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年守望邢窯白瓷,邢台人必須驕傲的非物質文化

千年守望邢窯白瓷,邢台人必須驕傲的非物質文化

千年守望邢窯白瓷,邢台人必須驕傲的非物質文化。

提起邢窯,作為邢台人,你了解多少,可能依稀記得老版本歷史教科書上某個很不起眼的角落裡提到過,但是隨著教科書的版本變化,似乎又將其抹去。

伴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史書的研究及考古的一系列發現,邢窯漸漸地從歷史遠方越來越走近了人們的視線。直到現在,邢窯窯址在內邱被發現,中國邢窯博物館在邢台內丘這座人傑地靈的千年古鎮拔地而起,標誌著邢窯經過漫長的歷史的長河洗禮,終於明確了自己的歷史和學術地位。

邢窯遺址博物館外觀類似於北京的水立方場觀,外觀很是磅礴大氣。

遺址內部有鋼架結構廊道,懸於遺址上方,可以俯視遺址各個地方。

作為邢台人,我們都必須要去看一看這座新落成的邢窯博物館。

它歷經千年的守望,抹開歷史塵封的面沙,帶著高嶺土的塵埃落地於邢襄大地,成為邢台人必須驕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對唐代瓷器的盛讚,他說大邑所燒的瓷器重量輕並且質地堅韌,敲擊後聲響如玉碎以至於名傳錦城。

我們翻開歷史資料考究一番會發現,在唐代流行「南青北白」的說法。「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窯青瓷。以慈溪縣上林湖、上虞縣窯寺前的產品最具代表性,被稱為「諸窯之冠」。「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窯白瓷,以內丘城為中心發展起來。

位於內邱縣城的中國邢窯博物館,外遭以通白為主色調,顯示邢窯白瓷的歷史地位,形狀類如碗缽狀,突出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邢台白瓷,了不起的瓷器!

唐代李肇《國史補》中有「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記載。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邢白瓷已經天下通用,普及率之高讓人稱嘆。那麼何以白瓷天下通用值得我們如此亢奮呢?

白瓷能天下通用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長期以來,人們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還是青瓷,對青瓷也是評價很高,技術相當得成熟。我們知道瓷器表面有一層釉,瓷器要經過制胎、上釉、燒制等流程,凡是釉里含銅,燒出來就呈現綠色;凡是釉里含鐵,燒出來就呈現黃色。那如何燒出來白色呢?難矣!難矣!難矣!有如登天之難!

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勤勞智慧的人民創造性地解決了這個難題。誰把這個問題解決地最好呢?邢台人民,記住,是邢台人民!

進入博物館內部首先展現眼前的是一個搪瓷大碗狀的飾品缽,釉面光亮,叩之清脆,盡顯邢瓷之美。

出土的白瓷瓦片,在燈光照耀下泛起瑩光。

邢白瓷白釉鵝柄三足爐

底部標有落款「翰林」的邢白瓷白釉罐

邢白瓷單耳杯,似於現在的茶杯

邢白瓷盞托

公元575年北齊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胎質白色,釉色乳濁淡青,釉薄處呈乳白色,是較早的尚不成熟的白瓷。

隋開始用化妝土裝飾青灰色的胎體,燒造青白色瓷器,但是青色依然難掩!

到了唐代,經過考古,先後出土了許多白瓷,質量較好,胎質較白,釉面光潤,基本上看不到北朝白瓷泛青或閃黃的痕迹。

這些東西產自哪裡?

邢台內丘邢窯窯址出土的唐代白瓷精品,胎質潔白,胎薄,半透明,釉色純正瑩潤。這說明了邢窯白瓷在唐代時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越窯青瓷執壺如上圖,要知道,在唐代時南方人是產不出精美的白瓷的,只有邢台才有,只有邢台才有,只有邢台才有,重要的話說三遍。

越窯青瓷大碗如上。

白瓷產出有什麼重大意義嗎?答案不言而喻,意義當然是非同凡響!

白瓷出現為後世出現的各種彩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人們可以在白色胚胎上描繪出各種圖案。比如,釉上彩便是把瓷器先燒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進行彩繪,再入彩爐低溫二次燒成,釉上五彩,粉彩、琺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燒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繪畫圖案,罩透明釉高溫一次燒成,主要是青花),然後再在適當的部位塗繪釉上彩,入彩爐低溫二次燒成。青花礬紅彩,鬥彩、青花五彩都屬於釉上釉下混合彩。

宋青花瓷如上,折枝花紋,紋飾繁密,卻繁而有序、層次清晰,有名人說,青花紋理彷彿鐵線遊絲順勢彎下,彈性、自然的線條,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誇得再多,看看這瓷罐的底子可是白色的,邢窯白瓷在唐代技術成熟,獨領風騷,沒有前期的好底子,哪裡來的二次上釉?

它是不是以白胚胎為底,然後以掐絲琺琅粉彩釉塗之燒制而成的呢?作為邢台人的你是不是應該為邢窯白瓷高興一下呢?

