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路透社數字新聞項目報告:新聞、媒體、科技趨勢,七大主題定位未來

2018年路透社數字新聞項目報告:新聞、媒體、科技趨勢,七大主題定位未來

對於科技公司而言,2018將是關鍵的一年:平台越來越擔心新聞傳播給自身帶來的聲譽損害,而更多的媒體也在不斷試圖打破他們對平台的依賴;數據新聞將重新成為焦點;媒體更積極地與用戶建立聯繫,為個性化服務時代做足準備……

近期,路透新聞研究院(RISJ)發布2018年數字項目新聞報告,他們對近200名全球頂級媒體人的調查中所得數據和評論進行整合,探索出未來一年傳媒業七大關鍵主題,並對於每一個主題提出了接下來可能的發展趨勢。本期全媒派(quanmeipai)將一一解讀報告內容,一窺2018年新聞、媒體、科技趨勢。

主題一:媒體試圖突破對平台的依賴

日益增長的數字廣告使報業集團的利潤被壓縮,更多的利潤流向至平台。調查顯示,近半數的新聞管理人員表示,他們高度關注平台的權力和所扮演的角色。對此,西班牙世界報創新與數字化轉型部門負責人Sergio Rodríguez表示出了對平台巨頭佔有的廣告市場份額和媒體缺乏替代品的擔心。

媒體對平台表示出擔心,但並非對所有的科技公司表示出同樣的憂慮(Q2:你在多大程度上對平台的權力和增長表示擔心? Q3:對於你所在公司和這些平台的關係,你持有怎樣的態度(積極/消極)?)

在消極-積極評分的1到5的分值範圍內,Google(3.44)和Twitter(3.23)的平均值比Snapchat(2.82)和Facebook(2.57)的平均值要高,表明大眾對Google和Twitter持有更樂觀的態度。而Facebook在假新聞事件、對視頻收入缺少承諾之後,又大幅度減少對新聞網站的推薦,這些均導致人們對它的態度更加消極。

Google和Facebook平台對新聞媒體的推薦走勢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

圖中走勢的轉變反映出,Google和Facebook在其不同業務模式的驅動下,採取愈加不同的策略。

Facebook試圖將最大程度地利用自己的網站和APP,希望將注意力「售賣」給廣告商。減少推薦有助於Facebook增加付費廣告的價值,同時Facebook也希望通過視頻推廣來分擔電視廣告的預算。而Google的重點仍然是在開放網路中拓展業務。

儘管人們對Google是否會給內容生產者更多回報的焦灼仍然存在,但一些核心媒體的不滿卻得到了很大緩解。Google在2017年放棄了「免費點擊(first-click free)」,這對訂閱出版物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與此同時,調查也發現,很多歐洲媒體從Google的新聞創新資金和媒體拓展項目(DNI)獲益,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Google得到了更高的分數。

Google在與媒體構建關係方面做出了十足的努力。一些例如DNI的舉措和例如AMP的合作性產品管理,均說明了媒體和平台是如何進行合作的。

——西班牙媒體人

Facebook已經通過FJP(Facebook新聞項目)為新聞媒體發起了公開的「魅力攻勢活動」,但是沒有什麼實質性內容的它看起來更像是一次公關。

——英國媒體人

Facebook正在開始著手處理其平台對新聞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性副作用。 而Google投資的第一批為媒體提高數字化收入的項目正在進入市場。

——Die Zeit數字轉型負責人G?tz Hamman

「支持新的內容類型」是Facebook的新舉措,例如直播,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出效果,但是很多媒體仍然認為Facebook較為蠻橫,因而寧願改變發展策略並將資金撤出。實際上,這種「快速失敗」的實驗方法是Facebook DNA的一部分,儘管這從產品的角度來看有一定意義,但這卻在平台與媒體之間製造出緊張感,因為此舉使得媒體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更改內容計劃。

舉個例子,去年秋天,Facebook沒有任何預兆地將所有媒體在「新聞流」(默認用戶可見)中發布的內容移到了六個國家的新「探索流(Explore Feed)」板塊中,對於斯洛伐克主要的新聞網站來說,意味著互動減少400%,新聞觸達降低了三分之二。

