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權:相約甘塘村

曾權:相約甘塘村

故鄉情

 民韻合集

純音樂 

00:00/03:25

作者簡介:曾權,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湛江市作家協會理事。退休後以自娛自樂的方式,適度玩玩文字,寫寫雷歌或詩歌,與文友調侃調侃,樂此不疲。不圖什麼精品力作,只求身心健康,幸福過好每一天。

相 約 甘 塘 村

文圖 / 曾 權

甘塘,從徐聞縣城往東走約50公里,是一條500多人、較為偏僻的自然村落。

甘塘村純為蔡姓人家。建村近300年以來,隨著一代又一代生育繁衍,敷延不息,蔡姓子孫一直努力為續延先祖崇文尚禮的耕讀優良傳統,勤奮耕作,披荊斬棘,畢路藍縷,把小小的村莊開闢成一方人間厚土。

今年春節前夕,我與幾位朋友相約,同坐在一輛小車上,從縣城出發,沿著「徐和」(徐城至錦和)線公路,直往心儀已久的甘塘村駛去。一路上我的心情就像一位痴情的男子要到陌生的地方,會見夢中戀人一樣激動不已。

大約40分鐘後,車子拐入蜿蜒的鄉間小道,附近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種下不久的菠蘿如綠氈般鋪在兩旁,含青泛綠的瓜菜地如圖似織……

不一會兒,甘塘村到了。我特意站在入村口的高處,貪婪地顧眼環賞,輕輕地撩開它的神秘面紗。「藏在深閨」的甘塘,它那淡素清純、不加修飾的貌容便裸露在我眼前。

甘塘村地勢居高臨下,舉目一覽,放眼環巡,眾多參天古樹擁抱著錯落有致的農舍樓房,庭前院後的花木在春風拂吹下,不時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村前是一片廣闊的盆地,少說也有30畝。踏入這塊盆地上,一股濃濃的鄉土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文化花絮坊、燈光藍球場、健身廊……過去只有城鎮才有的文體設施在甘塘村幾乎遇上了。尤其引我注目的是,新建落成的文化樓,有如鶴立雞群之勢屹立在這塊盆地的上方。文化樓建築面積不大,但整體造型結構不俗,具有小而精的觀賞性。更重要的是樓層內功能齊全,有辦公室、會議室、藏書閱覽室、卡拉OK廳等文娛活動設施。文化樓建成可謂「振興鄉村,文化先行」的重要場所之一,成為精神家園的依託。

文化樓東側,還在興建中的生態園,已抖落了一身厚厚的浮塵,地面上的坑坑窪窪已被填平洗刷一新。園內枝繁葉茂的樹木有農村常見的細葉榕、菠蘿蜜、荔枝、龍眼、沉水香……棵棵蔥蘢,株株如蓋,款款揺曳一地濃蔭。村蔭下石桌石凳座落在幽道曲徑旁邊,露出古樸雅韻的野趣,這是專供村民休閑飲茶、聊天拉家常、下棋打牌的一方天地。

早就有人說過,甘塘是泉水浸潤的村莊,這話我相信。因為村前有一口見方5畝寬的古塘,經過村民常年清淤整治,塘深水秀,淺湍清流,波光瀲灧,洌甘涼爽。村莊均源於人類與大自然組合的產物,也許「甘塘」因為這口甘泉潛涌的塘而故名吧!

信步行走塘的周圍,倘佯其間,一種厚重滄桑的感覺徐徐而來。塘邊保護封存的百年古井煥發了青春,古老的石磨、木舂、牛車板輪等有序地陳列在那裡,仿如一座露天的博物館。還有些古樸無華的農具,雖然已被時代所淘汰,但仍然保留著它的古風原韻,默默地見證村莊的興衰與滄桑……

形狀各異的大石,刻寫著漆紅漆紅的村訓、名人勵志名句、孝悌仁愛的格言比比皆是,用不同方式向人們展示甘塘村走過幾百年文明識禮的歷史進程。立在塘邊的大石伴著古樹倒影,與碧盈盈的塘水融為一體,構成一片黛色,彷彿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彩畫,讓我領略到那裡如歌似夢、詩情畫意般的意境。

已是下午時分了,我轉回到文化樓前,一陣陣悠揚的歌聲飄逸而來。我情不自禁地登上二樓,進入卡拉OK廳,村裡的青年男女操著麥克風,揚眉吐氣地舒展歌喉。他們的歌唱雖然還不是字正腔圓,但從他們粗獷的嗓門裡噴出的是「瀟洒走一回」的自豪,「走進新時代」的愜意和愉悅。

即將離開時,隨行的一位朋友拉了我一下,我駐足回眸,他已打開手機「咔嚓」一聲,為我與「藏在深閨」的甘塘村一起拍了一個合照。相約甘塘村的我,就定格在這幅美麗鄉村的畫圖中,留下了永恆的一瞬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學沙龍 的精彩文章:

作家野莽:蕭鴻和她的記憶之河

TAG:文學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