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席爾捲入中印之爭?印度對「印度的洋」執迷不已
參考消息網2月23日報道繼馬爾地夫之後,「旅遊者天堂」塞席爾最近又成為外媒關注焦點。這個遠在印度2800公里之外的群島國家同印度的一項合作,被視為中國與印度之間陸續「出招」展開地區影響力之爭的最新例證。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21日報道,1月底,塞席爾與印度簽署了一份為期20年的協議,同意印度在該國阿桑普申島建造飛機跑道和碼頭,也就是說,印度將在這個西印度洋島國修建一個海軍基地。
有美國媒體指出,此舉凸顯了印度對中國在印度洋日益顯現的存在的擔憂。路透社則認為這種擔憂的直接原因是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的存在。
路透社1月底曾報道稱,吉布地鄰近一條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中國保障基地的啟用加深了印度的不安全感,並促使印度在該地區尋求立足點。而印度即將興建基地的阿桑普申島,則鄰近另一條航道。
位於印度洋西部的塞席爾距離印度2800公里,如果能在這個印度洋接近中部的地方建立基地,印度的軍事力量就可以前出2800公里。這對印度在印度洋的覆蓋範圍會有極大的提高。
有專家分析稱,塞席爾願意與印度在國防方面進行合作,但不願成為印度的「炮灰」或戰略支撐。事實上,這份協議已經在塞席爾引發反對聲浪。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反對者認為,塞席爾不應該捲入「超級強國的糾紛中」。為了緩解這種輿論,印度外交部在發表的聲明中說:「印度和塞席爾制定了一個合作議程,在範圍內加強反海盜行動、促進專屬經濟區的監督及防治潛在的經濟罪犯潛入。」
不過,印度國家海事基金會執行董事庫拉納受訪時還是表示,與塞席爾達成的新協議是印度保護領土主權的努力之一。
有中國專家指出,印度一直有一個戰略思維——印度洋就是印度的洋。然而在全球視角下,印度洋更加關鍵的角色是海上交通樞紐。美國能源信息署就有數據顯示,2016年通過印度洋航道所運送的石油每天有4000萬桶,佔全球每日原油需求量的將近一半。僅從地圖同樣不難看出,印度洋航道貫通了歐洲、亞洲、非洲以及大洋洲。
近年來,印度一直以中國在印度洋「控制權」日益增加為由試圖強化地區控制,藉由同印度洋小國展開各類合作擴大自身安全勢力範圍,增加其自認的「後院」防範。然而所謂中國在印度洋存在的增加,只是中國與該地區國家正常的經貿往來,並無更多力量外溢企圖,也並未影響印度洋航路暢通。印度媒體以及部分政客將中國視作地區挑戰,未免顯得反應過度,也暴露了其自視地區絕對主導的強大野心。(完)


※朝鮮運動員有多厲害?英媒:三項世界紀錄保持者 金牌數超印度
※約旦宣布與朝鮮斷交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