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培訓人,微課了解一下

培訓人,微課了解一下

微課是伴隨互聯網技術而出現的一種新的課程呈現方式和知識交付方式。它短小精悍,又雋永凝練,便於快速生成、廣泛使用、靈活學習、高速轉化。

本文是2018年2月推送的第44篇乾貨,計4644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微課的前世今生

微課一詞最早由美國獨立教學設計師、e-Learning顧問大衛·潘洛斯提出,初期是指60秒左右的條理清晰的教學陳述,被稱為「一分鐘演講」。

2012年,非盈利機構Educause發表了文章《關於微課你必須知道的七件事》,言明微課是一段短小的錄音或視頻,主題明確單一,且課程內容與主題緊密相連。

微課原本多應用於高等教育,現在正逐漸延伸到企業的學習與發展中。它具備以下四個特點:內容少而精、授課時間短、以乾貨為主、伴隨混合式學習的體系化設計。

企業培訓為什麼需要微課

當今職場中,80和90後員工已成為主力。這是伴隨著互聯網、手機而成長的一代人,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且因工作繁忙難以抽出時間,將一門傳統課程從頭聽到尾。新時代學習者的變化導致了微課程流行,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迭代和移動設備的出現,也是微課被青睞的重要原因。現在的移動設備具備越來越強大的多媒體製作與分享能力,而其帶寬流量、使用場景都要求課程短小精悍。

過去,大多數企業會構建不同崗位的學習地圖,據此開發課程。現在,競爭環境複雜多變,企業要迅速調整戰略、重組業務,導致崗位職責和人員不得不變。構建傳統學習地圖花費時間長,代價高,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需要。而微課的構建與更新更加快速靈活,成為現代企業學習的重要趨勢。

中國企業微課,價值與挑戰並存

微課是未來企業學習的主流形式之一,企業微課實踐已有巨大進步。同時,實踐者逐漸意識到了微課設計與開發中的關鍵問題和挑戰,加強對微課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將是關鍵。

根據調查,雖然仍有不少比例的企業尚未開始製作微課,但相當比例的企業已經在路上。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對微課的理解符合實際。

他們認為,單一知識點、操作演示、10分鐘內的視頻、碎片化學習內容或資源,都屬於微課。同時,有不少人認為,短時間的培訓課程或線下經驗分享會也屬於微課。

對於微課,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其價值在於易傳播、短小精悍、簡單聚焦、便於通過移動設備觀看、靈活多樣。

基於上述五項優勢,超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微課會成為今後企業學習的主要形式」。但鑒於微課實踐方面仍存在諸多挑戰,近40%的人對微課的未來心存疑慮。

雖然內訓師和業務專家仍是微課開發的首要主力,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微課大賽」發動員工參與,「用戶產生內容(UGC)」漸成主流模式。

同時,企業微課中,由業務部門主導開發的比重有了較大提升,而由企業大學或培訓部開發的比重則有所下降。由此可見,微課的呈現形式日益多樣化。

微課實踐中凸顯出的難題和挑戰包括:如何進行微課的選題、設計,如何搭建微課的內容架構和管理體系,如何讓更多的員工參與微課實踐等。

為此,企業要加大激勵和投入力度,調動員工開發微課的積極性,加強微課運營,降低微課開發難度,主動為員工開發和設計微課提供及時幫助。

如何讓微課「開花結果」

利用EID模型設計微課

對大部分缺少教學設計經驗的課程設計者而言,獨立完成一門體驗良好的微課程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此時,EID(Easy Instructional Design)模型可以助一臂之力。

EID模型在遵循學員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整合了大量教學設計策略,帶給學員良好學習體驗的同時,最大程度簡化了微課的教學設計,從學習活動的流程和內容兩方面入手,為微課設計提供了可參考的模型,普遍適用於大多數微課程。

EID(Easy Instructional Design)模型

從上圖可以看出,EID模型的縱向是基於學員認知規律和學習體驗而設計的「5+2」學習活動流程,橫向是從知識、技能、態度(KSA)三種不同知識類型規劃的學習活動內容,具體包括七個步驟。

開發課程體系清單

要想讓微課與企業的業務實際相結合、保障學習效果,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開發一整套課程體系清單,讓多門微課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為員工勝任崗位職責提供連續完整的支持。微課體系清單的開發有三種模式。

知識型微課體系清單就是把緊密相關的各個知識單元的微課,梳理成一個完整的微課知識體系,其開發可採用知識層級分析法(Knowledge Hierarchy Analysis )。

操作型微課體系清單的開發,需要對操作流程進行徹底分解,首先要先了解流程分解的顆粒度層級(由大到小):職責、工作任務、工作包、工作步驟、工作動作。

操作流程分解的不同顆粒度層級

分解流程時,業務專家必須參與進來,主要起到四個作用:

整個過程採用工作任務或操作流程分解法,通過一個完全互動的工作坊,由導引師通過提問來引導專家分解整個操作流程。

場景型微課適合訓練處理特定情景或困難的技能,可以採用典型困難、場景和挑戰分析的方法。

通過三種微課體系清單的梳理,可以幫助學員完整、有效、全面地彌補自身在知識、操作流程和場景處理的能力短板,從根本上保障微課的效果。因此,一門微課是沒有價值的,體系化微課才有價值。