斯洛伐克60家主要媒體的Facebook主頁互動數據

在像瓜地馬拉和柬埔寨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人們擔心Facebook流量的下降會阻礙獨立媒體的發展,因為這些媒體已經開始對國有媒體的發展起到了平衡作用。

特別是在像Facebook這樣的互聯網的緬甸和柬埔寨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這(Facebook流量的下降)對真正的民主和言論自由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挪威媒體人

Facebook表示,目前還沒有新的計划去進一步限制媒體在新聞流中發布內容,也暫時不會將這些實驗推廣到其他國家。但是,來自倫敦城市大學的George Brock認為,Facebook可能比它現在看起來更佳處於弱勢:

如果Facebook繼續偽裝自己的商業模式不會產生不良後果,那麼這將為對手打開競爭的豁口,對手將有機會將好的技術和編輯品質相結合。

許多媒體仍然認為,平台公司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以承擔更廣泛的責任。廣告商要求更高的透明度,為品牌提供更多的保護;同時,政治家、監管者和普通用戶也為平台增添了更大的壓力。因而,2018年有可能發生重大的變革。

2018年發展展望

Facebook或繼續抑制新聞

在越來越多的曝光和對事實核查關注相結合下,虛假信息問題可能得到緩解,但這也意味著其它信息的曝光度也隨之降低。Facebook的一個預備方案是移除基於Feed的新聞內容,並用一個鏈接到「探索(Explore)」板塊的「新聞趨勢」模塊來進行替代。無論哪種方式,CondéNast International的發展編輯Sarah Marshall在調查訪問中表示,她期待2018年Facebook的流量能夠下降到新聞網站,至少是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中。

將有更多媒體從平台撤出

調查收集到的眾多建議,反映出了一個關鍵主題:媒體希望收回控制權。一位來自德國的受訪者說:「我們已經處在這場博弈中很長一段時間了,風險很大,但回報卻不多。」人們期待有更多的新聞機構可以撤出與Facebook,Apple和Snapchat的一些缺乏足夠回報的交易,將更多注意力集中於建立更加直接的讀者關係中。雖然這不是機構能夠普遍實現的,但卻可以使2018年傳媒業實現更好的平衡狀態。

平台僱用更多的網路管理員

由於監管的需求,平台將增加數千名額外的編輯和政策員工。到2018年初,僅YouTube就將僱傭1萬名網路管理員,他們將去標記那些有潛在問題的內容。在自動化時代,人們並不需要擔心自己被計算機取代。

平台將抑制言論自由

由於涉及社交媒體平台的新法律生效,Facebook和Twitter均刪除了德國議會的一個極右成員的內容。另外,Facebook今年已經開始刪除車臣領導人拉姆贊·卡德羅夫的賬戶,因為他被列入了美國的制裁名單——這將使該公司面臨財務處罰。

2018年,到底哪些內容以及哪些賬戶應該被刪除,還缺乏明確和透明的規則,不僅會成為平台所面臨的一個日益棘手的問題,也會加劇美國與非民主政權之間的緊張關係。尤其是如果美國總統本人繼續通過他的Twitter賬戶宣傳煽動性的內容,平台們將很難反擊對其雙重標準的控訴。相關人士稱,位處矽谷的平台公司不應被迫成為言論自由或人權的仲裁者,而應扮演全新的獨立監督角色。

在美國選舉過程中,「操縱平台」的曝光不僅讓我們認識到大平台所扮演的角色存在問題,而且也讓我們認識到,以一種與我們的核心民主價值觀相一致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是多麼具有挑戰性。

——美國某媒體的新聞主管

更多關於監管和平台的討論

除了有關政治廣告的新規定外,在2018年,針對平台的具體行動還尚未明確。擴張的控制和持續的「魅力攻勢」(將更多的錢用於新聞素養、創新)可能會導致極端化的監管。或許僅在一年的時間裡,歐盟委員就會發現,人們更容易專註於那些奪人眼球的舉措,比如讓平台在歐洲的銷售上承擔更大的稅收份額。

