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間故事/「一升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

民間故事/「一升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

「一升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

文/金鋆鈴 編輯/玉環如玉

「一升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這是我們湖北鄂東南地方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俗語,它代表的是一份做人的智慧,為人處世的準則!說的是我們施予別人的恩情不要太多,太多了是養成了接受者的惰性而逐漸演變成仇敵!這裡有一個當地流傳甚久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在楚地東南一隅,有一個叫做尚家莊的小小村落,因全村人都姓尚而且系尚氏一脈相承延續而來。所以村裡人與人之間分外親密和諧,從無臉紅脖子粗之拌嘴斗架之事。

話說尚家莊有一姓尚名良的男子,娶妻賀氏十餘年未有生育。轉眼之間尚良與賀氏夫婦已是四十餘歲的中年人,雖然兩口子彼此恩恩愛愛、相敬如賓,終究膝下無人承歡心中倍感孤寂。於是,兩人商量來商量去,決定抱養一個孩子,以期望將來可以有人養老送終。尚良自幼父母雙亡是家中獨子。而賀氏呢,有一位兄長已成家立業,同樣也是父母早逝。當初嫁入尚家,看中的是尚良有一身打鐵器的手藝。其實那位兄長為妹妹置辦嫁妝已是捉襟見肘、萬般無奈。所以自從妹妹出嫁之後,已多年未曾與妹妹往來。

真是「瞌睡有人送枕頭」正當尚良夫婦意欲抱養孩子以承歡膝下之時 ,與尚家莊相距千里之遙的賀中坳村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洪水大衝擊。賀家的兄長賀延夫婦為了搶救在搖搖欲墜中的房子中的一雙兒女,雙雙被倒塌的房樑柱子扎死,賀延臨終前用盡最後一口氣喊道:「到尚家莊找你姑父尚良」!的話,算是為兒女謀到了一份生活的出路。

當時賀延的一雙兒女分別是長女賀珍年方十六已亭亭玉立待字閨中,次子賀斗已有十四歲,也是少年初成、眉清目秀。在洪澇災害之前,賀珍在家與母親學習女紅。賀斗雖資質不錯卻生性懶惰,父親游鄉販賣一些日常用品的小買賣,他很是不以為然又不喜歡讀書。終日在村中這裡逛逛那裡耍耍。而賀夫人就這一個獨子平日嬌寵慣了也任由著他去。

這下子不得了天降奇災,轉眼之間親人盡失去,把那賀斗嚇得呆傻片刻之後便縱情號哭。是啊!今後怎麼辦?姐弟倆一路哭一路打聽,經過兩天一夜的奔波,終於來到了尚家莊尚良夫婦的家中。聽完賀珍賀斗兩姐弟的訴說,賀氏也不覺落下淚來,這一雙兒女是賀家的血脈,自己將責無旁貸地撫育他們。

光陰似劍日月如梭,賀珍賀斗姐弟在尚良家中平安生活三年之後,姑父姑媽猶如父親母親般的疼愛已將兩人從失去父母的悲痛中拉扯出來。在賀珍十八歲那年即入住尚良家兩年之後,經過媒妁之言,賀氏將侄女賀珍嫁了出去。而賀斗在初進尚家的頭兩年,也還裝裝樣子向姑父學習打制鐵器技藝,姐姐出嫁之後漸漸暴露出了自己的惰性,學藝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他心想反正姑父姑母膝下無子,將來百年之後,鐵匠鋪就是自己的了,到時候請人打制,自己只管收錢好了。還用得著整天在燒紅的火爐旁忍受那煙熏火燎的滋味嗎?因此,賀斗漸漸成了當地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輕閑公子。不僅如此,他還漸漸養成了摸牌賭博等惡習。尚良夫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苦於是兄嫂的遺孤,未敢去強令禁止,只好由著他去。

五年之後,少年的賀斗已是十九歲的青壯小夥子。這天,十九歲的賀斗又出外遊玩而去。黃昏時分尚良夫婦關好鐵匠鋪的門收拾東西回家時在中途發現一少年昏倒在路旁。一向樂善好施的尚良夫婦急忙將少年救回家中。被他們救回來的小夥子姓王名知升,從附近的齊國而來,今年剛剛十八歲,是來楚地尋求學識,以圖將來回國之後有所建樹的。見王知升小小少年如此有膽識有抱負,尚良夫婦暗暗欽佩不已。聽其訴說其是孤兒時,兩口子心頭一喜,意欲收其為義子。俗話說受人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尚良夫婦對自己有救命之恩!王知升欣然應許,納頭便拜,當即便將自己改名為尚升,以示孝敬之意!

