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秋戰國時期這些人,流傳到現在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春秋戰國時期這些人,流傳到現在都是響噹噹的人物

春秋戰國著名人物

扁鵲

扁鵲,原姓秦,名越人,戰國時齊國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一說為山東長清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國醫學的先河。

扁鵲青年時曾替貴族管理客館,因而結識了名醫長桑君,向他學習,被人認為是起死回生的神醫,其後開始往各國行醫。

他首先在虢國行醫,正巧遇上虢國國君的太子猝死。他認為太子只不過是患了熱氣病,知道太子是仍然活著。他救了虢國太子,自此他起死回生的醫術就不脛而走。

他後來到了蔡國,遇上了蔡桓公,蔡桓公認為扁鵲的赫赫有名只不過純粹是神化誇張,於是對於他十分傲慢無禮。扁鵲一見到蔡桓公,就對他說他有一個小病,只要立刻服藥就可以治好,蔡桓公認為他只不過在嚇唬他,故此沒有理會。當扁鵲第二次建議要為他治病時,蔡桓公也置之不理。當第三次扁鵲見到蔡桓公時,蔡桓公發覺自己的身體果然像扁鵲所說一樣,病徵散發出面,極為嚴重,他這才向扁鵲請教,可是扁鵲說由於蔡桓公對於他的勸告置之不理,現已經沒能救了。過了不久,蔡桓公果然死了。有了諱疾忌醫的成語。

後來扁鵲到了秦國,由於太醫令李醯妒忌扁鵲的醫術,於是設計害死了扁鵲。

相傳《難經》為扁鵲所著。

管仲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史稱管子,出生於潁上(今安徽潁上縣),春秋時代的政治家,哲學家。《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記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憲問第十四)也有關於孔子對他的評論,北宋蘇洵的《管仲傳》也有一些分析。 年輕時家境貧困,鮑叔牙發現管仲有才能,交為好友,經常和管仲往來,管仲常佔小便宜,鮑叔牙並不引以為意,反而處處為他設想,一直都善待管仲(蔚為美談,史稱管鮑之交)。 在鮑叔牙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為仲父。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晏嬰

晏嬰(?-前500年),字仲,謚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庄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侯。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孔子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今山東曲阜)人。他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漢代起中華文化中的主流學說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古代中國及朝鮮等周邊國家有深遠的影響,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

老子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嬴姓李氏,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將老子視為宗師,孔子也曾學於老子。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太上老君。

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中國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趙武靈王在位時,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辟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

李悝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戰國時魏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時便對其他各國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鋪平了道路。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無不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申不害

申不害(約公元前385~前337) ,亦稱申子,鄭韓時期人物(今河南新鄭)人。戰國時期韓國著名的思想家。他在韓為相19年,使韓國走向國治兵強。

商鞅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中國戰國中期著名法家代表人物、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姬姓,公孫氏,衛國國君的後裔,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執政秦國19年,實行變法成績卓著,史稱商鞅變法。商鞅年少時,專研以法治國,有學識。後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雄才大略,選賢任能,便到秦國去。通過宦官見到了秦孝公,商鞅暢談變法治國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升大良造。前340年,率秦趙軍敗魏,因功封於商,故稱商君。前338年,秦孝公崩,被誣謀反,車裂而死。

孫臏

孫臏(? - 公元前316年),媯姓孫氏,其本名不傳,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因其受過臏刑(剔去膝蓋骨),故名孫臏。他是孫武的後人,生於中國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戰國時期曾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幫助齊國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

呂不韋

呂不韋(?-前235年),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為秦國丞相,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

呂不韋在趙國經商時,偶然結識秦國交給趙國的王室人質異人(秦始皇之父,後改名子楚,即秦莊襄王),認為奇貨可居,決定幫助異人連絡秦國王室,接返秦國。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薨,太子安國君正式即位,是為秦孝文王;三日後猝死,異人登基,是為秦莊襄王,呂不韋為相國。 三年後秦莊襄王病卒,十三歲的太子政繼位,即後來秦始皇,呂不韋被尊稱為仲父。秦始皇發現母親與呂不韋有姦情,將呂不韋革職發配,後呂不韋飲鴆自殺。呂不韋任秦國丞相時期,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其門客有三千人。即《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荊軻

荊軻(?~公元前227年):中國古代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燕國太子丹曾在秦國為人質,回國後欲報此仇,遂四處尋覓又能刺秦王政者,得荊軻。荊軻為獲得秦王信任,使因獲罪秦王政而逃亡燕國的樊於期自刎,並取其首級。又得燕督亢處地圖,內藏淬毒匕首以刺秦王。出發時,荊軻在易水旁留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千古絕唱。陪同前去的是燕國少年勇士秦舞陽/秦武陽。至秦國後,荊軻假稱要為秦王解釋地圖而靠近秦王,直至圖窮匕現,但終究未能成功。荊軻和秦舞陽雙雙被殺。

屈原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生卒年尚有爭論,約生於前353年~前335年,逝於前283年~前269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中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屈原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源頭之一。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因當年為屈原逝世2230周年,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泛書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趙雲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既然知道益州疲敝,諸葛亮為何還六出祁山?

TAG:史海泛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