主題二:「假新聞」 領域重塑人們的信任

「假新聞」被柯林斯詞典收入為2017年年度辭彙,實際上,相關專家先前已表示該詞具有誤導性,同時,據Nielsen和Graves 2017年的研究,「假新聞」一詞包含很多問題,加劇用戶對低質量新聞、政治煽動、誤導性網路廣告等內容的擔心。然而,目前仍未有針對此問題快速有效的解決方案。

假新聞的觀眾視角

儘管這些問題已經存在已久,但數字技術和社交媒體的出現從根本上使格局發生了變化。《連線》雜誌的聯合創始人Kevin Kelly指出:「真相不再由權威決定。」人們對傳統媒體品牌的信心降低的同時,網路也讓人們接觸到了大量新信息。事實、非事實信息同時存在於網路上,而這對用戶來說也確為一種困擾。

2018年發展趨勢

平台將技術最大化,但依舊不能解決問題

由虛假信息和隨意宣傳帶來的負面影響,對公司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因此,公司試圖消除不良內容給它們帶來的影響。工程師第一次意識到,他們創造的工具並不能解決問題。未來工程師將會創造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流程和演算法,這些演算法能以人工智慧(AI)的方式學習,並且變得日益智能和自給自足。

但也有很多例子說明,科技是可以製造假新聞的。華盛頓大學的一個項目組從奧巴馬的一次演講中截取了音頻,並將其配備到了另一段視頻中,結果發現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加拿大的初創公司Lyrebird也正在開發音頻模仿技術。雖然這些都是為了完全合法的目的而創建的,但這些例子無不揭示了製造出政客或其他公眾人士模擬「聲明」的可能性。

機器學習技術模擬面部表情

「事實核查」日趨成熟

今年,我們將看到更多的第三方平台去關注「虛假信息」,政府也將在2018年增加事實核查資金,並且提供更佳自動化的技術解決方案,來幫助事實核查人員更好地開展工作。

去年12月,《每周標準》成為美國第一個加入「事實核查「名單的保守派刊物。該雜誌曾經被稱為是「連續的錯誤製造者」,但也是第一個明確做出努力的黨派組織。

權威品牌將呈現更好的「品牌標籤」

在互聯網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裡,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去相信什麼,相信誰。識別受信任的品牌或人的能力,將是健康信息系統的核心。據路透社的研究顯示,只有不到一半(47%)的人在Facebook、Twitter或谷歌(Kalogeropoulos和Newman, 2017) 瀏覽新聞時,對創建內容的新聞品牌產生認知。

Google表示,他們將會為在網路上提供更優質、更可信的內容而做出努力,而這同時也意味著,Google需要來新聞來源上對內容做出更好的標記和描述。目前,「信任項目(Trust Project)」已經提供了有關道德標準和新聞專業知識的「指示標準」,這些標準將在今年開始被納入演算法。與此同時,平台將增加新聞品牌的展示空間,使熟悉的品牌更容易被挑選出來,而新的標籤也可以被用來描述諸如突發新聞或分析等內容。

當然,目前這些知名品牌的案例大多處於試驗階段,或者只是應用在少數幾個國家,但預計2018年它們將會以更一致的方式進行推廣,其中包括Facebook的新聞推送。

新聞素養培養正在進行中…

圍繞著如何避免假新聞的教育工作,將是今年的重點。而且,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活動或項目對此進行資金上的支持。如Dan Gilmor所說:「我們自己首先要成為媒體的活躍用戶,而不僅僅是被動的消費者。」BBC已經為青少年建立了一個新的網站,並且從3月份開始,很多知名媒體人如Huw Edwards和Amol Rajan會為學校學生提供指導。

主題三:社交媒體和信息服務

調查顯示,Facebook使用率很高,但數據卻停滯不前。當前來看,至少在發達國家,Facebook的用戶量已經達到了「Facebook的峰值」。當然,在Instagram、Messenger和WhatsApp看來,忠誠度和用戶使用時間仍然重要。

