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墨香——「器用為尚」文房藝術與文人生活特展

觀墨香——「器用為尚」文房藝術與文人生活特展

各位朋友們新年好!

2018戊戌年伊始,我們借國家圖書館

「器用為尚——文房藝術與文人生活特展」的契機,

繼續按類別向大家介紹文房知識。

在此先祝大家2018

五雲攀及第,三瑞映華門,

犬守平安日,人過幸福年!

五代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熱衷書畫,在其極力提倡與支持下,奚氏父子制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李煜賜奚氏國姓,因此有了著名的「李廷珪墨」。相傳李廷圭製作的「翰林風月」墨,是乾隆皇帝的珍愛之物,清宮裡還專門建造了「墨雲室」用於藏墨。

左一:清代康熙曹素功徐乾學題紫玉光墨

左二:清代康熙曹素功翁叔元題紫玉光墨

北宋李孝美的《墨譜法式》中記載:李廷珪的墨用牛角胎三兩,洗凈、細剉,以水一斗,浸七日,皂角三挺煮一日,澄取清汁三斤,入梔子仁、黃蘗、榛皮、蘇木各一兩、白檀半兩,酸石榴皮一枚,再浸三日,入鍋煮三、五沸,取汁一斤。入魚膠二兩半,浸一宿,重湯熬熟,入碌礬半錢,濾過之後和煤(松煙)一斤。

清代乾隆硯式墨

清代乾隆佩韋齋程一卿漢宮獅墜墨

宋代墨工吳滋創製油煙墨,其後名工輩出,佳墨繽紛。宋人書畫流傳至今,仍可見其藝術輝煌,這與當時用的好墨是分不開的。宋代人曾記載一位名為李超的墨工,他所制的一錠墨,磨掉三分便能寫紙一千幅;墨塊置於水中,幾個月也不會腐爛;墨上磨出的磨口,甚至可以當刀來裁紙,可見宋代好墨的品質之高。可惜宋墨實難得見,目前藏於日本玄美庵的元豐四年款圓墨,是當世唯一一錠公認的傳世宋墨。

清代乾隆汪近聖制石道人綉虎墨

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制墨技藝的改進,文人對墨的審美要求也越來越高,非常重視其觀賞價值。自宋以降,名墨一度成了文人書案上的陳設雅玩,大文豪蘇東坡就有過「墨成不敢用,進入蓬萊宮」的詩句,足見當時玩墨賞墨的風氣。而墨模雕刻,便是墨塊在審美上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最具藝術性的創造過程。墨模又稱墨范和墨印,一般採用堅細空心石楠木、堂梨樹或杞樹。墨模須由專業工手操刀雕刻,運用線刻、浮雕及圓雕等多種技法,著力表現各種山水、人物、龍鳳等圖案或文字。圖案往往由書畫名家繪製於墨模大小的竹紙上,再將圖畫拓印到墨模板上,隨後進行木刻。一須反刻,二是底部還要平整,故而難度頗大。

清代乾隆司馬達甫程也園同造漢瓦墨

清代嘉慶方維甸恭制棉花圖墨

明代是制墨業集大成的時期。桐油煙用料與漆衣製作的方法被廣泛應用,這令墨更易貯藏,表面更光滑亮澤,成套的集錦墨也開始出現了。

清代嘉慶銘園圖韻古堂鐘形墨

清代嘉慶汪節菴寶鴻堂墨

清代制墨業雖不及明代規模大,但由於康、乾二帝均對制墨極為講究,這兩朝的御制墨品依然造詣高超。但嘉、道以後,受西方文化衝擊,傳統制墨業逐漸式微。

左一:清代康熙曹定遠制阮爾詢恭呈海屋籌貢墨

左二:清代康熙六十年萬年青貢墨

左三:清代康熙葉公侶知白齋樂志圖墨

左一這錠墨是比較珍罕的「雙臣子」款貢墨。所謂「雙臣子」款,指的是藝粟齋曹氏三世孫曹定遠(西侯)制,阮爾洵、徐元夢恭呈給康熙皇帝的貢墨。根據墨盒推斷,此墨原來應為八錠一套,每兩錠為一種樣式,共四種款式。

清代康熙吳天章正翮搏風墨

這錠吳天章制墨為葵花頭形,一面塗金,有「正翊搏風 臨終太傅」填藍色的字樣,落款「天章」填綠色;另一面有「仿宋徽宗」填金字樣,中央刻鷹型圖案。雙面邊沿都是大漆邊的連曲紋。吳倬,安徽休寧人,字天章,號開泰,別署闇然室。他是明清之際的著名墨工,與歙派名家曹素功、吳守默等齊名,獨樹一幟,為休寧派的佼佼者。吳天章制墨多精品,以康熙初年所制墨品質最高,其中「妙翰留芳」、「璇玉聯輝」等什錦墨為最上乘。

