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0歲兩彈專家在滬拆心臟「核彈」:微創換瓣僅用一個多小時

80歲兩彈專家在滬拆心臟「核彈」:微創換瓣僅用一個多小時

王新之夫婦出院前與醫生合影。  本文圖片 中山醫院提供

80歲王新之的心臟又恢復了活力。

他是兩彈功勛,曾主持過氫彈研製中某項環境試驗,他和愛人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這個「兩彈城」工作了二十多年,獲得國防科工委頒發的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並獲得氫彈爆炸成功50周年紀念章。在青海金銀灘著名的原子城紀念碑上,刻著他的名字。

8年前,他被查出心臟主動脈瓣膜關閉不全。今年2月6日,困擾著他8年的心臟定時「核彈」被中山醫院的專家成功拆除。

新聞報道換瓣成功案例,燃起希望

2010年,幾個老同事相約要回到青海去看看,在前往高原前的全面體檢中,王老先生被查出心臟主動脈瓣膜關閉不全。

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心臟病,65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約佔3%,80歲以上高齡人群中約佔到5%。出現癥狀後的平均生存期僅為2至3年,且猝死風險很大。

在當時,開胸換瓣手術是唯一治癒方法,但需要將胸骨正中鋸開和體外循環,創傷大、出血多、恢復慢。王新之最終選擇先服藥進行保守治療。

統計顯示,中國至少有30%~50%的主動脈瓣病變患者因高齡、心功能差、存在嚴重合併症等情況無法耐受手術或因恐懼放棄外科治療,這是長期困擾心外科學術界的一大難題。

2014年5月23日,一則新聞報道,一名79歲高齡的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通過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換瓣成功。

TAVI是心臟病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國產介入瓣膜顛覆了傳統的主動脈瓣置換方式和路徑,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大大降低了手術創傷和風險,對高齡高危患者具有巨大的優勢。這則新聞重新燃起了王新之的希望。

滿懷期待,王新之夫妻找到了新聞報道中實施微創換瓣手術的中山醫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和副主任魏來副教授。可是經過檢查發現,王新之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已達中重度,而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微創瓣膜尺寸選擇較少,暫時沒有適合他的瓣膜,技術人員表示正在攻克這一關鍵性技術難關。王老先生堅信國產技術創新的未來:「只是時間問題,我有信心等待。」

手術照。

手術用時僅一小時多,一天後就可下地行走

2017年11月,近80歲的王老先生心臟出現持續性房顫,他們再次求助於中山醫院心外科。檢查發現,他的病情加重了:主動脈瓣鈣化並伴有重度反流、二尖瓣中度反流、三尖瓣輕度反流;心衰指數最高達到12000,長期反流導致左心室增大超出正常值30mm;瓣環也非常鬆弛,心功能很差,已屬高危。

然而好消息是,就在幾個月前,J-Valve(介入人工生物瓣膜系統)已被批准在國內上市,尺寸齊全。TAVI手術在中山醫院已成為常規手術,由王春生、魏來帶領的中山心外科團隊成功實施了70多台。中山醫院心外科團隊對王老進行心臟彩超和CT重建,進行充分的評估,制定了手術預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TAVI團隊。

2018年2月6日,王新之接受手術,瓣膜釋放過程只用了不到10分鐘;手術順利,用時僅一個多小時,在手術台上就順利拔管停用呼吸機,總出血量不到30ml;在ICU里觀察一天後他就安返普通病房,且已可正常下地行走。

「我感覺非常好,休養一段時間後,我還要和老伴一起,回到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看一看!」2018年2月23日,王老先生順利出院,「我們一家人終於可以安心過個團圓的元宵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 的精彩文章:

心臟好不好,你看不到「心」可以看這 身體這5種情況要注意
秦奮前任喜哥直播,不小心關掉濾鏡和美顏,網友:我的小心臟!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