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起義與清王朝的鎮壓

太平天國起義與清王朝的鎮壓

太平天國起義與被鎮壓是清朝咸豐、同治年間大事。太平天國起義歷時14年,縱橫18省,在起義軍沉重打擊下,清王朝統治搖搖欲墜,後來依靠湘軍並勾結列強才把起義鎮壓下去,滅亡的命運才得以延緩。

太平天國的起義和清朝的鎮壓,可分3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起義的發展和清朝鎮壓的失敗。

太平天國起義是咸豐元年(1851)由廣東花縣人洪秀全領導發起的。鴉片戰爭後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在廣西桂平宣傳推翻清朝的革命道理。太平天國天王璽咸豐元年(1851),他趁廣西桂平饑荒之機領導窮苦農民2萬舉行起義,國號定為太平天國,自稱天王。起義軍攻下永安(今蒙山),洪秀全在這裡制定官制,給核心領導人物封王: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並規定東王節制西王以下諸王。

咸豐二年,太平軍永安突圍北上,克桂林,搗全州,入湖南,取岳州,獲得大批船隻,編成水師。年底,進入湖北,攻克武昌3鎮。然後沿江東下,克九江,下安慶。三年二月,佔領南京,改稱天京,建立與清朝對立的農民政權。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規定土地改革和其他改革。四月,派林鳳祥、李開芳率萬餘人北伐,直取北京;派胡以晃、賴漢英西征,以奪取安慶、九江、武昌為目的。北伐的隊伍由於孤軍深入,遇上武器、禦寒衣服接濟不上的困難,一路不順,未能攻下天津而南折,在山東連鎮、高唐慘遭失敗。西征隊伍先後三克漢口、漢陽,再克武昌。在湖南遭遇湘軍,互有勝敗。五年,湘軍進逼九江,威脅南京。石達開奉命西援,在湖口、九江痛殲湘軍水師,繼續西進,第三次克服武昌。十月,石達開率師從湖北進入江西,在江西建立革命根據地。六年三月,燕王秦日綱率軍大破欽差大臣托明阿,擊潰江北大營,五月,石達開與秦日綱攻破江南大營。這年初秋,太平軍佔據皖、贛大片土地和湘、蘇部分地區,革命形勢達到高潮。

從太平天國起事之時,咸豐帝就開始實行利用漢人來對付的辦法。起用了諸如林則徐、李星沅、徐廣縉、向榮等漢族官僚。林則徐赴任,從福建行至廣東潮州就病逝了,欽差大臣李星沅、廣西提督向榮、廣西巡撫代理欽差大臣周天爵、廣州副都統烏蘭泰、兩江總督欽差大臣陸建瀛無不敗在起義軍手下。李星沅督師武宣,未捷先死;周天爵協助,兩敗武宣;烏蘭泰受傷桂林,死於陽朔;陸建瀛被斬,命喪南京;徐廣縉以湖廣總督指揮無能,因太平軍攻克武昌被革職拿問;向榮在江南大營被擊潰後,命喪丹陽。在起義軍沿長江南下之際,驚恐萬狀的清廷一面徵調綠營,一方面令各地辦團練進行抵抗。禮部右侍郎曾國藩受命辦理湖南團練。曾國藩在練勇的基礎上擴充,於咸豐三年正月開始組建湘勇,後稱湘軍。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曾國藩發布《討粵匪檄》,率湘軍水陸師萬七千餘人,起自衡州,開往湘潭,迎擊西路軍林紹璋的偏師。從此湘軍開始了鎮壓太平天國的戰爭。四月二日,湘軍大敗於靖港,五日卻大勝於湘潭。七月一日攻佔岳州,八月二十三日攻佔武漢三鎮。然後湘軍沿江東下,九月二十一日,湘軍羅澤南攻陷湖北興國州,十月初,攻陷湖北半壁山,中旬太平軍退出田家鎮。十一月上旬,太平軍又退出湖北廣濟、黃梅。但十二月十二日,太平軍在湖口大敗湘軍,燒毀湘軍水師戰船39艘。五年,東王楊秀清派石達開率軍西征,取得一系列勝利,三取武昌,並開闢了江西根據地。

第二階段是咸豐六年秋至十一年八月:太平天國內訌和重新振作。

金田起義時,楊秀清就取得了代天父傳言的特權,可以控制洪秀全,甚至可以杖責洪秀全。咸豐六年六七月間,楊秀清詭稱天父下凡,要洪秀全封他萬歲。洪秀全一方面表示同意,一方面密令在江西和湖北督戰的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回京勤王。素與楊秀清不睦的韋昌輝殺楊秀清及其部下萬餘人。石達開對這種濫殺行為不滿,從安慶起兵討伐韋昌輝,天京軍民也憤怒聲討韋昌輝。洪秀全不得已密令殺了韋昌輝。但石達開受洪秀全猜忌,便率10萬大軍離京出走,分散了太平天國的兵力。這次內訌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清廷乘機令欽差大臣德興阿攻陷揚州,重建江北大營;欽差大臣和春與幫辦大臣張國樑重建江南大營。八年八月中旬,太平軍在江西的營盤全部丟失。

