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紅海行動》背後的資本故事

電影《紅海行動》背後的資本故事

春節檔向來是眾多影片拼殺、搶灘的時機。今年最終殺出重圍,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的是《紅海行動》。春節檔四天,《紅海行動》票房已經突破40億!大有趕超《戰狼》之勢。影片取材於2015年葉門撤僑行動,因其真實的戰爭場面,緊湊的敘事結構獲得「局座」張召忠、文化人韓寒、娛樂圈徐崢、馮小剛等人的力薦。韓寒稱其為「中國電影史上的里程碑」,甚至國防部也為這部影片打了一個「官方Call」!

與票房相比,《紅海行動》的投資也讓人咋舌,投資共計5億元,為了營造真實的效果,甚至出動了價值14億元的戰艦,可以說燒錢無忌。那麼問題來了,錢從哪裡來呢?《紅海行動》由博納影業、星夢工場、英皇營業聯合出品。其中,最大的金主當然是博納影業,也是我們今天的主角!

博納影業在影視劇方面持續深耕,在主旋律戰爭片上早有布局。早幾年的《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都叫好又叫座。2012年,博納影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但估值一直不高,最高時市值也不過50億人民幣,可以說在美國並不受待見。與國內的一線民營影視公司光線傳媒(市值374億)、華誼兄弟(市值264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因此,從2016年開始,博納影業開始私有化進程,並且謀求在A股上市,已於2017年9月22日報送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從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章子怡、黃曉明、章子怡、陳寶國和韓寒等一眾明星也作為自然人入股。其中韓寒持股69萬股,佔總股本0.06%。這也就部分解釋了韓寒為《紅海行動》瘋狂打Call的原因。畢竟,為自家公司打Call有什麼不好呢?

說回博納影業。在當前的政策環境下,想要回歸A股並非易事。中國企業在A股上市,一般採用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架構。VIE架構,即可變利益實體,簡單講,就是在海外設立一家公司,通過協議對境內的企業進行控制。我國在境外上市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大多採用VIE架構,最早的是新浪,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京東等巨頭緊隨其後。

但要回歸A股,VIE結構卻成了障礙。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初拼了命,也要出海,去境外上市,現在想回來可沒那麼容易了。博納影業在報送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詳細地敘述了搭建VIE架構、謀求海外上市,以及私有化、拆除VIE架構的全過程,可謂跌宕起伏。


博納影業的通過VIE架構上市涉及三家公司:

第一家是博納影業在境外上市主體BFG。BFG是博納影業實際控制人於冬在2010年7月8日於開曼群島註冊。

第二家是BIGF,系2006年香港籍自然人Shi Nan Sun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設立。該公司總股本只有1股,並且於2007年7月9日轉讓給實際控制人於冬。於冬通過增發擴張股本,並且成為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第三家是博納新天地,為博納影業集團的境內子公司。

實際控制人於冬通過一系列VIE協議,通過BFG公司,已BIGF公司控制境內的博納新天地。並且在2010年12月9日發行美國存托股票(ADS),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5年6月12日,以於冬為首的財團收購BFG股份,並於12月15日完成私有化。2016年4月8日,BFG私有化完成,並且在納斯達克交易所退市。

2016年11月13日,BIFG與天津企管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在私有化的過程中,有大量的法人和自然人對博納影業注資,包括阿里、騰訊、海爾,以及黃曉明、章子怡、張涵予、陳寶國、韓寒等自然人。相當於對實際控制人的控制權進行了稀釋。

另外,博納影業在《招股說明書》中還披露了稅金:2016年11月28日,博納新天地就向天津企管轉讓股權繳納稅金4.56億元,而2016年,博納影業的凈利潤不過1億元左右。可謂成本高昂。

為了順利完成IPO,博納影業還進行了地址遷移。2016年,博納影業的註冊地址從北京東城區變成了新疆烏魯木齊。這主要是利用了新疆地區IPO的優惠政策(註:2017年年初,證監會對新疆地區的IPO採取「即報即審、即過即發」的優惠政策)。

目前博納影業的回國上市已經近在眼前。然而,為了回歸博納影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優秀的企業固然可以利用各種途徑在資本市場上遊走,但也應考慮到外國投資者的接受情況,三思而行。

獲得更多IPO相關內容,搜索「IPO、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再融資及其投資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iFinance 的精彩文章:

財神到!2018,怎樣用投資實現知識變現?

TAG:HiFin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