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身陷貪腐醜聞,內塔尼亞胡還能搞定輿論戰嗎?

身陷貪腐醜聞,內塔尼亞胡還能搞定輿論戰嗎?

當地時間21日,以色列媒體報道稱,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助手、以色列交通部主任菲爾伯(Schlomo Filber)已經同意為內塔尼亞胡可能被控的一項腐敗罪名出庭作證,這是自本月13日以色列警方建議檢方以受賄罪、欺詐罪等罪名控告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以來,第二個站出來願為這些罪名作證的總統親信。以色列建國70周年慶典在即,卻突然被曝出貪腐醜聞、執政合法性岌岌可危,內塔尼亞胡是如何走到了這一步的呢?

「禍起媒體」的腐敗醜聞

2月13日,以色列警方宣布已就兩樁貪腐案掌握充足證據,建議檢察機構以賄賂罪、欺詐罪和背信罪起訴內塔尼亞胡。18日,警方再次發布聲明,稱依據新發現的證據,逮捕以色列最大的電信國營企業貝澤克公司(Bezeq)的多名高級主管,其中涉及了不止一名內塔尼亞胡的「熟人」。

在這三場與內塔尼亞胡有關的腐敗案件中,除了被連帶牽扯出的他從好萊塢製片人阿諾恩·米爾坎(Arnon Milchan)處收受昂貴禮物,以換取後者的減稅優惠之外,另兩起案件都牽涉到一個令人矚目的關鍵詞:媒體。無論是內塔尼亞胡與以色列報業大亨阿爾農·摩西(Arnon Mozes)之間讓人看不懂的敵友關係, 還是與貝澤克電信公司的灰色交易,都展現出了內塔尼亞胡對媒體報道的「狂熱」。

好萊塢製片人阿諾恩?米爾坎(左)。

阿爾農·摩西是以色列報紙《新消息報》(希伯來語:Yediot Aharonot)的老闆和出版人,該報由其父輩在1939年創立。自1990年代以來,這份在以色列頗為流行的小報就開始致力於不斷攻擊內塔尼亞胡,披露各種關於他的負面信息,以至於內塔尼亞胡曾關起門來稱該報老闆摩西為「伏地魔」。可以說內塔尼亞胡與摩西之間的「敵對」態度在全以色列境內人盡皆知。因此,當兩人因秘密交易而共同被檢察機關調查的事件在去年上半年率先曝光時,很多以色列人都表示難以置信。據檢方披露,內塔尼亞胡要求《新消息報》刊登關於自己的正面新聞,作為回饋的,則是他將壓制《新消息報》的最大競爭對手《今日以色列報》的發展——後者同樣樂於在報道中對內塔尼亞胡持批評態度。

以色列報業大亨阿爾農?摩西。

而在貝澤克案件中,以色列證券管理局表示,懷疑其存在欺詐、賬務作假等行為,對它的調查已經開展有一段時間,並已在2017年逮捕了包括前董事會主席沙烏勒·埃洛維奇( Shaul Elovitch)在內的部分高管。而隨著新證據的出現,以色列警方在18日再次對多名貝澤克高管實施逮捕,其中也包括了內塔尼亞胡在該公司的「熟人」。以色列電視台報道稱,內塔尼亞胡涉嫌利用職權推動有利於埃洛維奇賺錢的監管法規;作為回報,埃洛維奇指使貝澤克電話公司旗下的「瓦拉」(Walla)新聞網站為內塔尼亞胡「搖旗吶喊」,拉攏民意。

自信總理能體面離任嗎

儘管面對所有指控,內塔尼亞胡堅稱自己是遭到了「政治迫害」,不過目前,他還沒有正式受到任何罪名指控。然而,縱觀以色列自建國以來的歷任領導人的最終命運——沒有一個是在任期結束時「完好無損」地離任的——內塔尼亞胡真的能避開這個宿命般的詛咒嗎?

前任以色列司法部長魯賓斯坦。

內塔尼亞胡曾在1996年至1999年首次出任以色列總理,但在1999年的連任競選中失敗,2009年捲土重來後擔任總理職位至今,任期原定於2019年結束。他曾高調錶示,只有自己可以決定自己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離任。他在3個月前說,「我將在很多年後才開始寫回憶錄。」3個月後,當各種指控、醜聞纏身,內塔尼亞胡卻似乎依然堅信這一點。

這也許是因為在1997年和2000年,時任以色列司法部長魯賓斯坦(Elyakim Rubinstein)兩次幫助內塔尼亞胡與公開報道達成妥協,擺脫了類似指控。然後,內塔尼亞胡似乎寄希望於現任司法部長曼德爾布里特(Avichai Mendelblit)也會採取同樣的立場,不會幫助採納警方建議指控一個現任的總理。

以色列現任司法部長曼德爾布里特(右)。

不過,以色列《國土報》評論指出,內塔尼亞胡假如有這種想法,只能是「自欺欺人」。即便曼德爾布里特本人不願意將一個民選領導人拉下台,但面對來自警方堆積如山的證據,一向審慎、重視系統性的他也會選擇按照法律程序進行,雖然這個過程或許會持續三四個月,甚至更長,但最終的結果應當與警方提出的訴訟建議相差無幾。

這也就意味著,內塔尼亞胡定於下月開展的訪美之行——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並在美以公共事務委員會年度會議上發言——或許會成為他在任內的最後一場外交,甚至是他對於這個自己「第二祖國」的土地的最後一次旅行,因為假如指控成立,內塔尼亞胡就要上交自己的護照,無法再自由地出入境了。

iWeekly+

以色列總理「不得善終」的宿命

戴維·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以色列國父」,因黨內競爭下台。任期:1949年3月10日—1954年1月26日,及1955年11月3日—1963年6月26日。

摩西·夏里特(Moshe Sharett)因黨內競爭下台。任期:1954年1月26日—1955年11月3日。

列維·艾希科爾(Levi Eshkol),任內因心臟病發作死於總統辦公室。任期:1963年6月26日—1969年2月26日。

果爾達·梅厄(Golda Meir),以色列「鐵娘子」,因第四次中東戰爭辭職。任期:1969年3月17日—1974年6月3日。

伊扎克·拉賓(Yitzhak Rabin),因貪腐指控在第一任期辭職,在第二任期內遭刺殺身亡。任期:1974年6月3日—1977年6月20日,1992年7月13日—1995年11月4日。

梅納赫姆·貝京(Menachem Begin),因第五次中東戰爭辭職。任期:1977年6月20日—1983年10月10日。

伊扎克·沙米爾(Yitzhak Shamir),連任競選失敗。任期:1983年10月10日—1984年9月13日,1986年10月20日—1992年7月13日。

希蒙·佩雷斯(Shimon Peres)連任競選失敗。任期:1984年9月13日—1986年10月20日,1995年11月22日—1996年6月18日。

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1996年6月18日—1999年7月6日,2009年3月31日—今。

埃胡德·巴拉克(Ehud Barak)連任競選失敗。任期:1999年7月6日—2001年3月7日。

阿里埃勒·沙龍(Ariel Sharon)因中風喪失履行職權的能力。任期:2001年3月7日—2006年4月14日。

埃胡德·奧爾默特(Ehud Olmert),因貪腐指控辭職。任期:2006年5月4日—2009年3月31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iWeekly星聞博覽:文在寅會晤彭斯,再次強調韓美同盟
日內瓦時光之旅大片上映中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