2010年,倫敦,該葫蘆瓶由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博士以2.25億港元投得,加上買家傭金,成交價高達2.5266億港元。

上圖,2010年,倫敦,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成交價5.5億

能得其一,藏之於屋,何如?

由此觀之,中國瓷器由青瓷發展到了白瓷的階段,為以後彩瓷的出現創造了物質和技術條件。宋代瓷器出口海外,鄭和下西洋所帶去的暢銷瓷器無一不與成熟的邢窯白瓷燒制技術息息相關。甚而到元明清時出現的有較高藝術收藏價值的宮庭琺琅彩瓷都離不開邢窯白瓷所奠定的堅實基礎,更不用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景德鎮瓷器了。雖說景德鎮瓷器歷經千年不敗,但是,單從白瓷來說,景德鎮燒出比較成熟的白瓷是在五代時期,比邢窯白瓷晚了很久!儘管如此,景德鎮白瓷還是南方最早燒造白瓷之地,這也奠定了景德鎮的瓷器地位,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壟斷局面,也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從這個角度看,邢窯白瓷是不是更應該值得我們盛讚呢?

標有內府字款的邢窯青白瓷,藏於邢台臨城AAAA級景區崆山白雲洞景區內邢窯專題博物館

邢窯白瓷攢尖頂圓壺,藏於邢台臨城AAAA級景區崆山白雲洞景區內邢窯專題博物館

醬釉鴛鴦紋雙系扁壺

邢窯除白瓷外也有黑釉瓷,圖上黑釉雙耳罐

唐代陸羽在《茶經》里寫道:「邢磁類銀,越磁類玉」,「邢磁類雪,越磁類冰」,這是陸羽對邢、越二窯的高度評價,也是對唐代瓷器生產成就的一個簡略的概括。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邢台瓷器在唐代的歷史地位之高,但是為什麼邢瓷沒有延續自己的文化價值,而中途衰敗了呢?

我們知道唐代經歷了安史之亂後逐漸走向衰落,並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唐末至五代前期,由於藩鎮割據,政局混亂,爭戰頻繁,僅邢州一帶60多年之中就發生戰禍28起。著名詩人杜甫在《石豪吏》中寫到「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戰禍使得這個地區野無稼穡,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大批勞力被迫服役,或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嚴重地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細白瓷已不生產,粗白瓷質量明顯下降。這是社會原因。從自然條件來看,這裡地質構造條件複雜,地層嚴重斷裂分割,瓷土層位不定,產狀凌亂,數量有限,有的呈雞窩狀,好的瓷土找不到,采不出,只好使用次料。還有就是技術漸趨保守落後,從邢窯博物館所展出的瓷器來看,精美瓷器微忽其微,以古樸大方居多,這必然導致追求文化品味的人們轉移審美傾向。

邢窯衰落了,但到了宋代,邢台北面咫尺之遙的保定定窯所產白瓷騰空而起!並在繁榮的宋瓷文化中站有一席之地,能與汝窯、官窯、哥窯、鈞窯相提並論。定窯的出現明顯受邢窯的影響也是有史料可考的。

隨著考古的突破,邢窯窯址終於被確定,它位於河北邢台市所轄的內丘縣和臨城縣祁村一帶,它是中國白瓷生產的發源地。因為內丘在隋唐時期隸屬邢州管轄,所以將之命名邢窯。

一片葉子接受根的滋養,陽光普照施以恩澤,綠意盎然,歷經千年洗禮,定格於燦黃,然後如一粒塵埃閃著微光落地,葉落終久歸根,亦如燦爛的邢窯文化找到了家鄉。

位於河北省臨城縣AAAA級景區崆山白雲洞景區內座邢窯專題博物館,專門開闢了制瓷體驗館,圖如下:

為發揚深厚文化底蘊,位於臨城的邢窯博物館內開闢了專門的制瓷體驗館

製作的胚,有點難看。

經過修整之後的利胚

上釉高溫燒制後,這幾個大字直逼遊客的雙眼!

科普小常識:

邢窯也產唐三彩,它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它是有別於瓷器的!

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主要用於墓葬時的隨葬品,它是陶器,有別於瓷器!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區別表現在: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則是瓷土,即高嶺土(因最早發現於江西景德鎮東鄉高嶺村而行名);

(2)陶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下;

(3)陶器的燒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則需要1300℃的高溫才能燒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溫釉,瓷器則多施釉;

(5)陶器胎質粗疏,斷面吸水率高。瓷器經過高溫焙燒,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會發出鏗鏘的金屬聲響。(來於網路)

邢窯博物館有兩個:

第一座位於河北省臨城縣AAAA級景區崆山白雲洞景區內,距縣城約六公里。2009年9月4日建成開館,是我國唯一一座邢窯專題博物館。博物館包括展廳、庫房、修復室、學術室、會議室、安全保衛室等,面積2913㎡,第一期布展面積800㎡。要想進博物館,得購買進入景區的門票100元。

第二座位於內邱縣城內,有國邢窯博物館、邢窯遺址博物館和邢瓷文化體驗館。票價30元,但對內丘籍人士實行免費開放。如果想去可以在周二,周二也是免費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邢襄浪飛 的精彩文章:

TAG:邢襄浪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