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小花園樂趣多

小小花園樂趣多

今年暑假,爺爺奶奶來美國探望小瑟,閑暇之餘在陽台蓋起了一個小花園,裡面分別在下了一棵番茄,一棵辣椒,兩棵洋蔥和幾根韭菜,旁邊還有盆栽的野花、蘆薈和綠蘿。這下可把小瑟給樂壞了,每天放學第一件事情就是迫不及待地跑過去澆水,還時不時地跟小花小芽們說說話,從6月底一直堅持到9月初。我先前看過一個研究,指出家長在園藝上的參與能夠幫助提高兒童在諸多方面的能力。儘管對於種植沒什麼經驗,我還是硬著頭皮和小瑟一起邊做邊學,同時也得到了一個潛心觀察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綜合調動看、聽、嗅、觸、味覺,鍛煉手指精細運動和肢體大運動能力

開始的時候,小瑟只是乖乖地看著爺爺奶奶播種、分根、澆水,可是沒過幾天就管不住自己的小手總是想上前摸一下:「韭菜的葉子長長扁扁、又細又軟,洋蔥苗中間是空空的,蘆薈的葉子有小刺,有點扎手,可是綠蘿卻沒有什麼味道……」她能把這些感受生動地描述出來,也不失為語言訓練的一種方式。在收穫的季節,她又成了家裡最忙的品嘗者,韭菜餅、番茄湯、小蔥拌豆腐,簡直把小花園吃了個遍,沒有一個不喜歡。「小蔥有點辣」「番茄湯又酸又咸」……後來她更成了給植物澆水的主力軍,每天手腳並用,拖著一個滿水的噴壺、努力地劃著圓圈澆水,「好讓植物們都有水喝」。那笨拙而專註的樣子時常讓人忍俊不禁。

培養兒童的責任感、恆心以及關愛環境、親近自然的生態意識

研究表明,兒童在園藝活動中的參與對培養責任感、成熟度和良好的人際關係都很有益。植物的生長需要日積月累的呵護,不可能是一夜之間就能夠完成的任務,也有助於培養兒童的耐心和毅力。小瑟開始的時候覺得很新鮮,一天數次不停地要求澆水,不澆的時候也時常吵著要出去看看,看看它們長大了沒有。我於是藉此機會向她講起了滴水穿石、愚公移山的故事,還講了什麼是拔苗助長,講到最後她腦袋一拍,告訴我:「媽媽,我知道了,小花小草就像我一樣,每天吃很多飯,睡很多覺,很努力地跑跑跳跳,但還是要過很多年才能長到像你這麼高!」我聽了心裡暗暗慶幸,想要傳達給她的信息她大概已經收到了。

培養數學能力,以及因果推理和總結歸納能力

為了幫助小瑟確定植物確實在生長這件事,我們一起用竹筷子做了幾把「身高尺」插在土壤裡面,她幫我用黑色的防水筆標出了植物們的初始高度,然後每天像科學家用放大鏡一樣左看右看,想確定植物是不是又比黑線高出了一點。剛開始的一周由於她觀察得過於頻繁,並沒有發現很大的變化,臉上掛著一些小失望,接下來的幾周也沒有太過關注。直到有一天我們猛然發現植物們都平均長出了兩倍的身高,黑線早已經被遠遠拋在下面,小瑟興奮地圍著小花園跑了好幾圈,真是比自己長高了還高興!除了運用刻度尺定期測量植物「身高」,培養數學能力以外,我們還為每種植物建立起了「個人檔案」,記錄它們的生活習性。有時候我會讓小瑟做些實驗,比如給洋蔥多澆些水,給蘆薈少澆些水,或是把韭菜和番茄從向陽的一邊移動到背陽的一邊,通過觀察各種條件下植物的生長速度確定它們的「喜好」,找出它們在陽台上的最佳位置。

是介紹科學知識的良好時機,包括植物名稱、營養成分、生活環境等

對於4歲的小瑟來說,植物學還是一個晦澀難懂的概念。記得有一次我試圖只靠語言給她講解「根」的概念,說「根就是植物用來喝水的部分,它們長在土裡,就像我們用吸管喝水一樣,伸得很長,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營養」。她看著我,好像全程在聽一門外語,完全無法理解根到底是什麼,在哪裡,又和吸管有什麼關係。而今年夏天在小花園裡,我們有一次一起給韭菜分根,她親眼目睹了原來綠色的葉子下面還有這麼一大團縱橫如麻的東西,好奇地問我那是不是韭菜的「頭髮」,我說:「頭髮一般是長在上面的啊,這些扎進土裡的是媽媽曾經提到過的『根』,你還記得嗎?」她說:「記得,就是植物用來喝奶的吸管!」

促進計劃與協作

在爺爺奶奶回國後,園子里若干長到半路的小作物都轉手給我和小瑟打理。對於第一次接觸小花園的我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該如何在保證植物正常生長的前提下提高小瑟的參與積極性呢?不如我們分工合作吧!開始的時候是我打好了水,告訴她澆哪裡,還會幫助她喊「停」。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她就可以自己掌握水的量和度了,有時還會給我的施肥工作出點主意,比如:「媽媽,這裡一共三個雞蛋殼,給韭菜一個,番茄一個,剩下那個蘆薈和綠蘿可以分享。」曾有相關調查顯示,參與過家庭園藝活動的孩子與父母和其他成人有更為牢固和正性的關係,有過種植經驗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和個人理解上都有長足的進步。

藝術感和創造能力

經歷了生根、發芽和漫長的培育階段,收穫的時節最為振奮人心啦!今年夏天我家的小花園一共結出了三個小番茄,小瑟給每一個都畫了一個像,還套用「家庭手指歌」給她們「三姐妹」編了首曲子。伴隨秋冬的來臨,我們的小花園要沉睡一段時間了,整個夏季它所帶給我們的歡樂和收穫,時常回蕩在我們心裡。

(原文刊載於2017年1月《早期教育》家教版),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早期教育親子 的精彩文章:

TAG:早期教育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