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瓷器發燒友不得不知的宋瓷內幕,小編吐血奉上

瓷器發燒友不得不知的宋瓷內幕,小編吐血奉上

宋代是我國瓷器發展的鼎盛階段,它為我國古代陶瓷發展的高峰期,今日小編整理了宋代8大民窯系列,有不對之處望大家批評指正。

1、定窯系 2、磁州窯系 3、耀州窯 4、鈞窯系5、泉龍窯系 6、景德鎮青白瓷窯系 7、越窯系 8、建陽黑釉瓷窯系

定窯系

定窯瓷系以白瓷為代表,在宋代各窯中出類拔萃,獨領風騷,瓷胎質堅密、細膩,釉色通明,柔潤媲玉。

定窯以裝修見長,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輔佐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窯以白色為多,以外有紅、黑、紫、綠諸色。

【定窯白釉八方四系瓶】

定窯白釉八方四系瓶,北宋,高12.7cm,口徑3.4cm。

底徑3.5cm。這種八棱形的瓶式在越窯青瓷中也有燒制,但在定窯器中比較少見。

此器造型稜角線條齊整規矩,反映了定窯高超的成型工藝水平。

磁州窯

作為宋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和民間瓷器的典範,磁州窯「品種最多、產量最大、影響最大、分布範圍最廣」。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磁縣宋代屬磁州。

磁州窯白地黑花竹紋枕,宋,高10.5cm,長28.3cm,寬19.8cm。

在宋、金、元時期,瓷枕是磁州窯的主要器形之一。此枕採用簡筆畫法,筆觸自然流暢,形象地表現出篁竹的挺拔與柔韌,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效果。

枕的底部戳印「張家造」款識。20世紀70年代,故宮博物院進行遺址調查工作時,在磁州窯的觀台窯址中發現了大量帶有「張家造」款識的瓷枕標本,說明當時有專門燒造瓷枕的窯場。

耀州窯系

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雙耳瓶,宋,高24.5cm,口徑5.5cm,足徑9cm。

耀州窯瓷器多為灰白胎,但多數器物透過青翠的釉層,使人感到的卻是潔白、細膩的胎體,彷彿上釉前曾施一層化妝土,此件雙耳瓶即為一例。

實際上這是由於胎土和釉料在燒成過程中產生化學反應,形成一層密合層所致,這種現象在河南臨汝窯及鈞窯產品中也可見到,這是由於它們使用的坩土所含成分相似所致。

鈞窯系

鈞瓷創燒於唐,盛燒於宋,復燒於金元。

銅紅釉的燒成乃鈞窯之首創,複雜的窯變機理,形成鈞窯紅紫相映,絢麗多姿,窯變美妙,艷美絕倫的藝術風格。

鈞瓷從創燒以來,原為民間生產日用生活器皿,由於造型端莊,胎堅緻密,工藝講究,釉層蘊潤,窯變多樣,五彩繽紛,備受民間所青睞,更受到北宋皇帝的賞識與寵愛。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宋,高15.8cm,口徑22.8cm,足徑11.5cm。

到了北宋晚期被宮廷壟斷為官窯,在禹州城北門裡古鈞台附近設窯,專燒御用品,並派職官監燒,凡不合格者一律砸碎就地深埋。這種高標準、嚴要求,對鈞瓷藝術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對周邊地區的窯口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龍泉窯系

龍泉窯瓷器胎為灰白色,堅緻細膩,釉色乳濁有豆青、淡藍、蟹殼青、青灰等。

龍泉龍泉窯為南青瓷的一大產地,興起於北宋中晚期,鼎盛於南宋至元時期,明中葉開始衰落。它地處今浙江省西南部龍家縣境內,包括大窯、金村、溪口、梧桐口、小白岸、松溪等300餘處窯口,數量驚人。