集齊3個關鍵點

能夠讓學員入眼、入腦、入心的微課,必須滿足三大原則,即「主題准、內容精、呈現趣」。

所謂准,不僅是將課題變小、變微,也要根據不同對象所需,有針對性地確定主題。我們需要通過聚焦學員來鎖定對象,根據任務來確定內容,並且依託相關問題明晰目標。

精,就成品來說,體現在簡明清晰;就結果看,表現出易學易記。

微課帶來的挑戰包括兩大方面,一是怎樣給學員留下深刻印象,二是如何通過更多碎片化內容(影視、遊戲、小說、消遣文章等)爭奪眼球。應對這兩大挑戰,需要設計趣味化的呈現形式,讓微課易看、好看,通常具備深入淺出、顏值養眼、形式炫酷三大特點。

尋找微爆點

什麼樣的課程、什麼樣的內容適合開發成微課?什麼樣的微課才有吸引力?分享三個訣竅,只要是圍繞這三個方向去找,一定能找到最有效、最亮點、最對大家有幫助、大家最歡迎的微爆點。

每一個培訓人,特別是做課程開發的人,需要紮實掌握工作任務分析這一套模型和方法論,才能帶領一些專家把任何一個新崗位、新工種的關鍵任務、關鍵步驟、關鍵子步驟以及每個關鍵程序里達標的要求用DACUM快速分析出來。

找工作中最典型的幾個情景,將溝通技巧、時間管理、教練技術等通用能力更具體地和場景相結合,課程就能煥發出活力。技能如果不跟企業的實際工作場景、工作情境相綁定,你會發現這些技能學完和沒學一樣。

這些年網購盛行,配送員最擔心的是怕上樓的時候貨丟了。有經驗的配送員有兩種方法,一是把車停在小區監控下面,二是如果小區比較老舊沒有監控,他寧可把車停得遠一點,在保安的視野範圍內。兩招搞定,比上多少把鎖都有用。這就是抓住了工作中的痛點和難點,找到解決方案。

這樣的微課更受歡迎

微課雖好,但到底如何運用到培訓中?有沒有案例可以借鑒呢?別急,這裡送上7家企業的經驗萃取。

萬達學院:「啞鈴模型」助力微課開發

萬達學院的校訓是「有用」,教學理念是「解決問題,就是最佳學習」。

在這裡,一切教學活動都以「問題」為核心,這形成了萬達學院教學策劃的「啞鈴模型」:一端是「選題」,強調找准關鍵問題,精確制導,問題的價值決定了培訓的價值;另一端是「培訓成果」,強調培訓成果要能落地,有人在用,有賬可算。

來源於兩方面:一是「模塊化管控」,二是部門/崗位的年度關鍵任務。

依靠精品案例課實現,對學員心智模式進行重建。這類精品案例微課程的開發過程分為五步:故事、參悟、立意、呈現、包裝。

京東:全員集智,共創微課

基於內部實踐經驗,京東對微課有很「樸素」的理解,即快速開發和碎片化兩個要素。

快速開發包括找對專家、將專業理論變成工具/模板、引導式的開發過程、製作PPT和考題、課程評審。

碎片化則強調擁抱碎片化的知識,鼓勵全民創造、隨時捕捉,同時課程內容要碎得「有態度」,這樣最後才能「百川歸海,體系終成」。

攜程:識微見遠

微課特點——見微知著,即以小見大;做微課的態度與形式——研精闡微,要研究並闡明精深微妙之理;微課的價值與作用——識微見幾,通過微課可以看到,企業學習越來越向模塊化發展,微課作為企業學習形式,可與眾多學習方式進行組合。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讓微課「快」起來

微課首要特點就是「快」。通過核心知識點拆解、標準套路開發,可將傳統面授課程開發的一個多月縮短為微課開發的2~5天,實現微課的「短平快」敏捷開發。

利用晨夕會等碎片化時間,卡中心將每門課限制在30分鐘內,不佔用電銷坐席人員寶貴的線上作業時間。

即「做什麼,學什麼,用什麼」。一門微課僅聚焦一個微主題,幫助學員直接切入具體業務、流程或產品。並且現場實時檢驗教學效果,實現微課的現學現用。

南方航空&安利:設計有趣課程

在微課程「什麼是袋鼠航線」中,南航設計了一隻袋鼠在世界地圖上一蹦一跳的動畫:袋鼠從歐洲起跳,會在經停點落地,然後再次起跳,最後落在澳大利亞,以袋鼠代替飛機,表明從歐洲到澳洲中間必須有一個經停點的航線,即袋鼠航線。圖文和動畫的表現力比單純文字更直觀,學員一看就明白袋鼠航線是怎麼回事。

袋鼠航線動畫呈現

「安利人生90天」是營銷人員用遊戲的方式進行「實戰演練」的最佳實踐。故事裡玩家會遇到不同的潛在顧客,他們需要發掘需求、介紹產品及銷售。在微縮場景里,用戶通過模擬人生式的嘗試,通過遊戲互動,不斷試錯,從而掌握銷售技能、產品知識,甚至改變態度。

「安利人生90天」遊戲

興業證券:運營增強用戶粘性

本文來源於《培訓》雜誌,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培訓雜誌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是風口,亦是趨勢
「旁觀者死!」 韓都衣舍在做人才共創,你確定不學嗎?

TAG:培訓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