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碩大工程,凸顯嬴政傑出的軍事構想 西方2000年之後才明確提出
在帝國成立之初,秦始皇突然宣布沒收民間的兵器,並將六國貴族遷移到咸陽附近加以管束。在中央的監視之下,六國遺民誰會起兵造反。更重要的是次年,秦始皇開始建造一個巨大的工程;也就是脈絡變通全國的「馳道」,分為兩條主線,都是從咸陽出發,通往全國主要城市,這是秦始皇軍事計劃的一部分。這一計劃恰恰體現的秦始皇的軍事才能,避免了分兵則弱,易被各個擊破的弊病。
嬴政為防止六國死灰復燃,不會讓六國有軍隊遺存。偌大的疆土如果由秦軍分兵駐守,一旦有事極易被分兒擊,會造成外重內輕的局面。因此,秦始皇不會聽取重兵駐防的建議,並且把六國都城拆毀焚燒六國書籍,並讓秦國軍隊依舊集中在秦國本部,並修建「馳道」。少數的地方兵之起維護治安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秦末所謂農民起義可以迅速蔓延的原因,並不在於起義有多厲害,而是但朝廷混亂秦國本部軍隊在外,且武將被大量處死。地方的維護治安的部隊無法對亂民產生震懾力。
但初心是好的,並且也是正確的。如果中央沒有問題,理論上任何地方有叛亂,中央軍可以迅速平定內亂。歷來創業之主的軍事布置沒有比嬴政更精明的了。在1896年李鴻章訪問歐洲與脾斯麥詳談,就曾勸告李鴻章儘快修建全國鐵路網,一國軍隊不必分屯,厄要地遇事聽令而行。兩千年以後的脾斯麥的建議也從側面凸顯力嬴政政策的先進性。
但後來馳道大部分被六國復辟勢力破壞,原因就是為了阻擊秦軍的東進平亂。以便六國復辟貴族可以加緊破壞生產,謀得一己之私利,滿足自身復辟慾望。漢朝建立以後曾經修復部分「馳道」以便於各地物資的調配,穩定物價發展生產。如今馳道基本以蕩然無存,僅能在當時秦帝國邊緣或舊秦地的一些地方還有遺迹出土,去見證這一曾經存在的偉大工程。而這些遺迹之所以得以保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六國勢力沒有觸及,沒有被一群狂惡無恥之徒破壞。


※三國評說三 張翼德怒鞭督郵
※明朝崇禎年間真的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了嗎?
TAG:事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