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也談觀賞石的文化鑒賞

也談觀賞石的文化鑒賞

觀賞石作為大眾藏品的一種新型類別,以其鮮明的文化個性,獨特的審美情趣,深受現代收藏愛好者的青睞。一時間,在觀賞石收藏的大潮里,人石躁動,逐流隨波,賞石投資,炙手可熱。好一派當下收藏的時尚景象。

觀賞石的鑒賞,特別是一種承載人文元素,深化文化內涵,表達賞石意境的文化賞析方式,逐漸受到賞石人的重視。全國賞石組織、網站論壇就觀賞石的文化鑒賞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並期待賞石活動通過文化的真正注入而提高賞石文化鑒賞水平,更好的為收藏與投資服務。

觀賞石文化鑒賞的意義

觀賞石這個大自然的傑作,玩石人的寵兒,以其奇異之美,天籟之相,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散發出熠熠光輝。印證了那句「不朽的景、立體的畫、無言的詩」的千古美譽,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都與之接下了不解之緣。並用他們獨有的賞析眼光與見解為觀賞石的鑒賞注入了精彩的文化信息與內涵。至今我們還受益匪淺。

當代大畫家齊白石以石入畫,以石入名,可贊可嘆;國畫大師張大千賞石如命,其書畫齋房無處不石,讓人敬仰;愛國老人沈筠儒的愛石詩「掇拾滿屋後,安然伴石眠」,更是愛石一生的生動寫照。這些賞石佳話充分的說明了觀賞石的鑒賞在千百年來的傳承中,缺少不了文化的注入,正因為這些文化的記憶,文化的信息,文化的符號給予了觀賞石更多更深的人文內涵,使之成為一種人們喜聞樂見,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文化現象。這也就是我們當下用文化的方式去鑒賞觀賞石的意義所在。

觀賞石文化鑒賞的作用

觀賞石的文化鑒賞,簡單的說來,就是人們對觀賞石從感性的鑒別到理性的賞析活動,對其表現的物象用文學的眼光、繪畫的理解、詩歌的語言,將其內涵充分表述出來,以期達到較為準確的詮釋。回顧一般的賞石活動,人們只是簡單的對被賞對象進行一些膚淺的形象判斷之後,就草率的命題完事,很少用科學的、文學的、藝術的眼光深入的去觀察去賞析,以企求得最大程度的主題展現,從而浪費了應該運用而沒有運用的文化賞析資源,這是十分可惜的想像。

用文化的賞析方法去鑒賞石頭,實際上是鑒賞者對石頭進行初步了解後,再對其意境和內涵進行深入的發掘與創造。而這種發掘與創造又跟鑒賞者的審美心理、文化素質、情緒張弛有著質的關聯。我們很難想像,一個缺少文化修養,缺失藝術眼光,單薄知識儲備的賞石者,能對觀賞石有著比較準確的理解和精闢的解析。

另外,要達到具有一定文化水準鑒賞的目的,我們就必須明確賞石的核心是對觀賞石進行藝術欣賞,人文欣賞。就必須對觀賞石包含的所有文化信息符號,進行深刻的分析,認真的拿捏。從而使我們在點化主題、情意表達、拓展意蘊、升華神韻時,更能有機的完美運用和把握。這就是運用多種文化鑒賞方法的作用。要應用好石文化的鑒賞方法,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學習文化,學習歷史,深愛文化,深愛歷史,從而得到利用文化的筆觸去鑒賞的真諦。

觀賞石文化鑒賞的方法

我們對任何事物的全面認識,都是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的觀察與了解之後,才能確定的,觀賞石的文化鑒賞也不例外。人們在進行賞石活動的時候,由於各自的文化素質高低,對觀賞對象就會產生不同的審美差異,這是十分正常的。但是,人們往往把自己鎖定在一個自認為感知如意的環境里而自我陶醉,卻不願從其他角度和另外層面去觀察思索,更不願接收別人對賞石的有益見解而孤芳自賞。這種互不交流,妄自尊大的賞石風氣是我們推行文化鑒賞的障礙。

其實,我們的賞石過程是一個由淺到深,由表及裡,由初級感知到高級鑒賞的一個遞進過程,是由片面的局部的感受發展到多元的全局的理解過程。毛主席說過的「感覺到了的東西,只有理解了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到它。」就是這個道理。

觀賞石文化鑒賞與詩詞

當今賞石文化的興起,離不開各種賞析文體的介入,其中詩歌散文的賞析形式更是越來越被運用在賞石的鑒賞中。全國各大網站論壇,賞石雜誌刊物均出現了許多賞析詩文,各種刊物都有一定的篇幅用其進行詩詞鑒賞,這是可喜的。這極大的豐富了觀賞石的可賞性,更大程度的提升了觀賞石的文化內涵,這種集多種形式為一體的鑒賞方法,極大的豐富了賞石文化的內涵,在奇石界廣為推崇,為我石界觀賞石的文化鑒賞做出了榜樣。

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當今的各式文體,都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麗遺產與珍寶。詩詞歌賦可以通過對觀賞石中的物象進行人為的情感描寫,抒發個人的不同思緒,表達自己不同的心境,完成對被賞對象的獨有情懷。使觀賞石具備更加豐富的文化魅力,這就是我們提倡包括詩詞歌賦在內的所有形式文化賞石的目的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黃蠟石 的精彩文章:

奇石成為未來投資收藏新貴 是藝術金融結合的成果?
玉雕與東方雅韻的碰撞

TAG:中華黃蠟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