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並不是書讀的少!

你並不是書讀的少!

讀書必需思考,不思考就不要讀書;讀書不重要,思考才最重要;

把新的知識與自己既有的知識體系連通起來,不要碎片化的知識點,人與搜索引擎的不同是,人的知識有體系,搜索引擎是堆積.

世界原本是扁平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代號。

可是當我們閱讀,知道了這朵花背後的花海有著千年的歷史,這滴水的背後凝聚著汪洋大海。海里有億萬無窮的游魚和探險者的骸骨。

這個世界不再是冰冷扁平的代號,他有了寬度,有了深度,有了溫度,也有了表情。

但是,

文學它的絢麗與風險,把它長滿七彩珊瑚的一面寫出來.可,絢爛背後,文學其實同時也是一種實用性廉價和有風險的存在。

實用性並不強,這是文學書的一大弊病。

舉個栗子來講,你看10本文學書所吸收的能夠真正對改善生活質量起到幫助的營養,老實說,可能比不上別人看一本專業書或工具書來的實在。

哪怕你看的都是《紅樓夢》啊、《百年孤獨》啊、《尤利西斯》啊、《追憶似水年華》啊這些名家作品....

那又如何?

無非就是和朋友共餐時可以增加點飯桌上的談資;或者看的時候,自己內心情感能得到一些抒發共鳴,僅此而已。

論起實用性,這些文學作品在所有書目門類中處於下層位置,並沒有多少價值的。

看看那些創作文學的人吧,算是集大成於一身了:

卡夫卡死後成名

麥爾維爾寫《白鯨》時不被人重視,自己活得馬馬虎虎

波德萊爾一輩子寫詩的稿費才掙了3萬5法郎

曹雪芹中年後很窮,經常舉家食粥

...

實際上,大多數文學家,只要不是門德爾松、托爾斯泰之類祖上富,生前大都窘迫。

文學其實本來就應該是不愁吃穿的殷實子弟才有閑情去搞的東西。

在這樣人人都鼓勵讀書的大環境下,容易給自己產生一種我讀了很多書、我在用功的錯覺。實際上讀文學書大都是無用功,對個人生活發展並沒有什麼太大幫助

就算你能把書單全部讀完,你通曉《紅樓夢》《百年孤獨》,那又如何呢?

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不就是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生么?你生活還是在原地踏步。

在還需要為生活奮鬥以前,我認為,要多讀書,但文學,只能算作一種等同於看電影般閑情消遣。所讀之書,應該更多講究功利和實用。

所以,在2018剛過去還兩個月沒到,我覺得,你的年度書單上那些書目或許可以考慮換一換了。

看多了文學,人容易得病,矯情病

立下這個結論的前提是,我必須首先承認自己有病,矯情病。

因為從高中到現在,本屌差不多也看了快近千本文學書,有陳忠實、王安憶、王朔、村上春樹、嚴歌苓、阿城...也有郭敬明、大冰、饒雪漫、八月長安等...

無奈,

如果你不相信這身毛病都是文學慣出來的。那麼我告訴你,錯了,這身毛病就是文學慣出來的。

在談論這個事實前,先讓我們來看一串死亡名單:

1893年 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了喉嚨

1916年 作家傑克·倫敦在卧室注入過量嗎啡自殺

1948年 太宰治於《人間失格》發布後自殺

1961年 作家海明威,在病症和精神的困擾下手持獵槍對準了自己的太陽穴

1970年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在日本自衛隊總監室剖腹自殺

1972年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含煤氣管自殺,生前他極力反對自殺

1989年 詩人海子在山海關卧軌自殺

1991年 台灣作家三毛在榮民總醫院的衛生間里,用絲襪上吊自殺

....

文學從本質上來說,是厚重精神能量的一種承載物。

無論是人生極樂也好、大苦大悲也好,這個世界上,那些經歷過內心地獄和天堂的人,他們用文學的手筆去把這一切感觸記載下來,然後,文學才有其巨大價值,才被人們所追隨。

這是文學的核心要義所在。

所以,

文學書實用性並不強,它更多是一種精神消遣。可能比打遊戲看片檔次高點,但本質上來說,它和遊戲看片並沒任何區別。

由於好的文學作品承載的精神能量過於厚重,這就要求讀者本身需要具有豐富的生活閱歷才能將其消化。

一個年輕人,在生活閱歷極為粗淺的情況下,去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兩個結果:

第一,沒病

第二,得病,得那所謂的矯情病

後者概率高於前者。

多去讀那些以確定知識為內容的書籍。

什麼是確定知識?

講通俗些,就是像《大不列顛百科全書》這種,一比一寫的全是確定無誤的知識。

當然,這種書讀起來可能有些乏味,但你可以再調試一下,像《影響力》、《怪誕行為學》、《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等這些書其實也不錯。

這一類書,才是真正值得你寫在計劃清單上花笨功夫身體力行去讀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完美2018年冬季最流行的短款羽絨服搭配
悅人還是悅已,這是一個問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