再說賀斗終日碌碌無為地浪費著大好光陰,這一天回家猛然看見與自己年齡不相上下的尚升,知道自己的姑父姑母又「撿」了一個兒子之後,他不僅不表示歡迎,反而以為姑父姑媽厚此薄彼。在姑父姑媽面前哭爹喊娘起來,其用心不言自明。三個月之後,尚升見此處實在無法棲身。遂告別義父義母奔楚地縣城而去,賀斗的鬧劇也總算平息。如果說從前的賀斗只是到處遊盪的公子哥兒,那麼,經歷了一場「失寵」之後的賀斗則變得更加精明。他害怕自己在尚家的「地位不保」,採取變被動為主動的方法,每天,在尚良夫婦收工之前,他不定期到鐵匠鋪內將當天的收入全部收歸己有,並堂而皇之地說為姑父姑媽著想「暫時保管錢財」。尚良夫婦聽信了他的鬼話,有侄子管帳自己也樂得清閑。因此,將家中經濟大權全部教交於他,哪知卻因此埋下禍根。

十年之後,二十九歲的賀斗名義上為姑父姑媽攢錢,實際上這些錢都進了個人腰包,他已經娶妻生子。而此時的尚良夫婦因年老力衰再也提不動那沉重的打鐵鐵鎚而生意清淡。他們去找賀斗追要以前托他保管的錢財,沒想到賀斗卻矢口否認,甚至惡聲惡氣說自己這麼多年來侍奉二位反而還勒索錢財太不公平等等。昔日親如一家子的姑侄轉眼之間變成了仇人。尚良夫婦的鐵匠鋪再也無心打理,被狠心的賀斗一兩銀子收購了去。至此,他們兩人終日以淚洗面、追悔莫及。

再說那位改名為尚升的小夥子到了楚地京城之後,遍訪京城飽學之士,潛心向學、虛心請教,歷時數十年如一日,終於學成歸國,被齊恆公任命為中書令。做了大官的尚升卻時時刻刻不忘義父義母的三個月的收留之情。這天,也許是心靈感應吧,他預感到義父義母似乎落魄不堪,冥冥中似乎在召喚他。因此,當他日夜兼程,一番舟車勞頓之後趕到了尚家莊,正看見尚良夫婦兩人在家中抱頭痛哭。原來尚良夫婦追索錢財未果,又被賀斗連買帶逼的拿下了鐵匠鋪,再也無法生活下去,準備雙雙共撲黃泉,恰巧遇見尚升撞了進來。

十年前,尚良夫婦無意中解救了尚升;十年之後,尚升的歸來也恰恰給了尚良夫婦以生的希望。尚升不僅僅布施了所有尚家莊的普通百姓還將尚良夫婦接到齊國侍奉終老,一家人從此享受天倫之樂。沾沾自得的賀斗以為騙得了錢財,騙得了鐵匠鋪可以維持生計,不料自己學藝不精再加上不會經營,不久就衰落得身無分文,妻子帶著兒子也跑了,他自己則成了沿街討飯的行乞之人。

後來,這個故事在尚家莊乃至在齊、楚兩地傳開,人們用上一個形象的比喻,鑲上「尚升」「賀斗」兩人的名字,慢慢演變成了「一升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的俗語。

作者風采:

作者簡介:本名王雲鳳筆名金鋆鈴,女,出生於1973年春,第一故鄉湖北省鄂州市段店鎮中咀村。現居住鄂州市華容區華容鎮車站路240號。業餘創作二十多年。1993年開始發表作品於《我與詩歌.當代青年新絕句》、1997年任《黨旗飄揚》一書記者、采編。2003年開始南下深圳漂泊十一年,《打工族》、《西江月》《觀瀾河》、《理士人報》等眾多的報刊雜誌有作品發表若干!現為自媒體人,經營個人公眾號鄂州梧桐樹1973和三木秉楓傳媒四刊.我的人生格言——耐心和持久勝過激烈和狂熱(法.拉封丹)我的交友原則:互愛、互動、互敬!

公眾號之一:

公眾號之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鄂州梧桐樹1973 的精彩文章:

廣西南寧莫小華詩歌專輯精選
黑牡丹 文/金鋆鈴

TAG:鄂州梧桐樹19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