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家規&家訓&家庭文化

家庭&家規&家訓&家庭文化

(圖為油米姐姐家客廳懸掛的《朱子家訓》,@雙妞美媽幾年前雙妞美媽贈送的禮物,再次感謝,經常站起來活動身板的時候,就會朗讀一遍朱子家訓,感覺如沐春風。並不是其中的觀點我都認同,而是我選取我認同的去踐行,不認同的部分則品評時代差異、文化變遷在其中的緣由。)

關於家庭

在全球範圍內,家庭都是一個被極度推崇、建設、維護、延續、保護的社會組織模式。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更好的模式能夠被大規模推廣來替代核心家庭的社會組織形式。雖然全球範圍內的低生育率、發達社會對於婚姻、生育的不唯一選擇態度、浩浩蕩蕩的單身群體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風景,這些新的社會特點充其量只能作為對於婚姻家庭的異質方面出現,僅僅是社會多元氣象中的一小塊風景,還構不成對傳統婚姻家庭模式的威脅,更談不上替代。但是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很多人把家、家庭當成一個純私人的空間,裡面只有親情、父母的愛、孩子與知心愛人,把家當成溫暖的港灣,當成與外界隔斷的絕妙個人空間。其實不然,家庭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純的私人空間,它的組織方式、構成特點、運轉模式等方面充斥著一個社會全部的主流特徵與意識形態顯現。比如,中國人特別在意的過年,過年到底回哪裡過?這不完全是一個私人問題,而是牽扯到太多主流社會價值的導向、傾斜甚至強勢。有一個標準應該被提出來即:去哪裡過年不重要,重要的是夫妻雙方的意願都得到滿足了嗎?或者說都為彼此的感受充分考慮並折中妥協了嗎?還是單方面的永遠遷就和妥協?這裡面就有太多性別文化的問題值得討論並正視。比如,中國社會目前鼓勵生育,通過放開二胎這個政策默默無聲地強烈表達出國家的人口調控政策,鼓勵生育的專家們期待大家爭先恐後生二胎。事實是生活成本與幾十年的獨生政策使得人們在生育面前漸漸變得理智,不能說全部理智,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篤信多子多福的簡單邏輯。再比如,生育小孩,看似是一個家庭的選擇,其實最終決定的做出是一個家庭條件與社會福利互動的結果,有沒有好的保育機構、有沒有能夠保證夫婦雙方時間自由的看護機構、有沒有受教育的長效保障機制、便捷可獲得的醫療等福利政策是很多家庭猶豫二胎、甚至是有些家庭拒絕二胎的核心考量。老大都不能保證能夠就地入學,怎麼敢生老二呢?老大都把媽媽累的夠嗆、甚至是身心俱疲,哪裡來動力生老二呢?

大家都打趣到:現在敢生二胎的都是真的猛士,只有真的猛士才敢於直面激烈的二胎生活。有的媽媽生育完的總結髮言就是:真愛生命,遠離二胎。雖是戲言,但是不無心酸,不無值得挖掘的時代心理。過往時代的女性生育很多,她們不覺得苦,覺得那是人生該做的事情。我的解釋是她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辛苦,因為以前女性的辛苦根本不被提及、討論、被一筆勾銷,被認為是自然而然、理所當然。每一個女性都那麼生活,大家都不去質疑這種無形的生活剝奪,久了就習慣了。現代女性由於受教育的緣故,懂得更多生活的真實圖景。理性地了解家庭、認識家庭、站在一個「疏離」的角度去觀察並思考家庭,是現代人謀求家庭幸福的一個必修課。畢竟,我們生活在互聯網加的時代(個性魅力崛起的時代,個人價值被重視的時代),生活在講質量而非數量的時代,生活在談論原生家庭重要性的時代(以前只允許感激父母生養即是報不完的大恩。然而,一元決定論任何時候都有點可怕,也有一點愚昧)。

家庭,其本質是一種社會機構,家庭的政治意義、社會功能、文化傳承、對個體的約束、管控、規訓與塑造都是超乎想像的強大。恩格斯曾經論述過家庭是一個經濟單位,並且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本理論著作中詳細討論了家庭的歷史起源。有興趣的可以找來書讀。家和國共同構成的辭彙叫:家國、國家。國與家是連著的,一個宏觀,一個微觀。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網路通過一個個家庭的節點編織成嚴密的社會脈絡。每個人都在這個脈絡之中,過著社會人的群居生活。

