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論文:《關於書法的一些方法》-選自孫德明習書札記《書樂同流》

教育論文:《關於書法的一些方法》-選自孫德明習書札記《書樂同流》

2018.2.19

(接上文)所以,手腕既陰柔順滑,又陽剛支撐,若能達到陰中有陽,柔中帶剛,便是「渾圓似轉簧」的最好體現。

手腕的柔順主要表現在它的動作方式上。因此,我們必須弄清手腕的動作方向,才能夠對症下藥。手腕有三個基本動作形式:上下、左右、周旋。左右方向的動作,主要配合大拇指的轉彎,在彈奏音階、琶音以及任何需要大拇指轉彎的地方。一方面是大拇指主動地向里做水平狀的伸進,另一方面,需要適度的手腕左右運動加以配合。然後,大拇指向外推出,使整個手掌向外側轉去。同時,手腕也必須輔之以必要的、恰當的水平運動。大拇指與手腕做柔順的水平動作的配合,是手掌轉彎的要領所在。

在書法中,很少有人過多地強調關於手腕動作的一些要領。其實,書法中手腕的妙用,也基本和音樂演奏一樣。在好多書法論著中,因為「永字八法」(筆法)而而更多地提及到了手指,殊不知,手腕的動作更為重要。如果說手指只是執筆的工具的話,那麼,手腕或許就是運筆的關鍵。無論起筆、行筆還是收筆,如果沒有了手腕的運用,再好的字也會是一團結了冰的死水。說實話,從古到今,那麼多關於書論之大篇,唯獨對手腕這一環節沒有徹頭徹尾地作詳盡闡釋。就「五指」(前文中已經有過介紹)相應的「五字」(擫、押、鉤、格、抵)執筆法而言,僅僅是最初級的基本動作,根本談不上運筆。正如蘇軾所言:執筆無定法。但在以書法為榮(能夠很好地生活)的時代,除了一統天下的霸氣之外,更有很多難言的地方。這也就像一些教育形式,更多地側重在了形式主義。

於是,我想起了前些日子有人問我什麼是形式和內容時說的那段話:所謂形式,就是有人放屁,立馬就會有很多跟屁蟲;而所謂內容,也不就是有那麼多跟屁蟲,卻沒有一個能夠成為馬屁精。

所以我將鋼琴演奏的手腕(包括很多技術)移植到書法上來,也正是這個緣由吧。再接著說手腕的上下方向的動作。

手腕的上下運動,主要用來彈奏某些輕巧的連續快速的雙音(就像拍皮球那樣)、八度、和弦,以及在需要強化觸鍵的時候。在演奏這一類樂句時,手腕完全需要它本身的爆發力量,以及在極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動作幅度,將力量最低限度的集中起來的能力。手腕自身的有控制的「顫抖」能力越強,肘關節處、大胳膊乃至於全身放鬆的可能也越大。不少人在彈奏雙銀、和弦、尤其是八度的時候,整個身體和手臂都處於不自然放鬆的狀態,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手腕本身缺乏鍛煉。試想,在書法中,尤其是創作中,手腕的上下運動不僅僅是來回提筆蘸墨,而更重要的則是力量的集中和氣韻的把控。而有些書法家的揮毫,幾乎從頭到尾都是用手腕的上下動作完成的。看似輕描淡寫的戳戳點點,但其實蘊含著坐著機身的內力和極強的運筆能力。

手腕的第三個動作方向,就是由里向外或由外向內的周旋動作。這種用手腕轉圈圈的動作,其實不需要我再用音樂演奏來比照。對於鋼琴演奏,手指猶如筆鋒,手腕則像閥門,跪在調節和控制。筆鋒所到之處,勢必手腕先行。尤其是行草,幅度更大的篇章,就更需要用手腕在紙上畫圈圈了。我以為,單純第說手腕的周旋動作,似乎降低了手腕這一動作的價值和意義。想必每一位從事過書法創作之人,都會對手腕的周旋動作更深刻體會吧?當然,任何一個關節或者部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借用,亦所謂「借力打力」。因此,當我們運用手腕的時候,聯想一下太極也未嘗不可啊……

我在拜讀著名女書法家孫曉雲(女,1955年8月生於南京。江蘇省美術館館長)《書法有法》(2010年9月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這本書時,看到她提及日本空海和尚在中國唐代學書時的「執筆法」圖(圖略),圖中的文字道:「執筆於大指中節前居轉動之際,以兩小指齊中指兼助為……」,孫曉雲認為這樣的執筆,證明唐代和唐代之前拿在手上書寫的「古法」就是這樣用筆的。她特意強調了「轉動」二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所謂愛情:我見過你最丑的樣子,但是我未曾離開
青春繾綣,仗劍天涯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