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魚台一青年:7天相親21次無果,現在的女孩找對象「貨比十家」!

魚台一青年:7天相親21次無果,現在的女孩找對象「貨比十家」!

文:常津生

昨天上午,到魚台縣唐馬姨媽家走親戚,閑聊時,我問她,您的孫子怎麼沒在家,她說,一大早就被媒人帶去相親了,這些天有時忙的連飯都吃不上。春節回家才7天,今天都已經是21個女孩子了。

姨媽家在當地人緣不錯,各路媒人聽說她孫子回家後,就紛紛登門。見了這麼多的女孩,但最終都沒有下文。說到這裡,姨媽唉聲嘆氣,一臉愁容。

我說,您也告訴孫子,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對方人品好,能知情達理就夠了。然姨媽的一句回應讓我頓時瞠目結舌:是人家不願意,現在的女孩可不比先前了,眼界高著呢,在外面打工,心都野了,過去,女孩找男孩子是「貨比三家」,如今可以說是貨比十家都不止……

姨媽還說,在他們村,像他孫子這樣的適婚青年有10多個,幾乎每個人的相親日程,都安排的滿滿的。

春節期間,在外務工的農村男女青年集中回鄉,這個時段是娶親說媒的最佳時機,也是七大姑八大姨說媒「業務繁忙」的時節。

在蘇北的鄉村,如果感覺考大學無望,18歲開始,無論男女,就會相繼加入了相親大戰。如果一個男孩子到23歲還沒有著落,那他打光棍的風險係數,就變得非常之高。

隨著外出工作成為常態,女孩子們在外面,見多了城市繁華和南方地區的富裕,願意留在農村結婚的人也越來越少。不少女孩在打工的地方,找到了心儀的另一半,選擇遠嫁到蘇南、浙江。

如果不是聽到姨媽說起這些,我真的還以為在鄉村找對象,會更加通暢。

在我的理解當中,如今是網路時代,QQ、微信以及各種各樣的相親平台,如此這般,找對象的通道變得更加寬泛,尋找另一半應該更加快捷方便。

但事實上,由於常年在外工作,對於老家的鄉村,我已是越來越陌生了。

前天,來到一個讀高中時的老同學家,酒過三巡,他也聊起了自己的苦惱。

老同學的孩子今年已26歲,

母親說,年邁的老兩口之所以如此拚命,完全的因為他們的小兒子。這個年紀,已經到了一個極其尷尬接近「光棍線」的年齡,為此,他和妻子在工作的城市,省吃儉用,拚命賺錢攢錢,打算在豐縣城給兒子買套房子付個首付。

在豐縣、沛縣、魚台、碭山的蘇魯豫皖交界一帶,結婚的費用大致如下:8萬8的彩禮、一輛車、老家的兩層小樓,縣城裡的一套房……這已經成為農村男孩子找另一半的「標配」。

老同學一邊說著結婚賬單,一邊惆悵不已,雖然他已經為王兒子結婚蓋了一棟四間兩層的新房,但他離市場價的要求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性別比為104.81(以女性為100),男性比女性多3266萬人。近些年,「90後」乃至「00後」也已逐漸進入適婚年齡。

在蘇北,外嫁的女孩,已經佔據了相當一部分的比例,在以往,聽說遠嫁,就猶如遇到洪水猛獸一樣稀罕。但,如今卻司空見慣,均付笑談中。

在我的記憶里,農村所帶給我的概念是:湛藍明凈的天空、淳樸熱情的鄉民、悠然自得的鋤禾、鄰里之間的互助熱情,但,那都是我所暢想中的美好和諧畫面,卻因著子女婚姻的問題,而蒙上了一層無法塗抹的陰影。

我所在的村莊和周圍的村莊沒什麼兩樣。中青年外出務工,老人和孩子滯留在家裡,守護著四季更替的幾畝薄田。現在的村莊,已經只是年輕人春節期間稍一頓足的驛站,他們的身影,只會在過年的時候才會出現。而他們當中,大多數人回家的目的,大多是為了相親。

其實,老同學的兒子,高中畢業後在南京一直從事物流生意,經濟能力尚可,只是人矮小了一點。

身高的瓶頸,也成了他「屢戰屢敗」的因子。

據我所知,在每個村莊,幾乎都有牽線搭橋的「媒婆」,但由於他們年齡偏大,再加上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介紹對象的成功率低的令人心寒。