另一個說明Facebook達到「Facebook峰值」的跡象是用戶參與度有所下降。這種個人分享的減少被稱為「context collapse(文本塌縮)」,其中部分原因是人們不願意在一個大型的、包括許多不同類型的朋友的網路中公開分享。相反,人們更願意在一些更小、更短暫、更封閉的社區中分享個人內容。例如,數據顯示,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等信息平台迅速發展;Snapchat最能引起18至25歲用戶的共鳴;另外,在過去的兩年里,Instagram也憑藉其新型移動傳播方式成為了發展最快的平台之一。

與此同時,儘管Twitter一直在努力為提高可用性增加更多的內容演算法,但它仍在為用戶使用量的增長而苦苦掙扎。

各平台增長趨勢

2018年發展趨勢

聚焦青少年群體

對於平台來說,增加媒體觸達的一個重要策略是聚焦13歲以下的青少年,因為他們首先在官方上就不被允許使用Facebook賬戶。據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有五分之二的父母表示他們13歲以下的孩子使用了簡訊或社交網路。三分之二(66%)的青少年有自己的設備,90%的青少年有機會使用共享設備。

對此,Facebook將在2018年推出一款名為Facebook Messenger Kids的產品,為這個年齡段的用戶提供服務,儘管這必須經過父母批准並驗證所有新聯繫人,但父母無權查看內容本身。Facebook Messenger Kids將會擴展成更寬的平台,提供更多適齡的娛樂和教育內容。實際上,Facebook推出這各產品並不奇怪,因為許多Facebook的管理團隊現在都是父母。

移動故事的形式成為主流

擁有超過2.5億用戶的Instagram,已經超過了Snapchat的人氣。用戶在這裡可以很容易地進行創建動畫、添加濾鏡、效果、文本或貼圖等操作。同時,越來越多的記者也在使用這些強大工具來報道移動新聞。

記者用Instagram Story報道颶風

人們將在2018年看到更多可視化新聞故事產品。比如,Facebook正在提升其自身「故事」的影響力,允許用戶在Instagram對發布內容進行二次交叉發布。Facebook希望用這種方式解決上文提到的「context collapse」的問題,實現重新吸引用戶的目的。

同時,也有更多的亞洲科技平台正在搭建自己的「故事」程序,例如新浪微博、韓國的KaoKao等。

主題四:傳統電視節目的社交化挑戰

儘管Facebook已經在視頻領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他們仍在計劃對YouTube或Netflix發起挑戰。雖說Facebook Live並沒有如希望的那樣受歡迎,而且早前嘗試的原創在線節目也並沒有將其變成觀看視頻的首選,但Facebook對這些「挫折」的回應卻是——繼續加大對視頻的投入。因此,2018年可能是關鍵的一年。

2018發展趨勢

Facebook成為一家媒體公司

Facebook已承諾將斥資數十億美元推進其電視業務,並希望在2018年繼續追加預算,以產生更大的影響。目前,Facebook正在考慮投資「hero show」節目,可以認為,Facebook在電視業務層面更希望與Netflix和Amazon競爭,而不是YouTube。

體育轉播權將成為通往成功的捷徑

改變用戶習慣最快的方法,就是提供獨家必看的內容,而「體育轉播權」成為當中的熱點。Amazon已經在這個賽季獲得了周四晚上NFL橄欖球比賽的轉播權,以幫助打造自己的Amazon Prime品牌。同時,Amazon還以每年約1000萬英鎊的價格收購了英國網球巡迴賽的轉播權,這是該公司在美國以外的首筆大規模收購。

此外,Facebook已經嘗試在印度收購IPL板球轉播權,但最終輸給了星空聯盟,據悉,該公司對美國橄欖球聯盟(NFL)的移動轉播權也興趣頗豐。

據預測,在2019-2022年間,英超聯賽的轉播權將面臨一場迫在眉睫的戰鬥,而Facebook、Amazon和Google都很可能參與其中。

主題五:從廣告收入到讀者支付的商業模式轉變

在針對數字領域先鋒人物的一項調查中顯示:62%的人認為廣告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愈發不重要,有超過10%的人表示他們正在制定幾乎沒有數字廣告的未來計劃。這背後,反映出一個重大轉變。

產業對於數字廣告的態度(Q4: 下列哪項描述符合你所在公司對數字廣告持有的態度?)

