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進化的視角解釋生活

用進化的視角解釋生活

第一本《進化心理學》上 作者 戴維·巴斯

今天是2月16日,大年初一。過年吃的很放縱,睡得也肆無忌憚,就是我的新年計劃一拖再拖,遲遲沒能實施。50本書,到現在完成度為零。這兩個月欠下的,往後遲早要還的。

看的第一本書就是大部頭,不過這本書卻帶我走進了進化心理學的新世界,給我一種新的視角來解釋生活的種種。現代生物學與心理學結合,並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為內核,通過考察生物進化的歷程,從中找到人們各種行為現象的來龍去脈。各種假設也並不是沒有事例支撐,實際生活的事實都會驗證進化心理學的各種觀點。

我是想到哪就寫到哪,總之看完一本書,各種感悟在腦海中,自然外化。這其實還是我以前讀書做筆記的方法。讀完一本書,立馬寫下自己的感覺,然後在結合書本,將各種明確的觀點記錄下來。雖然繁瑣,但卻也非常有效。

隨感

現在就開始寫我的各種感覺吧。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如何認知各種事物,是如何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在遇到問題時,我又是根據什麼來做出判斷?說起這個問題,我想起了大一時,自己立下的目標:在我大學畢業時,我要成為一個有著健全的三觀,有著自己的價值判斷體系,有著自由思想的獨立人。也就是人作為個體,是如何認知自己和周圍的事物。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義務教育,媒體,以及周圍的人,簡言之,我們的文化環境,社會環境,這些帶給我們認知周圍世界的方法和方式。不過這很有點教化的成分,只是按著統一的模式,把每個人教化成一個合格的國人,還是有點殘缺,距離一個獨立的人還差很遠。這種教化還是很粗俗的。當然,這種教化過程的發生,人們是毫無察覺的。

對於我來說,最開始便在這種教化內的環境生活,學著認識這個世界。當時也並未感覺這有什麼不妥,不過當我接觸一些非教科書的社科讀物,我開始逃離這個粗俗的世界,嘗試以各種視角來認識周圍和這個真的五彩繽紛的世界,還有我自己。

從大三的時候,我的生活中就沒有了媒體的喧囂和社會中一波接一波的信息流。並不是我刻意這樣做。如果想探討某個問題,便會求助於書籍,如果想要娛樂,就去打遊戲,如果累了,便開始睡覺或者散步。即使我打遊戲打到天昏地暗,我也不願意再去看半點新聞。這種反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就大三吧,因為被欺騙的太多。

思維太發散啦,還是回歸本書。我覺得我浸淫得還不夠,只有感覺,說不出什麼東西。只看了本書的前半部分,也就是進化心理學的介紹,生存問題,性行為和擇偶行為的挑戰。

啟示

我之前一直有個問題,男性和女性之間究竟有什麼差別。生理上的差別顯而易見。但是心理上的差別是什麼呢?人類的很多偏好,是不是男女都一樣呢?進化心理學給了一個比較好的解釋。

先從身體來說吧,兩性之間有很大的差別,男的更加強壯,更加高大,肌肉更加發達,運動能力更強,女性則相對小巧,豐腴。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差異。按進化心理學來說,我們之所以這樣,是漫長的進化過程所產生的結果。

古老的祖先,男的狩獵,女的採集照顧小孩,這種分工讓人類容易生存下去。在一代又一代的進化中,善於捕獵的男性的後代會越來越多,善於採集和照顧孩子的女性基因被遺傳下去的也多。而這些遺傳下去的基因,也使人類更加容易生存和繁殖。

實際上有專門的名詞來稱呼,叫做適應器。就是為解決各種生存繁殖問題而產生的適應器。心理上,也形成了解決各種適應性問題的適應器,應該和心理機制差不多吧。在大多數適應期上,男女都差不多,只有某些問題上,男女不同。

男女擇偶偏好,這一塊就不說啦。基本上知道啦。

多讀,這本書以後是要多讀的。很多地方還理解不透徹。還是應該是規範化寫書評,要不然說了一大堆,像是什麼也沒說,日後查看,什麼也看不到。

老老實實寫書評,將書中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寫下來。盡量,一個觀點或者問題加上對應的說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上讀書志 的精彩文章:

TAG:晚上讀書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