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秦始皇留下的長城防禦力有多大?南口保衛戰,中日兩軍對決古長城

秦始皇留下的長城防禦力有多大?南口保衛戰,中日兩軍對決古長城

作者:川川滇滇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北京,八達嶺是必游景點。從北京市區一路往北偏西方向前行,起初都是一馬平川,在經過一個小鎮後,突然進入綿延山區,這個小鎮就是南口。

圖:雄偉的居庸關是遊人爬長城的好去處

古人很會挑地方,南口鎮地處燕山山脈和華北平原交接處,南距北京德勝門38公里,北距八達嶺長城18公里,東距明十三陵9公里,因為是居庸關以南的出口,故名南口。這個地方一直是北出張家口,西往大同的交通要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秦始皇修長城為啥會在這裡設置重要關口的原因。

圖:南口鎮地理位置概略圖

1937年7月底,輕鬆奪取平津的日軍當然也注意到了這個關口,因為不拿下這個關口,中國軍隊從山西、張家口集重兵於此衝擊而下,再加上南面津浦路、平漢路的中國軍隊夾擊,日軍將腹背受敵,剛佔領的平津也會「不安全」。

圖:南口戰役開始前的戰場態勢概略圖

國軍更知道守住南口的重要性。守住,可作為下步出擊奪失地之通道;丟失,將導致張家口和山西的危險。7月底,湯恩伯第13軍緊急備戰,察哈爾的劉汝明炸毀青龍橋至八達嶺一帶鐵路,綏遠的傅作義和山西的閻錫山做好應敵準備。蔣介石還強調各部要「切實聯繫」「死守勿失」。

圖:察哈爾主席劉汝明

可這個「切實聯繫」,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問題。當湯恩伯率部從綏遠(呼和浩特以東)準備南下到南口附近接防時,駐守張家口的劉汝明給湯出了難題:接防可以,但不能經過張家口。以當時的交通情形,除非長翅膀飛過去,不然不論鐵路還是公路,要去南口必經張家口。

圖:湯恩伯無能為力,只好求援蔣介石

劉汝明為啥不讓湯恩伯過路,原因是湯所率的第13軍是中央軍嫡系,在劉汝明心裡,日本人的威脅其實比蔣介石中央軍要遠得多。從7月30日到8月3日,蔣七次致電劉汝明,不斷詢問部隊集結情況、鐵路炸毀情況、工事構築情況,可劉汝明一樣也沒辦,甚至連日軍設在張家口的特務機構都還在正常辦公。

最後,蔣先請西北軍頭頭馮玉祥、再搬出西北軍元老鹿鍾麟親赴張家口,才讓13軍開赴南口。湯恩伯的部隊被整整耽擱了4天,起運後又遭日軍飛機轟炸,8月3日只有3個團運到南口,官兵接防後傻眼了:劉汝明的部隊早就走了,所謂的預設陣地基本上是「一段秦始皇留下的老長城」。

圖:古長城遺址

8月6日,當戰事一觸即發時,蔣給湯恩伯的命令是:固守南口半月待援。第13軍的官兵們士氣高昂,紛紛寫下抗日決心書。要說明的是,縱然決心大而且是嫡系部隊,13軍的裝備也非常差,所謂炮兵就只有第89師的9門日本大正式山炮還堪用。

圖:中國守軍

湯恩伯還是硬著頭皮頂上了南口,他心裡想的是,只要還有一個山頭在我手裡,頂過半個月就算完成任務。第13軍的部署為:第89師沿八達嶺、居庸關、南口的平綏鐵路布防;第4師沿居庸關西側的橫嶺城、鎮邊鎮、十八家布防。南口的正面防禦交給了第89師265旅。

圖:當時從高處俯瞰南口鎮

而攻擊南口正面的日軍,則是中將旅團長鈴木重康率領的獨立混成第11旅團。日軍旅團長一般為少將,而鈴木重康卻是中將,可見這個旅團不一般:轄步兵11、12聯隊,騎兵11聯隊,野炮兵11聯隊,山炮兵12聯隊以及工兵和輜重兵等,素以作戰頑強兇悍著稱。

圖:鈴木重康。

湯恩伯的隊伍還沒全部運上來,戰事從8月4日就開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平津重鎮僅4天即陷落日寇之手,唯兩次國人自發抵抗值得國人銘記
參戰老兵精神失常被騙當奴工,意識不清卻記得當年老連長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