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鳥愛好者:陪伴是為了更好地保護

觀鳥愛好者:陪伴是為了更好地保護

新華社深圳2月20日電題:觀鳥愛好者:陪伴是為了更好地保護

新華社記者陳宇軒、王曉丹

春節期間,65歲的觀鳥愛好者田志輝沒有閑著。從大年初一到初四,他每天都穿著迷彩服,帶上「長槍短炮」,去深圳灣與鳥兒們來一場四小時的「團聚」。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約10萬隻候鳥從北方來到深圳灣一帶越冬。對於深圳的觀鳥愛好者來說,春節不僅僅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也是他們與越冬候鳥一年一度的相會佳期。

田志輝是黑龍江人,退休後來到深圳生活,他是深圳各大公園觀鳥、拍鳥的常客。覓食的黑臉琵鷺、成排站立的鸕鶿、鳧水的赤頸鴨、盤旋的紅嘴鷗,都在他的相機里定格。田志輝還組建了一個約200人的微信群,觀鳥愛好者們在群里交流照片、切磋技術,並記錄一些珍稀鳥類的停留情況。

春節期間,不少市民遊客來到與香港隔海相望的深圳灣公園散步、觀鳥,田志輝總是抓住機會向他們宣講觀鳥知識。「觀鳥不能穿太鮮艷的衣服,要把自己當成80歲的老頭老太太,走路輕一點、慢一點,才不會影響鳥兒。」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深圳全市的環保志願者已達2.2萬人。在田志輝這樣的觀鳥愛好者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深圳市民更加了解候鳥的生活習性和棲息環境,更加關注候鳥的保護工作。

專門從事濕地保護工作的紅樹林基金會公眾教育部總監胡卉哲說:「深圳的觀鳥愛好者們經常參加基金會組織的環保教育活動,擔任科普志願者,他們激發了市民認識鳥類、保護鳥類的熱情。」

她還表示,愛好者們用鏡頭記錄的鳥類及其棲息地的實際狀況,為鳥類保護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深圳市人居環境委政策法規處處長汪斌認為,觀鳥愛好者是候鳥保護的重要環節。「他們像黏合劑一樣,讓政府、社會組織、市民實現了良性互動,他們的言傳身教比起傳統的愛鳥宣傳更加有效。」他說。

在田志輝看來,觀鳥、拍鳥是一種無聲的陪伴,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鳥兒。「最近拍到了好多珍貴的黑臉琵鷺,希望明年春節還能與它們相會。」田志輝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懂得這些網路熱詞你也是90後
千年老街舞大龍 祈福送彩鬧新春

TAG: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