龍泉窯青釉弦紋三足爐,宋,高9.3cm,口徑14.5cm,足徑5.5cm,足距7.9cm。

此器造型古樸大方,以釉色取勝,梅子青釉勝於一般青釉,可與翡翠媲美,尤為難得。

爐是由商周時期的青銅鼎演變而成,多用作禮器。瓷爐最早始於東吳,宋以前常見的是托爐,宋代開始流行三足爐。

景德鎮窯系

景德鎮窯系形成於宋代,主要窯口除景德鎮外,還有江西豐白舍窯、吉安永和鎮窯、安徽繁昌柯家沖窯,福建德化窯、閩清窯,廣東潮安窯、湖北武昌金口窯和泉州碗鄉窯等。

景德鎮窯主要生產青白瓷,其器胎體潔白細膩,既輕且薄,釉色似雨過天晴,瑩潤素雅,時名「影青」。器身多以刻花、劃花、印花裝飾,紋飾種類極多,繽紛絢麗。

器形優美獨特,多為碗、盤、盒、枕、壺、瓶、塑像等,於宋真宗景德年間的影青瓷,光致精美,深得帝心,於是「景德窯」之名不脛而走,天下皆聞。


景德鎮窯青白釉倒流壺,宋,高11.2cm,足徑6cm。壺體呈瓜棱球形,一條堆塑其上的螭龍巧妙地形成壺流與提梁,平底,底中心有一注酒的圓洞。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

此壺設計巧妙,因利用連通器原理,注酒時將壺倒置,從底孔注酒後,再將壺正置,即可從螭龍嘴往外倒酒,故稱「倒流壺」。

越窯系

越窯系以浙江餘姚上林湖一帶為中心,包括紹興、上虞、餘姚、寧波、諸暨、鎮海等地的青瓷窯。越窯從唐五代起便成為著名的青瓷產區,獨創「秘色瓷」更是為宮廷專用御器,至宋時開始衰落轉向民間,生產民用瓷器,自此盛名漸被龍泉窯青瓷所取代。

宋代越窯瓷釉色透明,常以刻花、劃花、鏤雕、堆雕等手法裝飾,紋飾多為蝴蝶、鸚鵡、游魚、龍鳳、人物紋等。器形具新風格,摒棄早先的爪棱形狀,改為雙凸線,有壺、碗、燈、盆、洗、瓶、罐、香爐、粉盒、盞托等,多於器底鐫刻銘款。


越窯青釉瓜棱執壺,宋,高23cm,口徑12.5cm,足徑9.1cm。執壺撇口,直頸,四瓣瓜棱形橢圓腹,一側置彎曲的長流,另一側置曲柄,流與柄之間有雙條形系,圈足。

這是一件帶有明確紀年的瓷器,為越窯瓷器的斷代提供了標準器。此執壺反映了北宋早期越窯執壺的特徵,如四瓣瓜棱形腹、壺流較短等,為研究越窯執壺的演變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建窯系

宋代由於飲茶風尚的興起,令陶瓷茶具備受寵愛,為襯托茶色,更是以黑釉瓷為佳。建窯便是當時最負盛名的黑釉瓷窯,窯址在今福建建陽縣吉水鎮,亦稱「建安窯」「烏泥窯」。

【建陽窯黑釉盞】

黑釉盞,宋,高7.5cm,口18cm,底徑5cm。

此盞口徑較大,線條流暢,造型十分優美。雖然它的胎、釉、造型都與建陽窯黑釉盞明顯不同,例如,前者胎為白色,而後者為紫黑色胎,但它仍屬於建陽窯類型器物。宋代黑釉茶盞以福建建陽窯燒制的產品最為著名,燒造量也很大,其他地區如四川、山西、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也有燒制。

資料整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號外!號外!號外!

對瓷器感興趣的小夥伴,歡迎掃碼加入我們的群聊。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豫之門官方 的精彩文章:

2017元明清瓷——鬥彩,拍賣年鑒!
曾被鑒定為贗品,扔在垃圾堆,一個肚子疼的故事,竟然……

TAG:華豫之門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