況且,那些在外「混」了多年的女孩子,早已不可像上一代人同日而語,父母的忠告,在她們的心裡,僅僅是可有可無。

有了合適的年齡,還要有殷實的家底,有了殷實的家底,還要有攫人眼球的長相,缺少其一,你相親的路上,必定是充滿荊棘。

在相親隊伍里,還有另外一群人,他們是離異男人。

姑表弟的鄰居小濱,曾是我兒時的小跟班,在大年初二那天,就到沛縣龍固鎮相親去了,結婚五年,還沒有感受到「七年之癢」的味道,和妻子的感情,就走了盡頭。

他,這些年一直在非洲的坦尚尼亞打工,每年大約有12萬左右的收入,自己在國外,節衣縮食,把錢統統郵寄到家裡。

未曾想,妻子卻紅杏出牆,靈攀高枝。

趁這次回國,今年29歲的他,也「馬不停蹄」的走入相親的模式里。

12次相親,換來的只是一身疲憊。

「不是在相親就是在相親的路上,都要有『相親焦慮症』了。」表弟說,這種感慨是小濱親口告訴他的。

同樣,我同村知春叔的兒子,是2010年考上的北京大學,當時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整個小村都沸騰了。考上這樣的名牌,在我們這裡有史以來,是唯一中的唯一。但畢業後的煩惱卻尾隨而至,兒子畢業後,工資雖然不低(現在每月10000元左右),但除去各類保險、住房公積金、房租及吃住的費用,到手的也僅僅四五千元,他這點薪酬,要想在北京這樣的地方買房,困難之大,超乎想像。

去年,知春叔的兒子談了四川成都的女友,隨後,孩子結婚的事宜也慢慢提上日程,四個月前,兒子在電話里說,他和女友已經登記結婚了。

得到兒子這樣的喜訊,知春叔高興的一夜未眠。

然而,就在上個月的中旬,兒子的一席話將把他的愁煩帶到谷底。兒子說,結婚後,發現自己女方的「三觀」不和,在一起還不到三月,兩人就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於是,長痛不如短痛,分手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

先前,在農村,說起離婚,簡直是奇恥大辱,但隨著時光的雕琢,這種刻在鄉民心中的情結,也象過眼的雲煙一樣,被風吹散。

在我們周圍的幾個村莊,年輕人婚後又離的家庭,幾乎佔了五分之一。雖然不能冠以「離婚成了一種時尚」來形容,但一個事實卻無法迴避,人們對待離婚的態度變得漫不經心或隨便。

女方離婚後,比較容易找到情感的歸宿,而男方,則陷入一場無限期的等待里。

象我們父輩那一代,哪怕吵得天翻地覆,哪怕打得天昏地暗,依然是牽手一生一世,直至白首終老。但現在的年輕人卻一改往日父輩們的堅守,在他們的嘴裡常常是這樣的口頭禪——能過就過,不能過就拉倒。

表姐的孩子是今年5月份離婚的,表姐說,當孩子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她覺得天都塌下來了,丟人現眼不說,孫子也一下子失去了母親。現在談及這件事,表姐還是以淚洗面。

不過,這還不算真正觸目驚心的,在我隔壁的村子,就有一位在孩子離婚後,母親因受不了這樣的刺激,而精神失常,現在她每天自言自語,瘋瘋癲癲地走在村裡的小路上。

為此,我也深入了解後發現,鄉村年輕人離婚的原因,和對象的居住地有很大的關係。在同一地域的,由於生長的環境和成長的背景大致類似,婚後更容易彼此接納和包容。而相距甚遠的兩個家庭,離婚的概率就相對較高。

在找對象困難重重的今天,也有一些父母選擇「另闢捷徑」的方式,把孩子的終身大事給解決了。

這個案例,是一位發小的妻子告訴我的。

他說,年初六,她參加了一場婚禮。婚禮過程中,她看到新娘旁邊,始終站著一個七八歲的憂鬱小女孩。

在吃大席的時候,她把這個心中的疑問告訴了旁邊的一位大嬸。那大嬸的回復,真的有點讓人有石破天驚的味道。

大嬸說,那個女孩是新娘的女兒,上小學一年級,那新娘子離婚還不到三個月,就再次披上婚紗。

由此可見,離異的女子,也成了「香餑餑」和「搶手貨」。

在娶妻難的背後,所有的芥蒂和困擾,都被拋之腦後。

不論是實際存在的性別失衡,還是社會流動加速下,大量青年外出務工等等,男女青年在婚姻進入上面臨的困難和阻礙,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農村男性的婚戀困境不僅意味著情感上的壓抑感和失敗感,還意味著社會評價上的無能與落魄。

這兩年,很多農村地區00後已加入「相親大軍」,真的不知道那些80後和90後的未婚青年,該何去何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母親烙的蔥香油餅
大年初四,這個以淚洗面的年邁老人

TAG: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