在這種背景之下,商業媒體機構在2018年將致力於尋找針對不同的讀者付費方式的新方法。有大約44%的出版商表示,數字訂閱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而作為一種忠實用戶支付固定費用的形式,會員制被較多採用。16%的受訪者認為會員制非常重要,而另有7%的商業贊助的受訪者則認為,這種付費實則為一次性的「捐贈」行為。

但是,將戰略從「觸達 +廣告」轉變為「參與+訂閱,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商業模式改變,它還迫使媒體重新思考其所創造的內容和所瞄準的用戶。目前看來,許多媒體都選擇了「兩面下注」,調查顯示,大多數數字化媒體均追求多種收入來源。

2018媒體機構的收入來源(Q5:在2018,對你所在公司來說,下述收入來源有多重要?)

今年媒體機構似乎要面臨更大的財務壓力,大家將重新在業務的基礎上尋找新的收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分散式的內容、視頻、虛擬現實和AR並不是人們所希望的唯一的「救世主」。事實上,這個行業的真正價值與以往一樣,那就是偉大的新聞。

——英國某媒體的數字部門主管

很多大型媒體採用「訂閱」形式取得了成功。例如,美國的《紐約時報》現擁有230萬數字訂閱用戶,《華盛頓郵報》的數字訂閱量達到100萬,較2017年翻了一番。同樣的還有歐洲的很多媒體,包括芬蘭的大眾化報紙《赫爾辛基新聞報》和德國的《圖片報》等等,這些也都激勵了其它媒體將注意力瞄準了讀者付費。

研究表明,也許是被Netflix和Spotify的訂閱所吸引的原因,很多年輕人比我們想像的更願意為新聞付費。荷蘭De Correspondent的6萬名付費會員,成功地贊助了獨特的、獨立新聞報道的生產,這表明該模式可以在小國家和非傳統品牌中發揮作用。

另一方面,仍然有很多理由讓我們需要對用戶付費機制保持謹慎。比如,大多數人並無打算為現在或將來的網路新聞付費;而且在實踐中,不存在一種適用於讀者支付商業模式的通用模型。據調查顯示,那些願意付費訂閱的用戶多處於世界上較富裕的地區,如美國、德國和北歐國家,因而,即便南歐和中歐的媒體,以及來自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媒體意識到了這一需求,但在短期內,他們依舊很難擺脫對廣告的依賴。

我們需要建立新的收入來源,但我們仍然沒有這樣去做。畢竟,在西班牙沒有一個成功的數字訂閱的例子。

——西班牙某媒體集團主管

對另一些機構來說,還有另一個更實際的問題:在荷蘭,擁有訂閱業務的小型媒體(例如,Follow the Money)會擔心,如果有更多的媒體採用付費模式,他們則有可能會被淘汰。

更多的媒體將關注讀者收入…但願意付費的讀者的數量會增加嗎?否則,我們終將會陷入爭奪同樣訂閱費的競爭中。

——Follow the Money媒體人Jan-Willem Sanders

2018年發展趨勢

兩極信息系統出現

向讀者付費模式的轉變,對「網路可以向所有人開放信息」的觀點發起了挑戰。如果更多高質量的內容藏匿於付費門檻之後,那麼精英階層與其他人群之間的鴻溝就有可能被擴大。在此種情況下,我們可能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那些無法負擔訂閱費用的人,會受到較多低質量新聞和錯誤信息的影響,兩極分化加劇。

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媒體機構去開拓一些允許其他人贊助訂閱服務的項目,以幫助無法負擔訂閱費用的人獲取高質量內容。同時,也會有更多的媒體嘗試讓社區參與進來,希望通過社區付費的方式為所有人免費提供內容,比如《衛報》和《德克薩斯論壇報》。