大家近些年討論很熱的話題叫:原生家庭。為什麼關注的焦點會聚集在原生家庭其根源正在於家庭是個體生活的真正空間,文化的、心理的、社會的、政治的真實空間。看不見的東西,但是實實在在存在並改變著我們。我們生活需要空氣,最好的天朗氣清、沒有污染、沒有霧霾,我們最最期待的理想空氣狀態是被「森林氧吧」一樣高質量的空氣環繞。可以毫不擔心地自由呼吸,呼吸是我們生命的基礎。家庭的氛圍就是看不見但真實存在的「文化與精神空氣」,我們每個人生活並「呼吸」於其中。這就是為什麼原生家庭如此重要,因為空氣對我們的重要性與之一模一樣,沒有人能夠忽視這個重要性。

關於家庭,油米姐姐的觀點是:對於不著急組建家庭或者不打算組建家庭的人來說,我覺得只要是經過慎重考慮的,我都給予最大的支持與尊重。畢竟,一個新建的不好的家庭真的比沒有就好嗎?答案寫在新時代新青年的選擇里。一旦組建了家庭,就應該珍惜、努力、愛護這個新生的家庭,通過勤奮的努力、愛、自律、關心使得家庭更加溫暖、宜人,讓生活於其中的人感覺到生命因此更加美好。這樣的家庭,需要家庭成員日日付出,日日愛護,說起來不難,做起來需要很多努力、毅力與責任才可以建構。好的家庭,值得不屑為之努力,當然絕非易事,需要我們做出不違反自己生活原則的妥協、犧牲和無限付出,因為所有美好的風景都來自汗水與努力,好家庭也是一樣的道理。好的家庭應該是努力之後的win-win solution,付出帶來更多尊重、體諒、包容,然後才成為親人。一旦選擇了,就不遺餘力去建設一個我們理想中的家,為此付出,使得家能夠溫暖彼此,溫暖我們心臟的內核部分。

家規

說了好多跟家庭有關的話,我還想討論的話題是家規。家規,這個詞聽起來很嚴肅,很官方,其實要看演繹和理解。油米姐姐和大C從結婚後就一起制定了很多家規,都是倆人沒事晚飯後散步討論出來的,然後經常提醒彼此要努力照做。這些家規一點也不森嚴,一點也不嚴肅,聽上去可能更多的是溫暖,甚至有點可愛。

比如,油米姐姐和大C曾制定過這樣一條家規:每周要有一次取悅對方的小舉動。可以是一份樸實的小禮物,但是充滿心意。比如,可能是外出辦事回來路過某個人氣小店,買回給對方的一份小點心,如芝士蛋撻、烘焙點心、小的紀念品、小的首飾等。大C主要選擇的是吃食,因為他覺得女士的衣物應該當場試穿。油米姐姐是實用派人士,一般會圍繞吃穿住用行展開生活戰略,比如出門路過某商場,可能就跑去逛一下襯衫區,一般會選購自己覺得大C穿起來應該很帥很精神的襯衫、外套等。或者年節特有的鞋襪,比如本命年的時候也會應景買回紅襪子送給對方。這種選擇一般是基於大C的個人品好,然後結合油米姐姐自己的審美做出選擇,一般都還比較符合我們的心意。其實,送給對方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為對方留心的一種家庭理念,不能說時刻,但是要經常想到對方。送禮物的家規充滿儀式感,一個家庭需要有儀式感,才會製造或者帶來很多的幸福感與美麗回憶。然後生活在美好的回憶與當下的溫暖中大步前進。大C常有的舉動是在外邊吃到什麼好吃的,會邀請我一起再去吃,或者打包給我帶一點回來,可能是一份他覺得很好吃的面點或者烤得很香的乳鴿。不管送到我面前的是什麼,我都會鄭重其事的表示感謝,然後欣然接納。正面做出的回應也是對愛的鼓勵以及預示著下一次愛的表達。因為每一次的想到對方,都是愛的加深與親情的成長,家庭最不可缺的就是愛與親情。

