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經典名言,字字珠璣

古人經典名言,字字珠璣

古人100條經典名言(上)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古人的智慧沉澱成一句句精華詞句,飽含為人處事的人生哲學。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來品讀這些流傳至今的人生智慧,與君共勉。

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

【釋義】正念分明後就要努力在待人處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誠二字,努力斷惡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養就起來了,有智慧了。這時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經營好了。家庭是國家的縮影,把自己家庭的經營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國家治理好。一個能把自己國家治理好的人,那麼他(她)也一定能讓世界充滿和諧,天下太平。

2、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禮記》

【釋義】事先準備就能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釋義】玉不琢,不成器指的是"謂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後以喻人不經過培養﹑鍛煉,不能成材。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周易》

【釋義】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是門當戶對、志同道合的統稱。

5、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釋義】自己自滿於已取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虛而時時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處。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6、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史記》

【釋義】語見《孔子家語》。這句賢文是說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但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缺點.這句賢文旨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7、知恥近乎勇。《禮記》

【釋義】知恥近乎勇是一個漢語辭彙,語出《禮記·中庸》。其意思是,知道羞恥就接近勇敢了。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誇耀的品德。是對知羞改過的人的這種行為的讚賞。

8、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釋義】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張,指的是拉緊,弛,指的是鬆弛。現用來比喻生活的鬆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9、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

【釋義】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 說明在面臨不能發展的局面時,必須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

10、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

【釋義】表示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善意,應當做出友好的反應,否則是不合乎禮節的。

11、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鶡冠子》

【釋義】比喻為局部的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不能認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書》

【釋義】一點點小火星可以燒掉大片原野。比喻開始時微小,但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

13、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禮記》

【釋義】只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到不了別人身上。

1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釋義】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指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釋義】溫習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藉這一點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1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釋義】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指的是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

1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

【釋義】"學習過知識後就去實踐它,使它變為習慣,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18、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釋義】許多人常常將此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可以翻譯成為,孔子認為,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1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

【釋義】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0、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釋義】花言巧語就敗壞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21、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釋義】道不同,指人生價值觀不同。論語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別。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2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

【釋義】意思是不擔心分的少,而是擔心分配的不均勻,不擔心人民生活貧窮,而擔心生活不安定。

2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釋義】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富和地位。對於我來說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2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

【釋義】意思是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去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指不過問別人的事情。

25、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論語》

【釋義】愛屋及烏是對「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最好的註解。人人都容易犯這個毛病。即使能夠注意,也總會在不經意時出現問題。任人唯親,是領導經常犯的一個毛病。愛的時候,千方百計的提拔,恨的時候,一棍子打死。愛恨交織是戀人之間常出現的問題。愛的時候,連缺點都是那樣迷人,恨的時候,他越對你好,你越討厭。丈夫與太太,也是這樣。

26、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

【釋義】君子對於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抱持存疑的態度。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釋義】孔子說:「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28、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論語》

【釋義】指關鍵人物的一句話能影響大局。

2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釋義】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釋義】意思是不要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

3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釋義】出自《論語》,意思是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學習的能者,選擇他的長處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32、士可殺不可辱。《禮記》

【釋義】指士子寧可死,也不願受侮辱。

33、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論語》

【釋義】漢語詞語,是指一種背離道德準則的行為,而這種行為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不僅是道聽途說,而且四處打聽別人的隱私,然後到處傳說,以此作為生活的樂趣,實乃卑鄙之小人。

3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論語》

【釋義】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誠信(諒,誠信)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這是有益的。同慣於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3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釋義】有了錯而不改正,這才是真的錯了。

36、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釋義】原文就是孔子說的。說一個真正有學問,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君子,只憂道之不行,不考慮生活的問題;比如耕種田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憂慮自己的為人,並不擔心是否貧窮。

37、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釋義】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3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釋義】指的是沒有長遠的打算,那麼近期的事情就會多有憂慮,可理解為,人一直沒有長遠的考慮,那憂患一定近在眼前。

39、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

【釋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40、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

【釋義】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41、識時務者為俊傑。《晏子春秋》

【釋義】能認清時代潮流的,聰明能幹的人,方可為英雄豪傑。認清時代潮流形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42、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孔子家語》

【釋義】和品行優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芳香的蘭花的房間,久而久之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這是因為自己和香味融為一體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進入了放滿臭鹹魚的倉庫,久而久之就聞不到鹹魚的臭味了,這也是因為你與臭味融為一體了。

4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

【釋義】到了每年天氣最冷的時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於改變初心。

43、既來之,則安之。《論語》

【釋義】既來之,則安之是中國俗語,選自《論語·季氏》。原意是已經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後指被誤讀為既然來了,就要在這裡安下心來。

44、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釋義】意思是指對於別人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加以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好讓自己以後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4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釋義】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46、朝聞道,夕可死矣。《論語》

【釋義】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4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釋義】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是要有堅定的志向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一個人的堅定意志,是非常困難的。

4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釋義】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49、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增廣賢文》

【釋義】孔子說:「有錢有地位,這是人人都嚮往的,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得來,君子是不接受的;貧窮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 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擺脫,是擺脫不了的。君子離開仁義,難道還能以惡立名?所以,君子任何時候—一哪怕是在吃完一頓飯的短暫時間裡也不離開「道」,倉促匆忙的時候是這樣,顛沛流離的時候也是這樣。」

50、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釋義】有子說:」禮的作用,在於使人的關係和諧為可貴。先王治國,就以這樣為"美",大小事情都這樣。有行不通的時候,單純地為和諧而去和諧,不用禮來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物轉星移,滄海桑田,這些詞句依舊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熠熠生輝,字裡行間飽含千古人生的大智慧,值得品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市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TAG:江山市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