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也論「藏風聚氣」之「氣」兼駁汪春霖謬論

也論「藏風聚氣」之「氣」兼駁汪春霖謬論

汪春霖在《再論「藏風聚氣」之「氣」》一文中闡述了他對「氣」的理解,通篇充斥著一個又一個謬誤!

汪春霖開篇就說,「很多大師認為,『氣』就是空氣」,然後批駁了這種錯誤的觀點。實際上,「氣」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哲學概念,同時也是風水中的一個術語,學習風水的人很少會將「氣」理解為空氣,即使有這個理解的,也是極少數的。汪春霖批駁這種觀點,沒有任何意義,目的無非就是要彰顯他自己的高人一等而已!

然後汪春霖大略說了一下「氣」的哲學概念,然後將「氣」解釋為「氣場」,又將「氣場」解釋為「能量場」,又說「氣場可以分為封閉場和輻射場」。封閉場和輻射場的理論,顯然是抄襲自屈成春和余恆清所創的「龍子論」的內容。

汪春霖先是貶低別人,然後又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科學名詞」裝點門面,最後終於跑出了他真正要說的:「宇宙大自然的能量場,主要通過天光(自然光)作用於人體,而且能穿透玻璃、窗帘等薄而疏鬆的物質。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宇宙能量場,對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後邊緊接著又說:「在我們的風水理論中,如住家、工廠、公司、辦公室等內部人員活動的靜態場所以納氣為重,且以大面積的採光面為納氣口,納旺氣最充分的點即為聚氣之所。」

汪春霖說來說去,最後不過是把「藏風聚氣」的「氣」解釋為「天光(自然光)」而已,這種解釋顯然是十分錯誤的!

風水一詞出自《葬書》(一般認為該書是晉代的郭璞所著),原文是「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氣有「乘風則散」的特性,如果把氣解釋為「天光(自然光)」的話,那麼「天光(自然光)」也必須有「乘風則散」的特性才行。汪春霖說「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宇宙能量場,對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也就是主要考慮「天光(自然光)」的照射的方向和角度,而現實中,「天光(自然光)」的照射方向和角度跟風沒有任何關係,顯然「天光(自然光)」不具有「乘風則散」的特點,因此風水術語「氣」顯然不是「天光(自然光)」!

那麼風水中說的「氣」是什麼意思呢?

中國風水術數的「氣」是由哲學概念的「氣」演化而來的。在中國哲學史上:先秦道家把道看作是宇宙萬物的終極根源的最高哲學範疇,《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是這樣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後來莊子提出「通天下一氣耳」,再後來由「道」發展為元氣學說,認為道就是精氣,明確提出以精氣為化生宇宙萬物的元素和本源的思想,「天地成於元氣,萬物乘於天地。」

風水概念的「氣」是哲學概念的「氣」的實際應用。風水經典著作《葬書》中說,「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這個能夠「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的「氣」是「陰陽之氣」,有陰陽的變化才會有氣,這正是《周易·繫辭傳》中「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具體應用。所以在風水經典著作《青囊經》中說「陽本陰,陰育陽,天依形,地附氣」。天所依的形為「地之形」(《周易·繫辭傳》「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地之形」曰剛柔,「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周易·說卦傳》);地所附的氣為「天之氣」,天之氣曰陰陽,「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周易·說卦傳》)。所以風水中「藏風聚氣」藏的是「陰陽之氣」,而不是什麼「天光(自然光)」。宋代大儒蔡元定的風水名篇《發微論》通篇所講「動靜、聚散、向背、雌雄、強弱、順逆、生死、微著、分合、浮沉、淺深、饒減、詳避、裁成」等無外乎「陰陽」二字而已。

要使風水達到「藏風聚氣」的效果,必須從「陰陽」的變化與和諧來著手,從天地自然之「陰陽」的變化與和諧來著手,從天人合一之「陰陽」的變化與和諧來著手,所有的風水名局都符合這個特點,而不是看什麼「天光(自然光)」的方向和角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乳酪陷阱》劉正學長來了!朴海鎮劇照公開!
急救白金十分鐘的志願者們感謝一路支持,一路參與白金十分鐘事業的領導、專家、朋友們,祝賀大家新年好!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