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德化瓷燒制技藝

德化瓷燒制技藝

德化瓷燒制技藝

圖1 何朝宗作品,左起依次為《觀音坐像》《鶴鹿仙人雕像》《達摩渡海像》,故宮博物院藏(來源:網路)

德化,地處福建省中部,是我國三大古瓷都之一,也是我國十大主要陶瓷產區之一。德化瓷燒制技藝是一種以高嶺土為原料的制瓷工藝,其製作技法多樣,題材廣泛,於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德化瓷因其潔白如玉、溫潤典雅的特色而享有「中國白」的美譽,也被稱為「東方藝術珍寶」。

歷史源流

德化瓷標誌性的瓷雕技藝始於宋代,是為適應宗教文化需要發展而成的陶瓷藝術品種。到明代,德化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以瓷質溫潤細膩、晶瑩剔透,瓷塑精緻典雅、巧奪天工等特點著稱於世。

明末清初,德化瓷進入鼎盛時期,晚清以後式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德化瓷獲得新生,新秀輩出、綿延興盛,與建白瓷、高白瓷一道,被譽為現代中國瓷壇的「三朵金花」,產品遠銷五大洲。

德化瓷燒制技藝

圖2 原礦石(攝影:王錚)

德化瓷燒制技藝

圖3 製作工具(攝影:王錚)

工藝流程

德化瓷的製作大致分為成型、上釉、燒制三大步驟。其中,成型工藝分為兩種:一種是選用優質的高嶺土直接塑造成型,此法適用於高度在10厘米以下的小件;另一種是翻制模具後再注漿或拓印成型,此方法適合造型繁複、形體較大的器物。成型後,待土坯乾燥度合適時,工匠視需要決定是否上釉。上釉完成後則進入最後一個步驟,入窯燒制,即置於攝氏一千多度的高溫中燒制出成品。

德化瓷燒制技藝

圖4 德化瓷製作過程(來源:網路)

整個製作工藝,從主體造型設計、細節刻划到局部裝飾的完成,無不體現匠人的紮實功底、獨到審美和精湛技藝。

德化瓷燒制技藝

圖5 柯國鎮作品《鯉魚觀音》(攝影:王錚)

主要題材

德化瓷題材豐富。宋至明時期,多取材於民間信仰,如來、觀音、王母、壽星等為常見內容。明清以來,取材範圍更為廣泛,涵蓋神話故事(如牛郎織女、嫦娥奔月)、歷史人物(如屈原、蘇武、貂蟬)、戲劇故事(如梁祝、黛玉葬花)等諸多內容。此外,還涉及動物、盆梅及花鳥等。值得一提的是,德化瓷雕中的觀音,有72種姿態造型、大小規格200多種,是其傳統產品中的代表品種。

德化瓷燒制技藝

圖6 鄭少偉作品《童子拜觀音》(攝影:王錚)

藝術特徵

德化有著豐富的瓷土礦藏和眾多溪流,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瓷雕工藝的生髮和傳承提供了保障。自宋代形成以來,歷代能工巧匠利用這種帶有強烈陰柔美感的獨有瓷質,發揮他們的「遷想妙得」和高超技藝,不斷追求材質、題材和技藝的完美結合,使德化瓷形成了自身獨有的藝術特徵。

德化瓷燒制技藝

圖7 李甲棧作品《坐蓮捻珠觀音》(攝影:王錚)

在形象刻划上,德化瓷吸收了石窟藝術的養分,衣紋處理則深得中國畫以線造型的神韻,綜合石刻、木雕、泥塑等多門類技法特點,將雕塑美和材質美完美融合,作品氣勢縱橫、節奏頓挫、疏密有致。

在技法應用上,明代德化瓷大師何朝宗在前人經驗基礎上,開創了捏、塑、雕、刻、刮、削、接、貼的八字技法,沿用至今。在創作中,工匠充分利用瓷土的可塑性,裝飾和刻劃並用,將工藝美與材質美融為一體,注重人物整體造型的同時,強調內心世界的刻劃,靜中有動,形神兼備,賦予作品以感染力。

德化瓷燒制技藝

圖8 龍建勝作品《瀧見觀音》(攝影:王錚)

在瓷胎質地上,德化瓷瓷質細密,透光度好,燒成後玻璃相較多,為其他地區白瓷所不及。釉色白如凝脂,光潤明亮。在光照下,隱現粉紅或乳白色,有「象牙白」「鵝絨白」的美譽。

匠心傳承

在德化瓷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湧現了眾多傑出的藝術大師。從明代的何朝宗,至晚清的蘇學金,一代代匠人銳意創新,為德化瓷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49年以後,名手輩出,推動德化瓷藝術綿延興盛。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特別注重相關人才的培養和發掘,蘇清河(已故)、邱雙炯兩人分別於2007年、2012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德化瓷燒制技藝

圖9 何朝宗作品《文昌帝君塑像》,德化陶瓷博物館藏(來源:網路)

德化瓷燒制技藝綿延千年,經久不衰,其珍品藏於中外各大博物館,對於研究、了解、弘揚中國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及友好往來,具有重要意義。在德化瓷燒制技藝的傳承過程中,德化窯爐對中外窯爐改革和窯業技術進步起過推動作用,尤其是它的燒成技術、窯爐結構、坯釉配方等,成為國內外專業人士不遺餘力潛心研究的課題,它所達到的藝術高度,以及獨特的藝術風格,至今垂範後人,成為競相追求的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