有的時候,我打開衣櫥,看到放置大C衣物的那一邊,襯衫依次懸掛、衣物摺疊齊整、安穩排放的樣子,就會感到這裡面有歲月靜好的詩意。看到每一件衣服,都有一個故事,要麼是我們一起去哪裡哪裡購買的,要麼是我途經某地然後特意去選的,其實每一件衣服甚至是每一雙襪子都有一段共同的記憶,都有一段跟彼此有關的故事。

「哎,還記得嗎?這件襯衫是你準備公務員面試時我們在巴黎春天折扣商場里買的,質量很好哎,都穿好長時間了。估計還可以穿幾年!暗紅格子,很帥氣呢!」

「哎,還記得嗎?這件襯衫是我們一起逛蘇州一百那家威鵬專賣店買的,免熨燙的面料,緊緻、柔軟、舒服!質量杠杠滴!」

「哎,還記得我們在學校那會,整天去的東吳麵館嗎?哈哈,那簡直是愛情聖地,我最喜歡吃的肉末粉絲煲,再來一碗湯麵,美極!吃完飯,我們會去歐尚,我的這個小背包就是在迪卡龍買的,那時候59塊,質量太好了,到現在還在用!你當時說這個包是不是太小了!哈哈」

「哎,我們要不要再逛一下桂花公園,因為以前在學校上學時總去那裡逛,也是愛情聖地。還記得你穿西裝在這裡拍了很帥的照片,哈哈」

「啊,這件POLO是我第一次網購1號店時買的,好軟的棉啊!不過現在不怎麼穿這件了」

「哎,這個小羊皮包很不錯,是生日時你送的,記得當時夏天天天背著,用了兩年多才壞了鏈子,我們對著一張昔日照片這麼評論到身上挎著的羊皮小包!」

這應該就是夫妻之間禮物的重要性,買的雖是零碎小物,但是這些星星點點的小物構成了我們365天的點滴生活,盈滿了共同的記憶與彼此對彼此的關心。翻開衣櫃,如同打開一本共同的回憶錄,每一件平凡普通的衣物都格外莊嚴而有故事,有你、有我、有歲月還有我們共同生活的默契。再大的名牌,如果沒有溫暖與故事,對我們來說都意義不大。這就是生活賦予我們最重要的儀式感與溫暖,這些美好記憶能讓人更好地對待日常的瑣碎,更加珍惜並日日提醒自己開心付出與耕耘。共同的回憶有著獨特的家的感動、愛的溫暖、日子的莊嚴。有了關愛,有了故事,才能將日子點化成讓人陶醉的詩,才能讓人更好地繼續生活,繼續愛與溫暖的鏗鏘家庭行,才會無怨無悔得一起風雨兼程。

時至今日,我們也沒有廢棄這條小禮物的家規,反而樂在其中,大C有一回去北京出差回來,送給我一個耳朵耙子,他說在地鐵站小商品店看到的,覺得我們家都好用,就買回來順便送給媳婦。我們對鑽石不感興趣,對金銀細軟也沒有什麼好感,反而鍾情生活小物,覺得日後能夠用於生活就很好了。金銀會泛光,但是這樣的光芒吸引不了我,普通的日子之光卻是指引我們的家庭之光。舉手投足的默契,正是來自天長日久的了解、關愛與默默努力。曾經,油米姐姐跟大C還制定過一條「嚴格」的家規,就是拉手聊天。後來,有了娃,雖然少了拉手暢聊的時間,但是這份溫暖依舊在。這麼餿主意的家規自然出自油米姐姐,但是出發點依舊是讓愛充滿家庭。都說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因為好的關愛也要從習慣中找到穩固前行的力量,讓愛成為習慣。和大C晚飯散步的時候也時常拉手,因為我們覺得一份素樸的家庭之愛有時候也是社會正能量。好的家庭一定要有足夠量的關愛。再比如,我們有一個特別嚴格的家規就是:盡量減少外食,一定堅持每日在家吃早餐。食物,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新的一年,這些可愛的家規,這些充滿著故事與小確幸的家規將繼續成為我們生活習慣的一部分。

用文字寫出來,不是撒狗糧,而是和大家一起堅信愛的力量,日日用心愛護給予我們溫暖與愛的家園。估計大家也都有很多溫暖可愛的家規,雖沒有成文的「條條框框」,但是有愛的家庭都有很多家規蘊藏其中。你們家有哪些可愛美好的家規呢?或者你們新年打算制定家規嗎?

