奶奶可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誰都讓著姑奶奶,

而且在外,

姑奶奶甚至也能獨當一面,

在某種程度上成了

天不怕地不怕的代名詞。

其實,每個女人都是姑奶奶,

嫁到婆婆家就不是了,

回娘家還是。

因為尊敬姑奶奶的風俗,

延伸了姑奶奶的不好惹,

所以才有現在說的

「別惹那個姑奶奶。。。。。。」

「哎呦喂,我的小姑奶奶。。。。。等等」

其實是一種誤解。

北京的姑奶奶可真是個傳說,惹不起!

甭管是不是真惹不起這「姑奶奶」

「姑奶奶」也成了一種特有的稱呼。

不管旗人和漢人,

老北京人對女兒都稱呼為姑奶奶。

這一聲稱呼中其實透著疼愛。

招人疼愛的,怎麼捨得惹呢?

GIF

「哎呦,姑奶奶回來啦,快進屋,

昨個兒,你媽還念叨你呢。」

父母看閨女回家就是高興,

女兒在婆家是兒媳婦,

回到娘家永遠是小姑奶奶

即使是自己的親嫂子

親弟妹也不直呼「姐姐」

而是稱一聲姑奶奶,

這透著才親呢。

回娘家了,

就又成父母膝下的嬌嬌女!

嫁出去的姑娘也

再不是潑出去的水了,

這身後永遠是父母疼愛的那個閨女。

有一個兄弟姐妹和諧幸福的娘家。

本文內容來源於《北京信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心會 的精彩文章:

TAG:愛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