天京變亂後,太平天國建立了年輕的新的領導核心。洪秀全以20歲的廣西桂平人陳玉成為前軍主將,33歲的廣西藤縣人李秀成為後軍主將,22歲的廣西藤縣人李世賢為左軍主將,30歲的廣西桂平人韋俊為右軍主將。八年六月下旬,李秀成在安徽樅陽開會,決定先破江北大營,解天京之圍。會後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陳玉成、李秀成密切合作,於八月二十日發動浦口戰役,破江北大營。十月十日,李秀成發動三河鎮戰役,殲敵6000,湘軍悍將李續賓自殺。接著,陳、李又攻克舒城、潛山、太湖等地。十一月十二日,李世賢圍攻蕪湖灣芷清營,擊斃提督鄧紹良,同月輔王楊輔清攻佔江西景德鎮。九年二月十六日,陳玉成在安徽廬州活捉安徽巡撫李孟群。十年二月九日,李秀成攻克杭州。閏三月十六日,在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的猛攻下,江南大營崩潰。兩大清營解體,天京解圍。二月十九日,陳玉成、楊輔清、李世賢克丹陽。四月六日李秀成佔領常州,十日又佔領無錫。二十三日李秀成、楊輔清佔領蘇州、江陰。到五月十三日,嘉興、太倉、嘉定、青浦、松江陸續為太平軍佔領。蘇南根據地由是開闢。六月後,陳玉成連克浙江餘杭、臨安。八月二十五日,李世賢攻克安徽徽州府城。十月九日,又進佔浙江富陽。二十二日李秀成攻入黟(yī)縣,咸豐十年六月初九進駐祁門的曾國藩大驚失色。太平軍這一系列的勝利使富庶的蘇浙成為太平軍廣闊的根據地,為太平軍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使天京有了兩翼之護。

第三階段:咸豐十一年九月至同治三年六月,湘軍奪取上游安慶,李鴻章與洋槍隊佔領蘇浙,天京攻破。

咸豐六年十一月,胡林翼奪取武昌,湘軍由湖南擴展到了湖北。七年二月,曾國藩因父喪回家守制。因石達開部在贛南閩浙交界活動,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咸豐帝令他復出,帶兵援浙。前此一月,李續賓奉胡林翼令已攻陷九江,太平軍守將林啟榮與所部17000餘人戰死。咸豐十年閏三月,曾國藩派其弟曾國荃攻打天京上游的屏障安慶。由於曾國荃兵力有限,與安慶的太平軍守軍相持。根據咸豐十年四月天京會議安排,李秀成、陳玉成實行第二次西征,期於十一年三月會師武漢,以解安慶之圍。陳玉成於十一年二月八日攻克黃州,離武漢75公里。由於英國參贊巴夏禮阻撓,陳玉成放棄了攻武漢的打算,回師救安慶。李秀成救援安慶的態度不積極,十一年五月才到武昌,受到英國駐漢口領事金執爾的恫嚇,同時聽說陳玉成已經折返安慶,便放棄對武漢的進攻而回。陳玉成到安慶後,先鋒程學啟叛變,陳玉成又與主將林紹璋、干王洪仁意見分歧,救援受到干擾。十一年八月一日,糧食斷絕的16000太平軍守城將士戰死,安慶失守。洪仁說:「安慶一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繼陷落不可復守矣!」

陳玉成轉移廬州,於同治元年四月三日在壽州被苗沛霖誘捕,解往勝保營,從容就義。安慶失守後,皖北的桐城、皖南的池州等地丟失。

安慶失守後,李秀成與李世賢在浙江擴大了勢力範圍。八九月間佔領常山、餘杭、嚴州、諸暨、紹興,十一月二十八日又攻克杭州。台州府和寧波府也於十一月一日和八日被李世賢攻破。

北京政變後,慈禧太后授權曾國藩統轄江蘇、浙江、安徽、江西4省軍務。同治元年,曾國藩分3路進攻太平軍:曾國荃一路率湘軍主力進攻南京,左宗棠一路率湘軍一部進攻浙江,李鴻章一路進攻蘇南。太平軍在蘇南和浙江的根據地在列強軍隊配合李鴻章指揮的淮軍和左宗棠指揮的湘軍的夾攻下相繼喪失。蘇南方面,同治元年三月十九日,英國軍官戈登指揮的「常勝軍」破慕王譚紹光、納王郜永寬於上海。二年十月二十四日配合淮軍將領程學啟誘使太平軍納王郜永寬獻蘇州而降,並殺主將譚紹光。同治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戈登配合淮軍將領劉銘傳攻陷常州。浙江方面是英國領事館通事鄭阿福的「常安軍」於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攻佔寧波,英國軍官樂德克率領的中英混合軍「安樂軍」在攻佔寧波後又於七月攻佔餘姚,法國軍官德克碑與勒伯勒東指揮的中法混合軍「常捷軍」,向浙西進攻。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常捷軍」與清軍攻破杭州。

同治元年夏,曾國荃一路逼近天京,對天京實施包圍。洪秀全令進攻上海的李秀成回護。李秀成組織30萬大軍分3路救援,但因士氣不佳,未能解圍。天京城內糧食匱乏,李秀成建議洪秀全讓城別走,到其他地方建立根據地,遭到洪秀全的拒絕。同治三年(1864)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終年51歲。其幼子洪天貴繼位。六月十六日,湘軍轟塌太平門城牆,湘軍入城燒殺。李秀成攜幼主出城,後來分散。李秀成被俘,寫了數萬言供詞,表示願意招降余部,供詞寫好當日即被殺。幼主到安徽廣德,與洪仁會合,後來到江西。九月,洪仁與幼主先後被俘。幼主被凌遲處死,終年16歲;洪仁就義南昌,臨刑作詩,最後幾句是:「我今即永逝,一語貽後賢:天國祚雖斬,復生待他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洪秀全 的精彩文章:

荒誕洪秀全曾自稱上帝是我爹,耶穌是我哥!
這裡士兵太牛,洪秀全靠他們席捲中國,抗戰中以2萬對抗日軍15萬

TAG:洪秀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