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失敗,看人生的態度
文史
02-23
謙卑是人類一種優良的道德品質,人生無論得意還是失意,都不可喪失這一人性的光輝。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失敗,恰恰是因為沒做到這一點。
在天下「苦秦久已」的時候,陳勝敢于振臂一呼,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可算是一個胸懷大志,有勇有某的起義軍領秀,可以是他卻在起義的第二年就被手下殺害了。
公元前208年,陳勝自立為「張楚」王,這一年臘月,陳勝帶領手下到如陰與秦軍作戰,由於指揮失利,損失了很多人馬,陳勝本來想邊打邊退,但當大軍進行到城父這個地方的時候,一名給陳勝趕車的親信庄賈趁機殺死陳勝,投降秦軍。
庄賈做此事雖然不光彩,但陳勝被親信所殺也不是偶然,這個和陳勝稱王后的所作所為是分不開的。
起義剛開始的時候,陳勝平易近人,願意和士兵同甘共苦,但當他做了楚王之後,就驕橫霸道起來,甚至是他的岳父來投靠他,他都表現的非常沒有禮貌,對長輩非常無理,他岳父看他這樣,甩手就離他而去了,陳勝對待手下則更是無理,招致他的許多官員離他越來越遠,最終是眾叛親離,被殺而死!
由此可見,無論是出於人生的任何檔口,總要保持一個謙卑的心態是多麼的重要!


※秦朝末年号称战神的他,率领虎狼之师,秦朝主力为何敢跟他决战
※秦朝滅亡的原因,秦朝到底有幾個皇帝?
TAG:秦朝 |