家訓

此處推薦大家去閱讀《朱子家訓》,這裡不再展開朱子家訓了,下一次單獨開闢一章來分享,不僅僅朱子家訓,還有很多流傳千古的好的家庭故事。期待,我們能夠從中找到巨大的力量,豐富自己,豐富家庭。

下圖是朱子家訓全文。

家庭文化

我跟大C時常席間談話會涉及一個詞,家庭文化。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家庭文化不再是一個詞,而是實實在在的家庭內容和家庭品格。家庭文化就是孩子每日成長呼吸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土壤。

比如,吃飯的時候一定是我們全家人都坐在餐桌旁時才開始一起享用食物,因為這是對做飯的人的基本尊重,也是基本禮貌。孩子雖小,但是日常就餐的時候孩子也會坐在他的餐椅上跟我們一同進餐,養成按時就餐的好習慣,養成熱愛食物的好習慣,養成跟父母一起享用食物的習慣,等孩子大了,自然可以加入邊吃邊聊的好氛圍。12歲之前吃慣了的飲食習慣會跟著人一輩子,學著關愛自己的身體,是每個人一生從小到大都應該懂得並進修的必修課。因為懂得關愛家人,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精進、實踐。

比如,每個月我們家要做一次深層清潔,目的是使居住的環境更加宜人,比如衛生間和廚房要徹底弄乾凈整潔。這並不表示其他時候不打掃,日常的清潔也是必須要做的,清潔是一個家庭文化的基礎的基礎。清潔的環境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舒服和自律。深層清潔的意思是把平時容易忽視的地方都要照顧到,爭取減少衛生死角,甚至是不留衛生死角。孩子雖小,現在不能參與,但是父母的堅持,等到合適的年紀就會自然加入,從小養成勤於動手的習慣。手作是辛勞的,但是教會人感恩,珍惜與身體力行。屋子不在大小,但是必須要整潔溫暖,要處處宜人,便於生活、學習。

比如,我跟大C都有讀書的習慣,定期買書也是我們的習慣。但是我們各自有各自的閱讀興趣和愛好,時而散步時會討論。我們家的電視機幾乎不打開,因為沒人看,可能更喜歡是看一些專題文章,或者書籍,或者討論一些問題,或者直接做家庭實務。我們也希望孩子能夠獲得一個讀書的氛圍與習慣。閱讀、遊戲和運動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發育和想像力建設非常重要。閱讀就是最直接地接觸一個廣闊無邊的大世界的最佳方式之一。一個家庭應該有學習的習慣,學習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廣泛的閱讀。

一個家庭還應該有交友宴客的部分。這種實際的人際交流是很生動的成長課堂。我和大C其實很喜歡與好友親朋一起歡宴,主客之間可以品出很多待人的真誠與熱誠。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能在大人的餐宴上習得應有的禮貌交際與待客之道。

家庭文化的努力是一個廣闊的話題,還有許多許多方面,期待大家的討論與互動。今兒先寫到這裡。新年第一篇推文,寫到家庭,寫到家規,寫到家訓和家庭文化,希望大家家庭和美幸福,祝願大家從家這個私人並社會的空間中耕耘出更多正能量,讓我們愉快地跋涉在人生路上,看到並創造更多風景。

往期文章,閃電回看

備註:新年,大約每周更新一篇文章。謝謝大家的關注、關愛。簡素曼行,祝願大家新年大吉,平安喜樂!願文字能夠給我們多一點點溫暖與前進的力量。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段動人的小文,是油米姐姐家吃的曲奇餅的一張附屬文字說明。

好的食物無非是用樸實的工藝與最真品實料造就。

食物不難吃,無非是多一點真料和工藝的堅守,理念很素樸,至少裡面有自己的堅守與堅持。

好的文字也是如此。希望愛好的寫作能夠少一些虛言,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自己的觀點與感悟。期待三觀近似的讀者跟文章有更加豐富多元的交流。

謝謝大家。祝願更多如意喜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油米書屋 的精彩文章:

本想溫暖你,不料驚艷了自己

TAG:油米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