《德克薩斯論壇報》尋求社區的參與

爭奪全球用戶,捆綁銷售數字

到目前為止,媒體機構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吸引國內消費者去支付的層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注意力終將轉向擁有不同(更便宜)價格的國際用戶,以此來驅動銷售數字的上漲。

與此同時,讀者付費的門檻也在不斷收緊。《紐約時報》最近從一個月的10篇免費文章,轉向了5篇免費文章及新的試讀版。據了解,《紐約時報》已經設定了一個在2020年用戶達到1000萬的目標,而這也意味著,它需要擁有更多國際化和多語種的產品,同時從事定製化服務的本土記者數量也需要提升。

另一個吸引眼球的關鍵武器就是捆綁銷售。《華盛頓郵報》與Amazon (Amazon Prime)的合作為其帶來了國內外的巨大優勢。同時,地方報紙之間的合作也將發揮作用,已經有數百家地方報紙將提供郵政數字訂閱服務,作為國家/地方捆綁計劃的一部分。

預計2018年將會有更多的捆綁交易,尤其是那些希望為客戶提供更多鎖定價值的公共設施、通訊和付費電視公司等。

壓力下的公共服務媒體

對本地新聞的錯誤信息和市場失靈的擔憂,本應該是一種對公共媒體的支持,但來自民粹主義政客和公共資金的壓力,卻正朝著相反的方向推進。今年3月,瑞士很有可能會通過廢除強制廣播收費的全民公投,而此舉也將改變媒體格局。同時,丹麥的一個右翼政黨提出廢除許可證費用的提案,這表明民粹主義的壓力也在其他地方蔓延開來。在東歐和中歐,公共廣播機構日益成為其政府的宣傳部門;在英國,BBC新聞總監Fran Unsworth正在考慮在五年內削減約8000萬英鎊預算,而在報紙的新聞編輯部,執照費也已經被用來支付當地記者的費用。

我越來越擔心大多數商業媒體可能沒有長期的生存機會,但他們可能會試圖將公共服務媒體一起「拉下水」,以爭取「付費」,但這樣一來的結果就是公眾在更長的時間內缺少強大的媒體。

——英國媒體人

廣告得到提升,科技巨頭卻屏蔽廣告

就在我們認為數字廣告已經終結的時候,2018年我們卻看到了它出現復興的苗頭。瀏覽器的出現使得騷擾廣告被自動屏蔽,而這也是各個平台聯盟、行業組織、廣告商和媒體多年來工作取得的成效。今年5月,歐洲各國政府將發布GDPR法規,在此之後,歐洲網站廣告的重新定位也將變得更加困難。同時,廣告主們對於廣告出現在低質量內容頁面的擔憂,也可以有助於媒體銷售更多的優質廣告。

Chrome瀏覽器將從2月中旬開始加入廣告攔截功能。谷歌希望通過解決最嚴重的濫用問題,來阻止用戶下載更強大的第三方工具(如Brave和Cliqz),因為這些工具可以屏蔽自己的廣告和跟蹤系統。與此同時,Apple公司也在為「增加用戶開啟『閱讀器視圖』瀏覽網頁的機會」不斷努力,而這也就意味著廣告、品牌和與上下文相關的鏈接被切斷,這可能會對媒體造成更不利的影響。

有數據顯示,Facebook和Google在2017年吸引了84%的全球支出,數字廣告也將繼續強勁增長。對Facebook和Google這兩家所謂的「雙寡頭」來說,2018年最大的威脅來自於Amazon。各大品牌表示,他們正計劃在Amazon購物搜索引擎周圍投放更多的廣告,同時,NFL遊戲直播也為Amazon開闢了新的廣告機會,它在2018年的廣告收入或將超過Twitter和Snapchat。

