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朝的縣令就是縣長嗎,是一個縣最大的官嗎?

宋朝的縣令就是縣長嗎,是一個縣最大的官嗎?

問:北宋的縣令就是縣長嗎,是一個縣最大的官嗎?

答:我們先說清楚幾個相關的概念:縣令、縣長與知縣。

中國自形成郡縣制之時,便出現了縣令、縣長的官職,為縣級行政區的長官。秦漢時期,縣令與縣長有一些區別:「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意思是說,萬戶以上的縣,長官叫做縣令,工資高一些;不足萬戶的縣,長官叫做縣長,工資低一些。

到了隋唐時期,縣級行政區的長官都習稱縣令,縣長的稱呼基本不用了。不過,唐朝時又出現「知縣」一詞,知,主持之意。「知縣」即主持縣政的意思。此時,知縣與縣長也是有一些區別的:正式的縣級行政長官叫做縣令;以非正式身份主持縣政的長官叫做知縣。

到了宋代,縣的長政長官通稱知縣,成為定製。不過,此時還保留著縣令的官職與稱呼。一般而言,知縣就是縣令,縣令就是知縣,都是一縣之長。不過,有些時候,宋代的知縣與縣令也有著一些區別:知縣是差遣,由朝廷從京朝官中遴選、任命;縣令是職事官,由幕職選人循資升轉而來。知縣的品階通常要高於縣令。

說知縣是一個縣最大的官,沒有問題。但縣令則不一定。因為縣令屬於職事官,而北宋在元豐改制之前,職事官往往只作為階官,並不負責實際職務,比如說,刑部尚書是職事官,但他並不是刑部的長官,不負責刑部的政務,只表示他享受刑部尚書的待遇。實際管刑部的長官,是叫做「判刑部」的差遣。縣令有時候也是這樣:某某官員只是掛著某縣令之名,表示他享有縣令的待遇,而其實際的工作,可能跟某縣毫無關係。

宋朝的官制,複雜吧?

問:如何區分古代的縣官、縣令、縣長、知縣、縣尹、縣丞和縣尉?

答:如何區分古代的縣官、縣令、縣長、知縣、縣尹、縣丞和縣尉呢?題主列出的這幾個概念,可以分成三組:

第一組是縣官。縣官為通稱,凡縣級的官員,我們都可以稱其為縣官,包括縣令、縣長、知縣、縣尹、縣丞和縣尉,都是縣官。不過,漢朝時,「縣官謂天子」,有時候人們也會將皇帝稱為「縣官」。

第二組是縣長、知縣、縣尹,他們都是縣的行政長官,只是名稱不同而已。先秦時,縣的建制剛剛形成,縣長官的名稱也各不相同,如齊國的縣長官稱「縣大夫」、楚國的縣長官稱「縣尹」。此外,又有「縣宰」、「縣公」等稱謂。秦統一六國後,縣長官統稱為「縣令」、「縣長」。按秦漢定製,人口滿萬戶以上縣,長官稱「縣令」,不滿萬戶的縣,長官稱「縣長」。隋朝時,縣長官通稱為「縣令」,不復稱「縣長」。宋代以降,縣的長官又習稱「知縣」。

第三組是縣丞和縣尉。他們是縣令、知縣的副官。縣丞始設於先秦,自後歷代相沿,直到清末,是縣令的佐官,地位僅次於縣令,主要負責文書、倉庫等的管理。縣尉也是縣令的佐官,掌治安捕盜之事,類似於縣警察局局長。明清時,縣尉一職被廢止。此外,清代的縣有時候還設有主薄、典史等職,是知縣的屬官,典史因為掌治安刑獄之事,職現與以前的縣尉差不多,所以清人又習稱典史為「縣尉」。

簡單介紹下來,題主應該可以區分古代的縣官、縣令、縣長、知縣、縣尹、縣丞、縣尉了吧。

問:宋朝的差遣有哪些?比如提轄,或者權知開封府,或者押司。

答:宋朝的差遣有哪些?還是說不清。

先解釋什麼是差遣。宋代在元豐改制之前,一位官員所獲授的官職,通常有本官、館職、差遣。本官指「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等官司之正官,如尚書左右僕射、丞,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寺監卿少、丞簿等」;差遣是「臨時委任的職務名,常帶有『判』『知』『勾當』『管勾』『權』『直』『舉』『提點』『提轄』『簽書』『監』等限定詞」。館職則指「殿學士,諸閣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三館秘閣官等,用作內外差遣所帶榮銜」 ,有點類似於今天的「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等學術性頭銜。

《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職官一》的記載說,「台、省、寺、監,官無定員,無專職,悉皆出入分蒞庶務。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類以他官主判,雖有正官,非別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故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不預朝政,侍郎、給事不領省職,諫議無言責,起居不記注;中書常闕舍人,門下罕除堂侍,司諫、正言非特旨供職亦不任諫諍。至於僕射、尚書、丞、郎、員外,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可知,宋代(元豐改制之前)從中央部門到地方部門,行使職權的基本上都是差遣。

具體點說,在宋代,執政的宰相,如同平章事、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等等,都是差遣;六部的判刑部、同判刑部、判禮部,等等,也是差遣;地方的行政長官,如知府、知州、知縣,同樣是差遣。

題主提到的權知開封府,當然也是差遣。不過,題主說的押司,卻不是差遣,而是小吏。至於提轄,如果是說水滸傳裡面的魯提轄,則宋代並沒有這樣一個官職。宋朝的提轄,是指掌管榷貨務都茶場、雜買務雜賣場、文思院、左藏庫的官員,顯然跟魯智深是完全兩碼事。(節選自我在悟空問答上的回答)

喜歡宋朝的朋友,歡迎關注本訂閱號。請長按下面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都愛宋朝 的精彩文章: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這幾個典故,必有一個是你理解錯的

TAG:我們都愛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