清代康熙曹素功青麟髓墨(橢圓)

這兩錠青麟髓牛舌型墨,原為民國張充和先生舊藏,錦盒盒面有篆書印「張充和」。墨身通體塗金,周身繪雲紋,一龍環繞,只現首尾,十分古雅。一面的上端有篆書「青麟髓」三個字,陰刻塗藍,藍色已盡剝落;另一面有行書「古歙曹素功監製」七個字。每錠墨重16克。從制式及塗金氧化程度看,應為康熙早期曹素功本代手製品。

清代康熙曹素功青麟髓墨(方)

這錠青麟髓墨呈長方型,重16克,通體塗金。一面上端盤繞一龍,下方楷書「青麟髓」三字,陰刻填藍色,兩邊有雙龍拱衛,另一面上端中楷書「藝粟齋」,兩邊是雙螭拱衛;側面有「曹素功監製」款。墨身的塗金,因年久氧化已呈紅黃色。青麟髓墨因墨中加入龍腦與麟髓而得名,形制上曾有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等主題,因此這錠墨應屬於套墨中的一錠。民國時期,趙汝珍曾著錄《古玩指南》記載當時的古墨價格,其中康熙曹素功青麟髓墨全套八錠,價值三百大洋。按照當時物價和工資,這相當於時任教育部處長的魯迅先生五年的工資。曹氏制墨之精、民國時收藏古墨價格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清代乾隆唐英恭進億萬斯年貢墨

這錠墨是曹素功墨肆製品,重67克。一面有填金的篆書「億萬斯年」,額間嵌珠;另一面刻松峰水流,日月同輝,塗金厚重;側面有「臣唐英恭/進」款。億萬斯年意為祝國運綿長,墨塊用黃綾套包裹,置於錦盒中,顯示出皇家風度。唐英(1682~1756),字俊公,清代陶瓷藝術家,能文善畫,兼書法、篆刻,曾任景德鎮督陶官,先後為雍正和乾隆兩位皇帝燒制瓷器,深受賞識。此墨應為唐英任督陶官時的進貢品,由此可推斷年代當在乾隆二十年以前。

清代乾隆八龍之駿御墨

御墨是封建時代專供皇帝書寫用墨。自唐代設立墨務宮負責製作御墨時起,御墨就沒有停止製作過。隨著經濟發展,文化的進步,制墨工藝的提高,御墨製作也跳出傳統的窠臼,不斷推陳出新。到了明清時代,御墨集實用與工藝美術於一體。乾隆時期,御墨的製作工藝已極其精湛。

清代乾隆蟠雲御墨

清代社會在乾隆時處於「康乾盛世」的鼎盛階段,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社會財富的大量積累,為官僚、地主和商人追求驕奢淫逸的生活創造了條件,到乾隆後期更形成了一股奢靡之風,因此實用之物,都是精雕細琢,盡善盡美。為投其所好,工匠們亦不遺餘力,令所制器物極盡奢華,御墨也不例外。

清代乾隆綸閣御墨

乾隆御墨是十分罕見的珍品,這兩錠墨原為眾香國、蟠雲,螭龍、青圭組成的一套御墨,包漿渾厚、模刻精美、漆衣光亮,當為乾隆年間宮廷造辦處所制。乾隆時期,御墨由地方和中央共同製作。中央由宮廷內務府墨作處製作,地方主要由名墨產地徽州擔當,部分形制式樣是由宮廷御書處制定的。由於地方製作的墨不是嚴格按照要求的數量生產,因此除進貢外,不免有少量御墨遺落民間。故今天民間偶爾可以見到有御墨標識的墨,但這樣的墨不一定都是宮中流傳出去的。

左一:清代道光御墨

左二:清代道光汪節菴雙藤書屋墨

中央、地方制墨各具優勢。內務府制御墨用料上乘,無論主料、輔料都為上品,但受《內務府墨作則例》限制,工藝循規蹈矩,結果制出的墨時長不合皇帝口味。為此,乾隆皇帝特下詔,命徽州墨家進京指導內務府墨作處制墨,清代制墨名家汪近聖之子汪惟高就曾應召到清宮任墨作所教習,長達三年之久。

感謝藏家吳近菴先生對本文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爾yeer 的精彩文章:

TAG:葉爾ye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