合併、合作和媒體收購

2018年會有更多的合併和收購,因為媒體試圖擴大規模,以提高他們的業務效率。Meredith對時代公司(Time Inc.)的收購,使他們早可以通過削減重疊成本節省大約5億美元的開支。據諮詢顧問Kevin Anderson預計,會有不少像廣播公司這樣的老牌公司,大舉收購數字化業務。同時,一名資深新聞高管預測,在未來一年,產業中還會出現新的媒體聯盟,可以是廣告聯盟(葡萄牙出版商,挪威和瑞典的Schibsted),內容聯盟(BBC和當地新聞),銷售訂閱聯盟(華盛頓郵報和本地報紙),或者技術解決方案聯盟(華盛頓郵報,環球郵報)等,這些聯盟的出現可以讓科技巨頭們多了一些有價值的選擇。

主題六:數據、註冊和新許可權

今年,會有更多媒體機構認識到數據對未來的重要性。調查顯示,62%的媒體表示,提高數據容量會是他們未來一年最重要的舉措。與之密切相關的是,58%的媒體認為註冊用戶是非常重要的,另有26%的人認為這很重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戶,使其不再是一個個冷冰冰的匿名數字,對於希望與用戶建立更深層關係的媒體來說至關重要,這可以幫助他們為用戶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而擁有足夠大的資料庫,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2018最重要的創新性舉措

2018發展趨勢

不訂閱,即註冊

舉個例子,英國《每日電訊報》希望註冊讀者增加到1000萬,對此,首席執行官Nick Hugh說,一個註冊讀者(而不是匿名讀者)對公司的價值,遠遠超過所擁有的絕大多數用戶。

BBC已經開始迫使使用TV iPlayer服務的用戶在觀看節目前進行註冊,此舉已經為其增加了2300萬註冊用戶,同時這也為BBC新聞和體育在網站、APP和移動設備提醒上提供個性化推薦創造了條件。BBC Mobile and New Formats的編輯Natalie Malinarich表示,新聞APP需要探索到更好的方法,去平衡推送提示的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另外,在挪威等地方的媒體也在考慮集中性國家註冊項目,以提供更好的、可以與Facebook抗衡的數據。

BBC和Telegraph的新註冊界面

「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將產生影響

另一個推動註冊的原因是歐洲即將出台新法規,要求媒體必須獲得讀者明確的許可後才能聯繫讀者。實際上,這意味著從今年年初開始,許多媒體將不得不再次向用戶徵求各種許可,包括發送電子郵件、編輯客戶數據或與第三方共享。媒體、平台擔心的是,用戶會對這些許可權有所保留,如此一來,自身的收入甚至是打造個性化內容的能力便會受到影響。

同時,媒體也將被要求為用戶提供查看和修改許可權的設置。另外,更加簡單明了的隱私政策及轉移或刪除數據的權利,也是這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雖然這與許多新規定一樣,目前還不完全清楚該如何嚴格執行,但在2000萬歐元的罰款之下, 違規的成本還是很高的。且據調查顯示,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已經為該法規的出台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Q8:你的公司為GDPR做好準備了嗎?

GDPR的最大影響可能在於用戶的體驗,因為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收到更多要求獲得許可的惱人信息,而且忘記密碼的機會也大大增加。就經濟方面而言,GDPR可能會青睞那些擁有足夠信任度的優質媒體,因為他們更容易獲得用戶的支持,而其他網站則面臨著更低價值的廣告(更低的CPMs)和經濟競爭力的喪失。

主題七:新聞編輯室「擁抱「人工智慧

隨著科技公司將他們的未來押注於人工智慧(AI),媒體也在試圖了解如何將這一系列複雜的技術應用於業務中。調查中,四分之三的受訪者已經開始使用人工智慧,包括利用AI優化市場營銷策略、實施自動化事實核查、加速標籤和元數據等項目,當然其中很多目前尚處於研發階段,但預計明年將會有大量的研發項目投入生產。

