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賞石路上七十年:我與老孟闖戈壁

賞石路上七十年:我與老孟闖戈壁

我與已故賞石家孟昭賢是1970年認識並成為好友的,我們曾在吉蘭太第三地質隊共事多年。

《雄風》16*22*16cm,閆志強1991年采

1991年6月初,我倆相約到中蒙邊境的戈壁灘采瑪瑙。經過幾天充分準備,帶上邊境通行證、足夠的汽油、水和食品,開著一輛「大屁股」北京吉普從銀川出發了。

春季風大,一路上不斷有活動沙丘橫擋路中,使我們行進很慢,不時下來推車。夜幕降臨時,我們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汽車頂著寒風,閃著微弱的燈光,在漆黑的大戈壁上蠕動著。我們都凍得套上了皮大衣。這時,我們才真正感到人類的渺小和在大漠中的孤獨。

1991年阿拉善戈壁採石,孟昭賢(左1)閆志強(右1)

當一輪紅日躍出地平線時,我們到達中蒙邊境地區。我首先領路去一處很熟悉的大灘。沙子很鬆軟,車輪不時陷下去,我們不停地挖著、推著……剛剛進入大灘,天氣突然燥熱起來,眼見西方的半邊天變成了黑色,一陣熱浪撲過來。「不好,沙暴!」車還沒停穩,我們便被一片黑暗包圍了。狂風裹著砂石不停地向汽車砸來,車身劇烈地晃動。我們生怕汽車被吹翻,又怕砂石打碎玻璃,車裡異常悶熱,令人窒息。「多虧咱們還沒下車,要不然得上九天攬月了。」我說。司機提議趁著空閑趕快吃飯。老孟從紙箱中取出些麵包、火腿腸遞給我們,抹一把頭上的汗說:「真是早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一個多小時後,沙暴漸漸停息,我們下車一看,吉普車的下半截幾乎變成銀白色,綠漆快被打光了。「戈壁灘上的風沙竟有如此強的拋光能力,難怪這裡的瑪瑙表面光潔無比。我看就把這類奇石命名為風礪石。」老孟順手撿起一塊瑪瑙端詳著說。「我覺得最好前邊加上地理名稱,叫大漠風成石,這樣也通俗一些。」我一邊發表著看法,一邊向遠方走去。直到太陽快落了,我倆才從不同方向滿載而歸。老孟自豪地高舉著一塊瑪瑙石:「看!『猛虎回眸』」這真是一件精品:通體純白,微顯透明,圓潤光潔。虎呈卧姿,猛然回頭,炯炯有神。「我也得一好石,『雄風』!」我這塊瑪瑙與他那虎石大小不相上下,皮色微灰,肌膚溫潤,如獅似熊,威震山林。第一天的開門紅,使我們勞累頓消,在一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景色中,點燃篝火,埋鍋做飯。當夜大夥擠在車內入眠,老孟還不時發出「好石!好石!」的夢囈聲。

1991年閆志強在浩依爾陶勒蓋採集硅化木

以後的幾天,我們去浩依爾陶勒蓋采了不少千層石和一些硅化木,還在一處被我們稱為「萬國飯店」的地方,首次發現了綠色魚眼瑪瑙。在返回銀川的路上,我倆熱烈討論起千層石的年代和形成過程。老孟情不自禁吟詩一首,頌千層石:「震旦之書來遠古,琳琅萬卷藏龍虎,偶然拾得頁千層,讀畢方知頑石苦。」我擊掌相和,車後留下一串歡笑聲。

《吉祥(象)》15*23*17cm阿拉善老皮瑪瑙

註:本文系閆志強《賞石路上七十年》系列文章之十二,略有改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賞石 的精彩文章:

穿越時空的情懷——小記圖案靈璧

TAG:中國賞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