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谷歌遙遙領先,中國專家總數世界第二

谷歌遙遙領先,中國專家總數世界第二

新智元推薦

來源:THU數據派

編輯:司明

【新智元導讀】不久前,清華大學AMiner團隊利用AMiner數據分析功能推出了一份《AI與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究報告》。該報告的一個部分介紹了全球頂尖的研究學者和機構概況,全球及中國人工智慧研究學者分布。

人工智慧三大階段的發展與這波人才盛世相輔相成

神經元模型、圖靈測試的提出以及SNARC 神經網路計算機的發明,為人工智慧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第一個成功的商用專家系統R1 為DEC 公司每年節約4000 萬美元左右的費用。截止到20 世紀80 年代末,幾乎一半的「財富500 強」都在開發或使用「專家系統」

人工智慧技術及產業發展的整體形勢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 世紀50 年代中期到80 年代初期):深耕細作,30年技術發展為人工智慧產業化奠定了基礎。1956 年的達特茅斯會議代表人工智慧正式誕生和興起。

第二階段(20 世紀80 年代初期至21 世紀初期):急功近利,人工智慧成功商用但跨越式發展失敗。80 年代初期,人工智慧逐漸成為產業,日本、美國等國家投入巨資開發第5 代計算機——人工智慧計算機。由於技術路線明顯背離計算機工業的發展方向,第5 代計算機項目失敗。

第三階段(21 世紀初期至今):量變產生質變,人工智慧有望實現規模化應用。計算能力的提升與互聯網和大數據廣泛應用帶來的海量數據量的積累,深度學習演算法因此快速應用。深度學習演算法的應用使得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圍繞語音、圖像、機器人、自動駕駛等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大量湧現,人工智慧進入發展熱潮。

未來,人工智慧的熱度將可能會有所回落,但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深入到金融、交通、醫療、工業等各個領域,逐漸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

圖1人工智慧技術源頭圖

全球人工智慧研究學者數量分布及產業發展

AMiner.org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工智慧研究學者數量集中分布在美國、中國、德國等少數國家,美國在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究在全球遙遙領先。

圖2人工智慧全球熱度圖

谷歌、微軟、IBM、FACEBOOK等企業有著極為優厚的地理優勢,在人工智慧研究方面有著強大的智力支持,積極布局整個人工智慧領域,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招募高端人才、建設實驗室等方式加快關鍵技術研發。

圖3人工智慧學者數量國家分布

中國人工智慧研究學者數量分布及產業發展

在全球人工智慧浪潮下,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研究正在積極健康發展。在中國人工智慧研究學者數量集中分布在北京、江蘇、廣東等地。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科大訊飛等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持續加大投入。

圖4中國人工智慧學者分布


人工智慧研究流派

有關人工智慧的研究主要以Ajith Abraham、Peter Norvig、Juan Carlos Augusto、Edward A.Feigenbaum、Bruce G. Buchanan、John Mccarthy、Carl Djerassi、Ben Goertzel、Nils Nilsson、RyszardTadeusiewicz十人為首的流派研究構成。

其中,有三位教授來自於Stanford University,一人來自於Google,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artificialintelligence、knowledge representation、machine learning、data science和data analysis等方向。這些學者在citation、G-index、H-index、diversity和sociability方面都有著不俗的表現,但是近兩年參加的活動較少。

圖5人工智慧全球專家關係圖譜

Ajith Abraham

Peter Norvig

Juan Carlos Augusto

Edward A. Feigenbaum

Bruce G. Buchanan

John Mccarthy

Carl Djerassi


活躍度較高的學者

在人工智慧的研究學者中,近期活躍度較高的學者主要是Athanasios V. Vasilakos、Witold Pedrycz、Dipankar Dasgupta、ZoubinGhahramani、Eric Horvitz等人。

圖6人工智慧領域活躍度最高學者列表

從全球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的熱度來看,artificial intelligence、neural networking、soft computing、fuzzy logic、fuzzy sets、computer intelligence等是整體關注的熱點。但近期關注的重點則是集中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decision making、neural network、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social media等領域。

從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分類樹來看,人工智慧既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優勢計算機科學、控制論、資訊理論、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相互滲透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學科。在此原則下,AMiner團隊基於ACM計算分類系統CCS2012,並根據AMiner前期採樣數據以及當前研究熱度和領域,重構了中國人工智慧的領域分類樹,共有27個一級概念和44個二級概念,囊括了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各個領域。

根據清華AMiner團隊發布的《AI與自動駕駛》的報告顯示,現在的人工智慧領域,在全球擁有著18107位研究的專家學者,按照性別來看,其中男性有17231人,而女性僅僅876人。

在全部AI專家中,華裔科學家佔比26.69%,具有中國國籍的AI專家佔比14.77%。

根據上表可知,在全球人工智慧專家中,中國的AI專家數量位居第二,但是在資深人工智慧專家和領軍人工智慧專家佔比數量上來看,美國佔比多於全球其他所有地區專家數目的總和。而中國在這方面,與美國的差距仍然很大。

【2018新智元AI技術峰會重磅開啟,瘋狂搶票中!】早鳥票3折搶票倒計時6天開槍

2017年,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產業服務平台——新智元成功舉辦了「新智元開源·生態技術峰會」和「2017AIWORLD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憑藉超高活動人氣及行業影響力,獲得2017年度活動行「年度最具影響力主辦方」獎項。

其中「2017AIWORLD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創人工智慧領域活動先河,參會人次超5000;開場視頻在騰訊視頻點播量超100萬;新華網圖文直播超1200萬;

2018年的3月29日,新智元再匯AI之力,共築產業躍遷之路。 在北京舉辦2018年中國AI開年盛典——2018新智元AI技術峰會,本次峰會以「產業·躍遷」為主題,特邀諾貝爾獎評委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創始人兼CEO Wolfgang Wahlster 親臨現場與谷歌、微軟、亞馬遜、BAT、科大訊飛、京東和華為等企業重量級嘉賓,共同研討技術變革,助力領域融合發展。

新智元誠摯邀請關心人工智慧行業發展的各界人士 3 月 29 日親臨峰會現場,共同參與這一跨領域的思維碰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Pony.ai宣布1.12億美元A輪融資:James Peng和樓教主挑戰Level4自動駕駛技術
「當AI遇見區塊鏈」2018年的第一場火,還是第一場泡沫?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