2018發展趨勢

Q9:新聞業是如何使用AI的

推薦機制將由計算機驅動

新聞媒體使用AI最可能的方式之一是,通過APP或推送通知來實現更好的內容推薦。由於當前的內容鏈接多為人工手動添加,或是通過簡單的CMS邏輯建立,因而大多數媒體用戶看到的內容是相同的,但是AI的出現將可以改變這一點。英國《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近期推出了一項名為「James」的推薦服務,旨在通過了解個人偏好實現自動個性化定製。這些演算法起初將由人工進行編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計算機自身會自動逐漸改進,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瑞士高品質紙媒Neue Zu?rcher Zeitung (NZZ)也一直致力於開發人工智慧推薦,其開發的演算法雖沒有在優化點擊方面下功夫,但卻始終強調新聞原則。

AI將扮演記者助手的角色

「記者私人助手」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一次次預算削減中消失,但現在它正以AI機器人的形式再度回歸,它們可以執行管理日記、組織會議、回復郵件甚至更複雜的任務。Replika就是一個可以通過了解你的情緒、喜好和習慣,進而像你一樣思考的人工智慧助手。在未來,它甚至可能會模仿你在Twitter和Facebook發布狀態。

AI助手「Replika」

同時,AI也能幫助記者對政治訴求進行實時的事實核查。在谷歌數字新聞中心(Google Digital News Initiative)的資助下,Full Fact(英國一家獨立的事實核查組織)開發的AI機器人可以對記者的提問做出迅速回答,如「GDP正在上升嗎?」;初創公司Factmata正在部署自然語言處理技術(NLP),利用之前針對政治進行實施核查的資料庫據來進行測試。

利用NLP對政府人員提問進行實施核查(概念圖)

利用AI進行商業優化

利用演算法去識別數據模式並做出預測(機器學習),也被運用於商業決策中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mazon可以根據你的歷史購買向你推薦書籍。同樣地,將此技術應用於新聞,AI驅動的付費模式將能夠幫助媒體識別最有可能付費的訂閱用戶,進而AI可以基於這些用戶先前的行為去「勸服」他們進行訂閱。

工作流程的智能自動化

據媒體調查顯示,91%的受訪者認為,「生產效率」將成為今年的重中之重。新聞機構深諳「要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情」的道理,因此他們必須設法讓記者提高工作效率,而AI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法。

舉個例子,英國報業協會(PA)一直與Urbs Media開展合作,已經為當地報紙客戶提供了數百個半自動化生產的新聞報道。首先,記者根據新聞事件撰寫一篇通用的新聞報道,然後計算機會依據此版本自動地為本地不同的出版物創建多個定製版本。

PA和Urbs Media利用AI生產本地新聞報道

AI的另一個潛在用途是進行現場「報告」。近期,Quartz的執行主編Zach Seward在2017騰訊媒體+峰會上發表了演講,他的演講內容被一款名為Dreamwriter的程序由語音轉換成了文字,進而生成一篇新聞內容。事實上,Dreamwriter每天會圍繞著金融、技術、體育等方面生產出2500多篇新聞報道。

Dreamwriter對Zach Seward的演講內容進行新聞轉換

另一個智能自動化的早期例子是Perspective,這是一個由Google Jigsaw開發的人工智慧工具,可以用來改善評論管理。

Perspective

雖然Jigsaw認為人工智慧將愈加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有批評家認為,當前的演算法顯示出了一定的問題,比如標記包含像黑人和同性戀這樣字眼的評論,本身就透露出了一定的偏見。當然,AI現仍處於起步階段,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對此,Jigsaw強調,這套AI評論監測系統只會成為解決問題的一部分,它的任務是幫助人們更有效地完成工作,比如,《紐約時報》就利用該系統將新聞評論的比例從10%提高到80%。但不容否認的是,隨著AI應用於監管層面的愈加普及,人們對相關審查制度的擔憂也漸漸浮出水面,越來越多的人呼籲提高透明度。

2018的傳媒業究竟會怎樣?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份數萬字的報告中提前感知端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媒派 的精彩文章:

攪動付費市場,「焦慮」這門生意才是真正的內容深礦
常寧:「去媒體化」浪潮之下,我們如何用產品思維審視付費內容?

TAG:全媒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